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機會成本遞增原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低果先摘原理)

機會成本遞增原理(The Principle Of 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

目錄

什麼是機會成本遞增原理

  機會成本增加原理也稱為低果先摘原理,是指在擴大一種產品產量的時候,首先使用機會成本最低的資源,然後再逐漸使用機會成本較高的資源。[1]

  它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生產者的生產成本會越來越高,因為他們所要放棄的別的事物的價值,隨著生產的擴大會越來越高。

  低果先摘原理[1]意為“擴大生產任何一種產品時,首先使用機會成本最低的資源,然後再使用機會成本較高的資源。”之所以又被稱為低果先摘原理,是因為它就像果農採摘果品一樣,先是從離地面比較近的開始採摘,然後採摘離地面高的。

機會成本遞增原理的內涵[2]

  即使現實經濟是由上百萬人組成的,構建這樣一個整體經濟的生產可能性曲線的過程仍然和構建單人經濟的生產可能性曲線一樣。我們依舊假設一個經濟體中只有兩種產品:咖啡豆和松果。同樣用橫軸表示松果的數量,用縱軸表示咖啡豆的數量。該經濟的生產可能性曲線的縱截距意味著經濟中所有工人將所有的工作時間都用於摘咖啡豆時可以生產的咖啡豆總量,即這個假想經濟可能達到的最大咖啡豆產量,在圖1中表示為每天100 000磅(這是為了便於畫圖,假想的一個數量)。該經濟體的生產可能性曲線的橫截距意味著經濟體中所有工人將所有的工作時間都用於採松果時可以生產的松果的總量,即這個假想經濟體可能達到的最大松果產量,在圖1中表示成每天80 000磅(同樣是一個假想的數量)。註意圖中的生產可能性曲線不再是一條直線——只有一個工人的經濟體的生產可能性曲線是一條直線——而是一條凸離原點的弓形曲線。
Image:一个大经济体的生产可能性曲线.jpg

  後文我們會解釋生產可能性曲線為什麼會是這種形狀。不過我們首先要指出,弓形生產可能性曲線意味著生產松果的機會成本隨著整個經濟體生產松果數量的增多而增大。例如,當經濟體中產品組合從A點,只生產咖啡豆,向下移動到B點時,每天將少生產5 000磅咖啡豆而多生產20 000磅松果。當松果的產量繼續增加——譬如從B點移動到C點——每天少生產5 000磅咖啡豆而只多生產10 000磅松果。隨著松果產量的進一步增加,這種機會成本不斷增加的現象一直存在。從D點移動到E點時,每天少生產5 000磅的咖啡豆節省的資源只能多生產2 000磅的松果。我們可以看出生產咖啡豆的過程中也發生了這種機會成本遞增的現象。因此,隨著咖啡豆產量的增加,多生產1磅咖啡豆的機會成本——用因之減少的松果磅數表示——也會增加。

  為什麼多人經濟的生產可能性曲線是弓形的?這是因為經濟中有些資源比較適合採松果而其他資源比較適合摘咖啡豆。如果最初經濟體只生產咖啡豆並且開始想要一些松果,那麼應該安排哪些工人不摘咖啡豆而去採松果呢?有兩個工人:蘇珊和湯姆。湯姆在採松果上具有比較優勢,蘇珊在摘咖啡豆上具有比較優勢。如果兩個工人現在都在摘咖啡豆,而你想要安排他們中的一個去採松果,你會安排誰去?答案很顯然是湯姆,因為這樣採1磅松果只會損失1/2磅咖啡豆,而如果讓蘇珊去採松果,採1磅松果就會損失2磅咖啡豆。

  不管多人經濟體的規模有多大,除了不同工人之間機會成本的差異可能不同於前面提到的兩個工人的例子之外,其中蘊涵的原理是一樣的。隨著不斷地安排原本摘咖啡豆的工人去採松果,採松果人數增加,到後來的某一點蘇珊這樣適於摘咖啡豆的人也一定會被安排去採松果。這樣到最後很多機會成本高於蘇珊的人也會被要求去採松果了。

  圖1中生產可能性曲線的形狀說明瞭一個一般性的原理:當不同資源的機會成本不同時,我們應該首先利用機會成本最低的資源。因為水果採收工總是先摘最容易摘到的水果,因此我們將這個原理稱為低果先摘原理。

  為什麼水果採收工要先採收最低處的水果?這有下列幾個原因。一個原因在於低處的水果容易採摘(因此更便宜),如果一個水果採收工打算先採摘一定數量的水果,他顯然會避免採摘高處樹枝上難以採到的水果。即使他決定將樹上所有的水果都摘下來,也會從低處的水果先摘起,因為這樣能夠更快地得到出售水果的利益。

  一名要對效率低下且經濟狀況不佳的企業進行改革的新上任的CEO的任務與水果採收工的工作差不多。CEO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他會首先處理那些比較容易解決並且會帶來經營狀況最大改善的問題——最靠近地面的水果。然後,CEO才會考慮那些對經營狀況的影響不是很大的問題。

  說得通俗一些,機會成本遞增原理強調的就是首先利用對你而言最有利的機會。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美)弗蘭克,(美)伯南克著,鄭捷,呂捷,王瑾等譯.第2章 比較優勢:交換的基礎 巨集觀經濟學原理(第二版).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06月第1版.
  2. (美)羅伯特·H.弗蘭克,本·S.伯南克著;李明志等譯.第2章 比較優勢 微觀經濟學原理 第4版.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05.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可恨密码记不住,连晓雾,Vulture.

評論(共2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機會成本遞增原理"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可恨密码记不住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1月23日 03:32 發表

網易公開課,講得那麼詳細,

回複評論
可恨密码记不住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1月23日 03:38 發表

連小霧,那麼多書,都是圖書館借的吧。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