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交換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內容交換,即化簡請求與所需的正確目標的匹配。通過採用在內容上配置的虛擬IP地址(VIP)的概念,把那些特定的應用程式的內容發送到恰當的一個或一組伺服器。這樣就有利於特定的伺服器匹配相應的內容或應用程式,從而杜絕了在所有伺服器上存放特定站點的所有內容。
在過去,寬頻是最重要的,性能問題都可以通過增加寬頻來解決。然而,隨著更多信息的高速流動,伺服器被數據淹沒,以至於不能及時響應重要信息。
數據處理時的問題是:怎樣區分垃圾內容和有價值的內容、 重要的應用和不重要的應用、 較快的和較慢的伺服器、本地的和遠程站點。原來的第2層和第3層運行時沒有內容的概念,只有發送數據的地址。以你的郵箱為例,想象一下,如果在郵件到達郵箱之前能夠使郵件分類,使得沒有宣傳郵件,沒有無限信用或醫療保健,或者“你贏得了$100000—只要在7天內回覆你就能免費獲得鉛筆”之類的郵件,而只有真正需要的郵件。
不幸的是,在第2層和第3層交換中智能處理不夠,但處理能力有餘,因此每秒1億的吞吐量很好,但信件裝滿郵箱的速度遠遠大於打開速度。應該進行內容交換。
“想要核對賬目請按1鍵,想保存賬目請按2鍵,想要所有其他服務請按3鍵……”
這是基本的內容交換,化簡請求與所需的正確目標的匹配。做出智能決定的能力基於傳統的第2層和第3層標準,以及檢查數據包來判斷用戶正在試圖進行訪問的功能。要實現這種目標,交換機就需要實時檢查數據包,以便確定所需的內容。檢查的級別取決於配置和應用要求。
在多數情況下,這與各應用程式使用的TCP/UDP埠(如FTP、HTTP、SMTP等等)有關。這樣可以把那些特定的應用程式的內容發送到恰當的一個或一組伺服器。這樣就有利於特定的伺服器匹配相應的內容或應用程式,從而杜絕了在所有伺服器上存放特定站點的所有內容。
除了考慮第4層的信息外,內容交換允許在第7層上進行更細緻的檢測。送往網站一的請求可被送到指定的一組伺服器,而送往網站二的請求被送到另一組不同的伺服器,而不是把所有的HTTP通信都送至一組伺服器。 與一個TCP/UDP埠相比,這樣提供了更明確的負載平衡,並允許實現虛擬主機。網路交換還能夠把指定的統一資源定位符(URL)、文件類型、統一資源標識符(URI)、Cookies等發送到特定的一組伺服器。對網站產品查詢 的請求可被髮送到產品服務器,而網站技術的請求可被髮送到那些處理技術內容的指定伺服器。這樣就使得顧客能夠根據執行請求所需的處理,或內容的可用性甚至站點的可用性,來決定發送流量的目標。毫無疑問,通過提高伺服器所能處理的和伺服器管理員所配置的吞吐量和響應時間,增強了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