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創新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分解創新法是指將一個整體事物進行分解後,使分解出來的那部分,經過改進完善,成為單獨的整體,形成一個新產品或新事物。例如,普通的螺絲刀,刀把、刀頭是固定的,遇到不同的規格的螺釘就要準備不同的螺絲刀。通過分解,把刀把、刀頭分開,分別做了改造後發明出多用活動螺絲刀。
分解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分解成若幹部分”仍構成“一個整體”,但有了新的功能,這是一種分解而不分立的創新;
另一種是從“一個整體”中分出某個組成部分或某幾個組成部分,由此構成功能獨立的新的“一個整體”,這是一種既分解又分立的創新。
分解法和組合法雖然是不同的創新技法,但是,以現有事物的功能為前提以改變功能為目的,達到完善舊功能、增添新功能、開發新產品是這兩種創新技法的同一思路。組合作為一種創新技法早就引起人們的註意,併在創新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而分解法卻長期被人們忽視,許多人至今對這一創新技法感到陌生。
按照分解前後的功能對比,可以將分解法分成兩類:
1.原功用分解。將某個整體分成若幹部分或分出某一部分作為一個新整體時,其功能結構同整體時的功能目的一樣。這樣的分解創新叫做原功用分解。雖然原功用分解的功能目的、功能結構基本不變,但由於經過分解,功能的性能、效果、表現形式、載體、代價、壽命、意義等發生了變化,就可能產生新的價值。
例如,地毯在使用過程中有諸多的不便,不便於清洗,不便於更換,花色花樣比較單調。有人把地毯化整為零,可以任意組合,使得清洗和更換十分方便,且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拼裝。
2.變功用分解。將某個整體分成若幹部分或分出某一部分,作為一個新的整體和新的組合整體時,結構基本不變,而功能卻不同於整體原來的功能。這樣的分解創新叫做變功用分解。變功用分解創新,追求的是功能的變化。例如,將自行車進行分解成為獨輪自行車,雖然其功能結構基本不變,但是其功能目的發生了變化,其用途不再是代步,而成為雜技表演的道具供演員使用。
分解創新的首要環節是選擇和確定分解的對象。分解的對象與組合對象不同,分解創新的對象只是一個事物。經過分解創新,該事物的局部結構或局部功能產生脫離整體的變化。
分解的對象絕不是把組合創新的成果再分離成組合前的狀況。對於任何一個整體,只要能分解成異於原先的狀態,區別於原先的功能,或者分解出新的事物,就具有進行分解創新的意義和價值。可見,分解創新不僅是創新技法,也是認識事物的方法。通過分解事物,可以使人們深入到事物內部,進行系統的觀察與周密的思考。在分解過程中,接觸事物各層次的結構、功能、分解各層次的結構,會看到很多巧妙結構,學到許多結構設計的方法。
例:手套的分解
手套是非常簡單的生活用品,將手套再分解能得到什麼呢?江蘇鎮江的一位工程師心血來潮,把普通的薄型白手套的指套部分剪去,再在手套的背面印上五筆字型的指法和字根規則,成為專利產品“電腦上機手套”。這樣,初學者戴上手套上機就十分方便,忘記了規則看一下手套的背面立即可知。西安有一位大學教師與其相反,把手套的指套部分分解出來,成為單獨的產品——衛生指套,用無菌塑料薄膜做成的指套附在食品包裝中,在食用前將指套套上手指,以防手指上的細菌污染食品,特別適合旅行時使用,也獲得了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