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強調理解討論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所謂內容強調理解討論法,就是企圖通過集體討論的方式,反覆強調增進對教育內容理解的技法。它以重覆內容或明確重點目標,往往必須同時配合授課或事前學習。
該方法本來是屬於美國教育技法的一種,後來經過日本企業家許多專家的改進,並將原來含混不清的定義明確化、概念化,使其特色更為明顯,具有明確的技法性。
一般而言,內容強調理解討論法是一種沒有特定限制對象的技法,但對面臨著許多問題、問題意識較一般員工為高的管理階層,如部門經理、各科科長而言,其效果更為明顯。
1、準備階段
1)事前的基礎知識學習,如上課、看幻燈片等;
2)學員間的相互認識,加深瞭解;
3)聘請專家、講師;
4)決定研討問題及備選答案。
2、實施階段
1)提出問題或實例,要求每個人回答不同問題。(自我研究);
2)將全體學員分組,每組約五~六人,由各個小組討論,並決定共同的答案。(稱小組研究);
3)授課者提示正確答案並加以解說;
4)分析各組的共同答案,評定各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效率。
計算方式是將個人答對數加總,計算出個人得分,再將小組共同答案中答對的數目加總,計算出小組內的個人平均分,稱個人平均分;第三步是計算出團體答對數,稱團體得分;最後將三者結合,以下列公式計算:
團體得分-個人平均分
效率(%)= ---------- ×100
滿分-個人平均分
百分比越高,就意味著團體討論的效率越高。
5)授課者總結討論過程,就答錯的題目中具普遍性的錯誤進行解說,對個別的錯誤進行個別輔導。如果時間安排較為寬鬆,應讓各組公開他們答錯的題併進行重點解說。
1、註意過程的系統化,全面綜合地瞭解基本概念及原理原則。
2、通過自我研究、分組討論、答案解說三步,糾正錯誤的觀念和判斷,培養員工們正確的概念和原理原則。
3、圍繞課程和教材的重點來設計問題,在確認重點的同時達到強化複習的目的。
4、通過對分組效率和答對程度的分析,測定參加者的溝通能力及理解度,並回顧對照原定授課內容及教材內容,予以修正。
5、創造寬鬆氣氛,促進學員間相互瞭解,儘量採取自由討論方式,緩解對學習的排斥,減少對學員自尊心的傷害,提高參與意識。
6、討論終結時,授課者應協助回顧反省整個討論過程,幫助學員瞭解集體活動的效率、意義及討論產生的問題。
1、在準備階段的事前學習部分,如果學習人員已具備了此問題的基本概念及知識,則可省略該步驟,直接進入第二步。
2、在實施階段的第一步中,所確定的問題可涵蓋多種題型,包括是非題和多重選擇題。如果事先整個討論時同為一個小時,則題量應為四十至五十題左右。
3、在分組討論並決定共同答案時,應遵守下列要求:
- 不輕易以多數意見為最終答案;
- 尊重少數人意見,允許保留不同看法;
- 不應過於重視勝負,計較得失;
- 學員間相互協調,以團體成果為目標。
4、內容強調理解討論法的優點在於測驗問題的提出及進行均無技術上的問題,教育負責人自己也可身體力行。通過相互交流、相互比較,對原有觀念進行修正。
5、內容強調理解討論法並不意味著單純的討論,除了討論之外,還應註意:
- 明確目的,緊緊圍繞測定參加者的領導能力、自信度等主題進行討論;
- 除了提供正確答案外,授課者應具體解說,並回答學員的質疑;
- 討論時,應融入管理者本身的經驗和工作中面臨的實際問題;
- 授課者除了詳盡回答學員質疑外,亦可將問題提交全體學員共同討論;
- 嚴格遵守討論時間,對意見不能統一、僵持不下的問題可留下次再討論;
- 與其他技法搭配使用,如授課法、放映幻燈片法,提高討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