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商品的要素密集性質逆轉說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商品的要素密集性質逆轉說概述

  以明哈斯(B.S.Minhas)為代表的一批經濟學家註意到在不同的國家之間,某種特定商品的要素密集性質並不一定具備趨同性。通過研究各國間生產過程中的要素投入比例與要素價格的相互關係,明哈斯提出了“商品的要素密集性質逆轉說”,並用以解釋里昂惕夫之謎。[1]

  明哈斯運用19個國家的24個工業部門在生產過程中要素投入比例的資料,對其進行了實證研究。明哈斯發現,其中有5個工業部門,在不同的國家之間存在商品的要素密集性質“逆轉”的現象(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明哈斯還特意比較了美國和日本的20個工業部門的要素投入比例,結果又發現,兩國的同一工業部門要素投入比例之間的相關係數很低。據此,明哈斯認為,實證研究表明不同國家之間特定商品的生產要素密集性質的“逆轉”不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現實存在。

  在現實的生產過程中,從“經濟”的角度考察,生產要素的投入比例取決於要素的市場價格,即生產成本。依據生產要素的邊際產量(Marginal Product)等於生產要素的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的經濟效益定律,要素投入的最佳比例應能實現產量一定條件下的成本最小化或成本一定條件下的產量最大化。也就是說,兩種生產要素須配置到二者的邊際技術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等於兩種要素的價格比率(Factor Price Ratio)的程度,即: \frac{MP_L}{MP_K}=\frac{W}{I}

  假定某國使用K(資本)和L(勞動)兩種要素生產M商品和T商品。為了實現產量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目標,兩種商品生產過程中對兩種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都必須滿足\frac{MP_L}{MP_K}=\frac{W}{I}的條件。在一個橫、縱兩軸分別表示勞動和資本要素的數量的直角坐標系內,滿足上述生產要素最佳配置條件的要素投入比例取決於總投資和要素價格一定條件下,該國的等成本線(Isocost Line)同它可能達到的代表M商品和T商品最高產量的某一條等產量曲線(Isoquent Curve)的切點。在這兩個切點上,M商品和T商品的等產量曲線的斜率\frac{MP_L}{MP_K}等於等成本線的斜率\frac{W}{I},見下圖(要素投入比例與要素價格):

  商品的要素密集性质逆转说

  在上圖中,等成本線同代表M商品一定產量的等產量曲線IM相切與M點,同代表T商品一定產量的等產量曲線IT相切與T點。從原點引出的OM射線和OT射線分別表明M商品和T商品的產量,因此又可以稱其為生產擴展線Production Expansion Line)。顯然,OM射線在L軸上的斜率大於OT射線在L軸上的斜率,表明在該國要素價格一定的條件下,為著實現生產要素的最佳配置,該國採用密集使用資本要素的方法生產M商品,採用密集使用勞動要素的方法生產T商品。換言之,在該國要素價格一定的條件下,M商品是資本密集型商品,T商品是勞動密集型商品。可見,兩種商品生產擴展線的相互比較也表明兩種商品的要素密集性質。

  根據明哈斯的分析,就兩國的相互比較而論,商品的要素密集性質“逆轉”是不難理解的。仍假定有某一勞動要素相對豐裕的A國和另一資本要素相對豐裕的B國使用K和L兩種要素生產M和T兩種商品。而由M商品和T商品特定的生產函數決定的等產量曲線IMIT又呈現出如以下圖所示之特定的走向和形狀,就一定會出現從不同國家的角度考察,M商品和T商品的要素密集性質相互“逆轉”的現象。

  商品的要素密集性质逆转说

  按照要素價格一定的條件下生產要素最佳配置的要求,勞動要素相對豐裕的A國分別在其等成本線IM曲線和IT曲線的切點amat上生產M商品和T商品;資本要素相對豐裕的B國分別在其等成本線IM曲線和IT曲線的切點bmbt上生產M商品和T商品。綜合比較A、B兩國兩種商品生產中的要素投入比例,A國較為密集地使用勞動要素,而B國則較為密集地使用資本要素。A、B兩國對生產方法的選定都符合它們各自的要素稟賦狀況,便於發揮它們各自的比較優勢。

  比較A國兩種商品的生產擴展線OamOat在L軸上的斜率可知,A國M商品中勞動要素的密集程度相對較高,T商品中資本要素的密集程度相對較高。在A國看來,M商品是勞動密集型商品,T商品是資本密集型商品;比較B國兩種商品的生產擴展線ObmObt在L軸上的斜率,可以看到在B國的生產過程中,M商品的資本密集程度相對較高,T商品的勞動密集程度相對較高。也就是說,在B國看來,M商品是資本密集型商品,T商品是資本密集型商品。兩國間M商品和T商品要素密集性質的相互“逆轉”是顯而易見的。

  依照要素稟賦理論的基本原理,從由自身的要素稟賦狀況決定的比較優勢出發,A國出口M商品,進口T商品,B國出口T商品,進口M商品,都是天經地義的。但如兩國相互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觀察對方的對外貿易結構,就勢必出現“勞動要素豐裕的國家進口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資本密集型商品”;“資本要素豐裕的國家進口資本密集型商品,出口勞動密集型商品”這樣一種“反常”現象。

  值得註意的是,僅就兩個國家的相互比較而論,雖然商品的要素密集性質的確可能發生“逆轉”,但兩國間卻鮮有建立在要素稟賦狀況基礎上的雙邊貿易,發生要素密集性質“逆轉”的商品更多的是在第三方市場上展開競爭。世界大米生產與貿易就是一個較為有說服力的佐證。作為資本要素相對豐裕的國家,美國在大米生產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重型農用機械、化肥、農藥和其他設備、技術。東南亞的泰國、越南、緬甸等國作為傳統的優質大米生產國,從它們自身的要素稟賦狀況出發,則基本上是採用密集使用廉價勞動要素的方法從事大米的生產。這樣,同樣是生產大米這種特定的商品,在美國同東南亞國家的相互比較中,要素密集性質的“逆轉”是不言而喻的。在世界大米市場上,美國生產的“資本密集型”大米遇著了東南亞國家生產的“勞動密集型”大米的激烈競爭。

參考文獻

  • [1]明哈斯. 同一產品生產函數的置換、要素密集逆轉和赫克歇爾俄林命題(The Homohypallagic Production Function,Factor-intensity Reversals and Heckscher-Ohlin Theorem).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70,no.2,April 196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fj3000,Angle Roh,Kane0135,Dan,Vulture,Cabbage,鲈鱼,泡芙小姐,Lin,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商品的要素密集性質逆轉說"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