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中國農業大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中国农业大学(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中國農業大學(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中國農業大學網站網址:http://www.cau.edu.cn/

目錄

中國農業大學簡介

  中國農業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現任黨委書記瞿振元、校長陳章良。中國農業大學是我國現代農業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歷史源自於1905年成立的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1949年9月由北京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農學院和華北大學農學院合併為北京農業大學;國務院於1954年和1984年將北京農業大學列為全國六所重點院校和全國重點建設的十所高等院校之一。1952年10月,北京農業大學農業機械繫與華北農業機械專科學校、中央農業部機耕學校合併成立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1953年7月更名為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1960年10月,國務院將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列為全國64所重點大學之一,1985年更名為北京農業工程大學。1995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北京農業大學與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合併成立中國農業大學,江澤民同志親自題寫校名。歷經近百年的世紀風雨,中國農業大學已經發展成為一所以農為特色和優勢的綜合性大學,形成了農業與生命科學、資源與環境科學、信息與電腦科學、農業工程與自動化科學、經濟管理與社會科學等學科群。學校共設有13個學院,涉及農學、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文學、醫學、哲學等9大學科門類;設有研究生院和繼續教育學院。學校擁有 19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5個部級重點學科;10個博士後流動站;3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3個部級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級研究中心,11個部級研究中心。

  中國農業大學堅持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以高水平和實用型的科研成果為我國農業現代化服務,在生物與農業高技術領域的研究居國內領先水平。二十多年來,我校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750餘項,其中國家級獎勵89項。“黃淮海平原中低產地區綜合治理的研究與開發”獲199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優質高產玉米農大108的選育與推廣”獲200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為國家增產糧食100億公斤以上,這些成果為我國農業發展和農業科技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

  國富民殷、強農為本。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是我校百年不變的追求。數代農大人情系鄉土,憂患蒼生,為實現中國人千百年來的溫飽和富庶之夢不遺餘力,與祖國和人民保持著最緊密的血肉聯繫,形成了學校特有的勤勉持重、愛國憂民的精神傳統和嚴謹求實、厚德博學的辦學傳統。今天的中國農大保持著農業優勢學科,發展著多種新興學科,同瞬息萬變的世界緊密相連,與日新月異的科技同步發展,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學校已經制定並正在實施整體發展規劃,以改革和發展為主旋律,大力加強學科建設和校園建設,朝著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的目標邁進。  

中國農業大學校史沿革

  中國農業大學是我國現代農業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歷史起自於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1898年,中國近代意義上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京師大學堂建立,1905年,作為京師大學堂八個分科大學之一的農 科大學開始籌建,這是形成中國農業大學的最早源頭。

  從1905年到1938年,學校經歷了晚清、北洋和國民政府三個時期,校名和組織機構也隨政局變遷不斷演變。

中国农业大学
放大
中國農業大學

  1914年2月,農科大學獨立,改組為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以“教授農業高等學術,養成專門人才”為辦學宗旨,是當時北京著名的國立八校之一。1923年3月,北京農業專門學校改為國立北京農業大學,以“ 改進農業及農民生活,培養各種農業專門人才,期與農民通力合作,蔚成農村立國”為新的辦學宗旨。1928年,國民政府改北京為北平,實行大學區制,將北京國立九校合併組建國立北平大學,農大旋即改為國立北平大學農學院。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北平大學遷往西安,與北平師範大學和北洋工學院等院校組成西安臨時大學。1938年,國民政府教育部以“發展西北高等教育,提高邊省文化”為由,命令西安臨時大學南遷漢中,改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臨時大學農學院改為西北聯大農學院。同年7月, 西北聯大農學院與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合併,組建國立西北農學院。

  1946年10月,北京大學在北平復學,於原北平大學農學院院址重建農學院。北京大學農學院匯聚了一大批學界才俊,並建立起比較完善的 院系體制,為當時全國農業院校之冠,其中,土壤肥料學系和獸醫學系更是國內僅有。

  中國農業大學的第二支源頭是清華大學農學院。1921年,清華學校開辦農科 ,設立作物學、果樹園藝學、畜牧學等課程,以為志願赴美學農之選修。1934年 ,清華大學創辦農業研究所。在抗戰期間,農業研究所先後在河北及雲南地區開展了大量植物病理、生理和昆蟲學調查和研究,培養儲備了一批農業科學技術人才,在艱苦的戰爭年代里,為中國農業科學做出了寶貴的貢獻。1946年,清華大學複員北平,以農業研究所為基礎,正式成立農學院。

  中國農業大學的第三支源頭是華北大學農學院。學院前身是1940年中共中央創辦的延安自然科學院生物系。1943年,延安自然科學院併入延安大學,1944年,自然科學院生物系改為農業系。內戰期間,自然科學院向華北地區轉移。1947 年3月,為了“開展農村大生產運動,為戰爭和人民服務”,晉冀魯豫邊區以原自然科學院農業係為基礎,在山西長治建立北方大學農學院。1948年7月,北方大學與華北聯合大學合併成立華北大學,農學院隨之改為華北大學農學院,遷往河北石家莊。

  1949年9月29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北大學三所大學的農學院 合併,組建成新中國第一所多科性、綜合性的新型農業高等學府,並於1950年4月,正式命名為北京農業大學。 此時,學校已基本形成了學科門類相對齊全的農業高等教育和科技研究中 心,對我國農業高等教育和現代化建設的意義重大,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

