多因數投資策略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多因數策略是一種應用十分廣泛的選股策略,其基本思構想就是找到某些和收益率最相關的指標,並根據該指標,建一個股票組合,期望該組合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跑贏或者跑輸指數。如果跑贏,則可以做多該組合,同時做空期指,如果是跑輸,則可以做多期指,融券做空該正與向阿爾法收益組合,賺取反向阿爾法收益。多因數模型的關鍵是找到因數與收益率之間的關聯性。
回歸法是多因數策略最常用的發掘因數的方法。它用過去的股票的收益率對多因數進行回歸,得到一個回歸方程,後把最新的因數值代入回歸方程得到一個對未來股票收益的預判,最後以此為依據進行選股。回歸法的優點是能夠比不同的股票相對較及時地調整股票對各因數的敏感性,同時因數的敏感性也可以不同。回歸法的缺點是容易受到極端值的影響,在股票對因數敏感度變化較大的市場情況下效果也比較差。
在進行單因數分析之後,還可以按照有效性大小等標準對不同因數按照不同權重進行組合,進行投資組合的構建,經常測試不同因數之間的相關性剔除冗餘的因數,並重覆單因數投資組合有效性的測試方法,按照多因數選股策略的有效性,力爭選出比單因數策略更好的投資策略。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問世以後,很多學者就在有效市場假說條件下對其進行了實證檢驗。Black,Jensen和Scholes(1972)及Fama(1973)對1969年以前的數據進行檢驗,結果證明瞭CAPM模型的有效性。但對此後數據的檢驗,CAPM模型卻缺乏說服力,許多影響股票收益的其他因素陸續被髮現。
Ross(1976)提出了套利定價模型(ATP),模型認為如果市場未達到均衡狀態的話,市場上就會存在無風險套利機會,並且用多個因素來解釋風險資產收益。然而,用因數分析法檢驗APT時存在一個缺點,即該方法無法告訴我們具體的因數是什麼,難通過因數分析去識別影響證券收益的背後因素。
Chen,Roll和Ross(1983)給出了一組能夠廣泛反映巨集觀經濟的因素。這些因素包括行業產出指數、非預期通貨膨脹、違約風險溢價的變化(用AAA級公司債券與BBB級公司債券到期收益率的差值衡量)、利率期限結構的意外變化(用長期政府債券和短期政府債券的到期收益率的差值衡量)。
因數的發掘過程主要採用Fama-French三因素方法。首先,將所有股票樣本按照市值規模分成不同的股票池樣本。其將需要研究的股票池樣本中股次,對於需要進行研究的因數,按照待測因數由高到低分成五檔,分別計算每一檔的月平均收益率,並計算較高檔與較低檔月平均收益率差額。如果在同一個股票池樣本中,該差異與該檔股票的平均回報率之間存在著顯著的相關性,則可以認為,在控制了市值因素的影響後,該因數與股票回報率有較高的相關性。
最後,選擇具有顯著相關性的因數,並應用該因數進行選股,測試所構建的投資組合是否可以認為該因數是以顯著地跑贏或者跑輸指數。此外,在最基本分析的基礎上,還可以控制行業等其他市值外的控制因素進行更細的分類,對不同股票池的樣本進行測試,或者在牛市、熊市等不同市場條件下測試因數以提高因數選擇的準確性。
這麼多語句不通順和錯別字也是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