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內隱聯想測驗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內隱聯想測驗(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簡稱IAT)

目錄

什麼是內隱聯想測驗[1]

  內隱聯想測驗是格林沃德(A.C.Greenwald et al.,1998)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內隱社會認知研究方法,並以其創新性和有效性迅速奠定了作為內隱社會認知研究新範式的地位。

內隱聯想測驗的運用[2]

  IAT測驗是一組電腦化的分類任務,以反應時差異為指標來測量概念間內在的聯繫強度,從而間接反映個體的內隱心理傾向。

  IAT測驗的方法學基礎是心理學中的啟動效應。啟動效應指先前呈現的刺激,對隨後的出現刺激或與其相關的某種刺激進行加工時所產生的易化現象。在IAT測驗中,要求被試對目標概念與屬性概念做出同一反應。那麼,當這兩個概念之間聯繫緊密或者相容時,被試對於這兩個概念做出同一反應的反應時就較短,而如果兩個概念聯繫不緊密或者不相容,反應需要的反應時就較長。完成兩類任務的反應時差異稱為IAT效應。IAT效應是目前衡量概念間聯繫程度的關鍵指標。

  以內隱自尊為例,IAT測驗的基本程式如下:

  測驗的目的是瞭解個人關於自我的不自覺的潛隱部分。在測驗中,目標概念為我一非我,屬性概念為愉快一不愉快。測驗按如下序列實施:(1)請被試對目標概念進行分類,辨別出現的詞語是屬於自我概念的還是非我概念的;(2)對屬性概念進行分類,辨別其是表示愉快意義的還是不愉快意義的;(3)對混合的目標概念與屬性概念進行分類,對於每對概念都按它們前兩步中所對應的反應鍵反應(如我+愉快用左鍵反應,非我+不愉快用右鍵反應);(4)對目標概念或是屬性概念進行再分類,用與最初相反的鍵反應;(5)對重新混合的目標概念與屬性概念進行分類判斷,目標概念與屬性概念的反應鍵與第一、第四步相對應(如我+不愉快用左鍵反應,非我+愉快用右鍵反應)。以IAT效應為指標,通過比較兩類混合辨別任務所需的反應時差異,可知高自尊的人完成我+愉快的分類任務要明顯快於完成非我+不愉快的分類任務。下圖呈現的是IAT測驗的五步程式,隨著格林沃德對IAT測驗的改進,研究者們近來較為常用七步IAT測驗程式,七步程式的不同就是將原來五步程式中第三步和第五步重覆一遍。計算數據時,只算第四步和第七步的數據,而將第三步和第六步的數據作為練習數據,不計入計算中。

IAT测验的基本程序

  系列研究表明,IAT測驗具有較好的一致性信度(Cunningham,Preacher&Banaji,2001)和再測信度(Greenwald&Farnham,2000)。其結果不受某些實驗程式變數的影響(Greenwald,1998),具有較好的穩定性,而且不同的IAT測驗之間有良好的聚合效度,同時又有良好的區分效度(蔡華儉、楊治良,2002)。局限在於它只能用於測量概念間的相對聯繫強度。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金盛華主編.社會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
  2. 金盛華主編.社會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1 第2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ER,泡芙小姐,寒曦.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內隱聯想測驗"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俞志宏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8月18日 23:06 發表

直接提取記憶。但有時應該也會存在一定慣性吧,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