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份異地容災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備份異地容災是指在不同地點,利用網路進行數據異地同步備份,當災難發生後可以使用異地的備份數據快速接管,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和業務的連續性。
大數據時代,數據中心的異地容災變得非常重要。備份的數據往往會因為各種因素而遭到毀壞,如地震、火災、丟失等。異地容災解決方案的出現則可通過在不同地點建立備份系統,從而進一步提高數據抵抗各種可能安全因素的容災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信息化程度的深入發展,企業的數據以指數方式增長,大量的數據在帶給企業財富的同時,數據丟失帶來的損失也越來越大,在信息化程度較高的地區,部份公司內部的數據備份方案得到實施,然而這隻是解決了公司數據安全的一部分,並沒有解決公司數據在本地的一些威脅,異地備份都是解決數據安全的重要部分。
- 在備份的異地容災處理中,包括兩部分數據容災:
- 本地通過數據備份和數據同步方式,搭建了本地的備份和容災節點體系;
- 同時把備份集通過專網傳輸到異地存儲,實現備份異地容災。
- 備份異地容災中可以支持實時數據複製功能,複製數據可以根據用戶的需要來選擇。
特點:
- 實時數據複製。當進行數據備份時,備份集保存在本地的同時,有通過網路發送一份副本數據到異地進行同步保存。
- 可控制數據複製。在數據中心存儲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可通過開啟存儲複製部分上傳的功能,控制將哪些伺服器的備份、歸檔數據副本通過網路傳送到異地的存儲設備上。
對於企業而言到底應該如何建設自己的災備系統,是只建設備份系統、還是只建設容災系統、還是需要二者同時建設、或者是分步驟的建設,誰先誰後等問題,主要根據業務的需求而定:需要防範的災難類型:
企業信息系統可能遇到的災難類型及其發生的比例如下:對於“人為錯誤”、“軟體損壞和程式錯誤”加上“病毒”等這些都稱為邏輯錯誤,占總故障的56%,這些錯誤只能通過備份系統才能防範;
對於 “硬體和系統故障”以及“自然災難”等故障可以通過在容災系統或者異地備份來防範,占總故障率的44%。
總的說來,建設備份系統的投資遠比建設標準意義的容災系統的投資小得多:備份系統的投資規模一般在幾百萬;最節省的一套容災系統投資都將上千萬,因此企業的備份異地容災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