  1954年和1984年,北京農業大學分別被國務院列為全國六所重點院校和全國重點建設的十所高等院校之一。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北京農業大學農業機械繫與中央農業部機耕學校、華北農業機械專科學校合併成立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1953年1月,平原農學院部分師生併入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同年7月,更名為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1960年10月,學校進入全國64所重點大學行列。1985年10月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改名為北京農業工程大學。

  1995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北京農業大學與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合併 成立中國農業大學,成為一所規模更大、學科設置更趨綜合化的新型農 業大學,江澤民同志親自為學校題寫校名。中國農業大學的歷史自此翻 開了新的一頁。

  1998年,學校被列入國家重點建設“211工程”高校;2003年,學校 進入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985工程”高校行列。

中國人民大學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中國農業大學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1490餘位專職教師,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教授(含研究員) 403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員)646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0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6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層次、第二層次專家1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6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專項基金”10人。聘請了包括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國際著名農學家 Noman Borlaug和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DNA之父”James Watson在內的一批國內外著名學者擔任我校名譽教授和客座教授。

辦學成果

  中國農業大學具備培養學士、碩士、博士及博士後的完整教育體系。學校擁有1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1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3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65個本科專業,其中生物學、化學兩個學科被列入“國家理科基礎學科研究和教育人才培養基地”。學校重視教學質量,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探索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截止06年底,有全日制本科生14488名;全日制碩士研究生3355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065名;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 105餘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2262人,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139人;成人教育學生及網路教育學生35093名。

  截止2011年底,學校擁有2名國家級教學名師和21名北京市教學名師,5個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和10個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1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和2個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0個北京市特色專業。學校不斷深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建成了23門國家精品課程和25門北京市精品課程,117項教材入選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進一步加強實驗室、實習基地建設,擁有生命科學、食品科學與工程2個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5個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通過強化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構建了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為開展高水平的研究性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活躍。

  2011年,在國際、國家級學科競賽中取得了特等獎8項、一等獎11項、二等獎42項、三等獎60項、鼓勵獎7項,北京市競賽獎勵56項的好成績。進一步完善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質量保障體系,促進學位論文的質量不斷提高。2011年,有3篇博士學位論文入選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篇博士學位論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學校總計有18篇博士學位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在全國高校中位居前列。學校已培養了12萬餘名合格的畢業生,取得了一大批教育教學成果,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國際交流

  中國農業大學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努力擴大開放,加速國際化進程。學校與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荷蘭、挪威、丹麥、日本、南韓、澳大利亞、俄羅斯、以色列、象牙海岸、幾內亞等35個國家和地區的178所大學、研究單位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校內設有與美國的普渡大學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3個聯合研究中心,還設有國際學院、中德綜合農業發展中心、中以國際農業培訓中心等國際教育、科研與培訓機構。中國農業大學與美國的康奈爾大學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普度大學、伊利諾伊大學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英國利茲大學奧本大學等國外著名高校在互認學分的前提下開展各種形式的本科生聯合培養項目。

辦學特色

  中國農業大學是一所致力於為國家未來培養高級創新型科技人才的研究型大學。學校不僅要為學生提供厚實的基礎教育,而且要創造各種條件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基於這種理念,試驗班著眼於未來社會發展對人才質量和人才規格的需求,按照“低年級主要進行通識教育和基礎教育,以擴大學生知識面和調動學習興趣為主要目的;高年級在自由選擇專業方向的基礎上,進行寬口徑的專業教育,以培養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為主要目的”的基本思路,造就基礎知識寬厚、創新意識強烈、學習與研究方法先進、人文修養高、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為他們在完成本科教育後能繼續深造進而成長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秀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理科試驗班分為生命科學和信息科學兩個方向,分別掛靠在生物學院和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實施方案

  在培養模式上,實施在導師指導下的自主選專業、自主選擇學習進程、自主選課的學分制教育管理模式,實施導師制和彈性學習年限。

  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修讀基礎平臺課程,主要強化數、理、化、外語、電腦等課程,配備優秀師資,單獨授課。

  在專業學習階段,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與特點自主選擇專業。學生根據自己的意願自由選擇進入各學院相關專業學習;進入不同專業學習的學生,直接修讀所選專業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

  學生在第二學年進行專業分流,按照專業要求自主選課,插入普通班學習。

中國農大新校標

  中國農業大學新的校標圖案呈金黃色,整體外形成盾形,上部有中英文校名,中間主體核心圖形為農科大學校門的手繪圖案,並嵌有“1905”的數字,兩側有兩條成熟的麥穗呈“兩手相對”的托舉圖形,底部採取了齒輪和書本的組合造型。

  新的校訓為: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

  校風維持不變:團結、朴實、求是、創新。

中国农业大学百年校庆标志
放大
中國農業大學百年校慶標誌

百年校慶

  標識內涵

  百年輝煌,更看今朝。標識由代表歡慶的彩綢、寓意豐收及代表農業的麥穗和“1905-2005”三部分組成漢字“百”字樣。舞動的彩綢代表歡慶,突出了校慶的熱烈氛圍;結實飽滿的麥穗表示中國農業大學以農業學科為特色,並寓意百年豐碩辦學成果;縱深動感的“1905-2005”字樣猶如一列賓士的時間列車,體現了農大不斷進取發展的追求和歷程。整個“百”字著力表現了中國農業大學百年樹人、厚積薄發的深厚底蘊,以及中國農業大學日益壯大不斷發展的豪邁氣勢,預示著農大人將百年校慶作為嶄新的起點,秉承傳統,不斷創新,創造更輝煌的未來。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中國農業大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