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估價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會計估價(Accounting Valuation)
目錄 |
什麼是會計估價[1]
會計估價是指確定一項資產的價值。會計估價對會計實務具有重要關係。由於各種情況的不同,所以對會計估價的標準也將隨之而異。一般多使用成本,但對存貨有時使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估價。對有價證券市價高於成本時,有時用市價估價。
會計估價的目的[2]
會計估價的目的是瞭解決定企業價值的各種因素以及企業價值的計量方法。
會計估價的概述[2]
會計估價理論在20世紀50年代以後受到西方學者的高度重視,尤其是隨著企業兼併浪潮的一再涌現,會計估價的重要性更加引人註目。因為只有確切瞭解了企業價值的大小,兼併活動或者更廣泛地說投資活動和信貸活動才能夠得以進行。知識經濟時代,會計估價將成為一個凌駕於其他會計方法之上的至關重要的會計方法,通過會計估價瞭解企業價值的大小將成為人們進行會計工作的基本目標之一。
會計估價的基本方法[2]
會計估價方法劃分為兩類:一類是客觀估價方法,另一類是主觀估價方法。
客觀估價方法包括賬麵價值法、原始成本價值法、市場價值法、公允市場價值法、再生產價值法和清算價值法等。主觀估價方法主要是指折現現金流量模型。客觀估價法是頗有吸引力的,因為按照這種方法,企業的價值是基於既定資產的價值的,如普通股的市場價值,普通股的賬麵價值,以及企業資產的原始成本等都是常見的客觀計量。
主觀估價方法的所謂主觀性,主要是表現在對未來現金流量的預測以及折現率的確定上,其技術要求較高。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顯然是傾向於支持折現現金流量模型,因此在它所制定頒佈的一號概念公告中,明確指出財務報告的目的在於幫助投資者、信貸者以及其他報告使用者瞭解企業未來時期現金凈流量的數量、時間和不確定性。同時,該委員會還認為,為了達到這一財務報告目的,在會計系統中必須採用權責發生制度,因為,權責發生制比起現金制來,它與未來現金流量的相關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