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生產能力投資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單位生產能力投資(investment per unit capacity)
目錄 |
單位生產能力投資亦稱單位生產能力造價,即竣工投產的建設項目或單項工程平均每新增單位生產能力(非工業建設工程為工程效益)所實際耗費的投資。這是通過投資活動的消耗與其有成果的對比關係,從節約投資的角度來考察投資經濟效果的指標。
其計算公式為:
單位生產能力投資= | 投產項目(或單項工程)的全部投資額 |
X 100% |
投產項目(或單項工程)的全部新增生產能力 |
形成單位生產能力所耗費的投資越少,則投資經濟效果就越高。其中新增生產能力的單位,通常用單位時間所能夠產出的產品數量或主要設備的數量、容量等來表示。這一公式可分別按投產項目和工程來計算。前者反映全部投資的綜合節約經濟效果,後者則反映該單項工程直接用於形成生產能力的投資的節約情況。按投產項目計算的單位生產能力投資一般大於按單項工程所計算的這一指標。運用該指標可對投資項目多方面來考核、分析其投資效果,以促進節約。這一指標可分別與歷史資料、設計時預概算以及生產同類產品的不同建設規模和性質的投資項目的同一指標進行比較,考察同地區、同部門的同行業中某些項目的單位生產能力投資的一般水乎。另外,也可使用平均單位生產能力投資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平均單位生產能力投資= | 某一時期所有投產項目(或單項工程)的全部投資額之和 |
X 100% |
同一時期所有投產項目(或單項工程)的全部新增生產能力之和 |
計算單位生產能力投資時,要遵循分子、分母口徑一致的原則。即投資額必須完全是為新增生產能力而投入的資金總額,而新增的生產能力也必須完全是因為分子中的投資而引起的。按照上述原則計算單位生產能力投資可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按單項工程計算,以建成投產的單項工程的全部投資,除以該工程的新增的能力求得,另一種方法是按建設項目計算,以建成投產項目的全部投資,除以該項目的主要產品的新增生產能力求得。後者包括了該項目各生產性配套工程和非生產性建設的全部投資,故計算昀單位生產能力投資比第一種方法高。因此,使用單位生產能力投資指標時,要註意計算方法的不同。
單位生產能力投資是選擇投資方案的依據。因為單位生產能力投資可以在不同規模的項目之間進行比較,也可以在地區之間、各個時期之間進行比較,通過比較決策最優的投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