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區域分工貿易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區域分工貿易理論的理論前沿

  區域分工貿易理論主要受國際貿易理論的影響,從亞當·斯密開始,經歷了古典區域分工貿易理論、新古典區域分工貿易理論和新區域分工貿易理論幾個階段。戰後國際貿易領域出現了一些令傳統理論無法解釋的現象:“里昂惕夫之謎”、產業內貿易、發達國家之間貿易與直接投資增加,直接推動了對勞動分工和專業化的研究。

  分工貿易理論,說明瞭企業規模並不重要,關鍵要看其專業化程度的高低,專業化程度提高的企業是有效率的,相反單純追求規模的企業有可能導致壟斷,從而基於專業化經濟的報酬遞增與競爭均衡帕累托最優存在一致性。這個競爭均衡不但決定資源的最優配置,而且決定一個最優經濟組織水平。

區域分工貿易理論的內容

  分工貿易理論,最先是針對國際分工與貿易而提出來的,後來被區域經濟學家用於研究區域分工與貿易。區域分工貿易理論的主要理論有:亞當•斯密的絕對利益理論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利益理論,赫克歇爾奧林生產要素稟賦理論以及克魯格曼為代表的“新貿易理論”等。

  絕對利益理論認為,任何區域都有一定的絕對有利的生產條件。若按絕對有利的條件進行分工生產,然後進行交換,會使各區域的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從而提高區域生產率,增進區域利益。但絕對利益理論的一個明顯缺陷,是沒有說明無任何絕對優勢可言的區域,如何參與分工並從中獲利。

  比較利益理論解決了絕對利益理論無法回答的問題,認為在所有產品生產方面具有絕對優勢的國家和地區,沒必要生產所有產品,而應選擇生產優勢最大的那些產品進行生產;在所有產品生產方面都處於劣勢的國家和地區,也不能什麼都不生產,而可以選擇不利程度最小的那些產品進行生產。這兩類國家或區域可從這種分工與貿易中獲得比較利益。比較利益理論發展了區域分工理論,但它不能對比較優勢原理的形成做出合理的解釋,並且與絕對利益理論一樣,它是以生產要素不流動作為假定前提的,與實際情況不相符。

  赫克歇爾與奧林在分析比較利益產生的原因時,提出了生產要素稟賦理論。他們認為,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生產要素稟賦不同,這是國際或區域分工產生的基本原因。如果不考慮需求因素的影響,並假定生產要素流動存在障礙,那麼每個區域利用其相對豐裕的生產要素進行生產,就處於有利的地位。生產要素稟賦理論補充了斯密和李嘉圖的地域分工理論,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一是該理論捨棄了技術、經濟條件等方面的差別,並假定各生產要素的生產效率是一樣的,從而把比較優勢當成是絕對和不變的;二是在分析中所包含的生產要素不夠充分;三是完全沒有考慮需求因素的影響;四是對自由貿易和排除政府對貿易的干預的假定等與現實不符。

區域分工貿易理論的主要思想

  a. 勞動地域分工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源泉。經濟發展過程可以看作是一個以分工為媒介、制度變遷為核心、累積因果、自我演進的非均衡過程。

  b. 如果一地區生產一種產業(產品)的機會成本(用其他產業衡量)低於在其他地區生產該種產業的機會成本,則這個地區在該種產業上就擁有比較優勢。各地區專業化產業(產品)的選擇:“兩優取大優,兩劣取小劣”(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

  c. 貿易的原因不僅僅是比較優勢,還有規模遞增收益。要素稟賦差異決定著產業間的貿易,而規模經濟決定著產業內部的區際(國際)貿易。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olo,Kane0135,Angle Roh,Dan,Vulture,Cabbage,Gaoshan2013,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區域分工貿易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