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仿生管理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仿生管理學(Bionics Management Science)

目錄

什麼是仿生管理學

  仿生管理學是一門管理學與仿生學等多學科交叉的邊緣學科,是從生物學的視角出發研究社會組織的管理問題,以模仿、借鑒、類推、創新等手段,旨在組織建構的和諧與組織運營的高效;其落腳於管理學,將生物學的概念、原理和理論,或嫁接或融入或整合,直至轉化到管理學的概念、原理和理論中,從而形成新的概念、新的原理、新的理論。

仿生管理學研究的基本領域[1]

  仿生管理學的研究將視角投向整個現實生物界的全部實際現象,關註、剖析,從而揭示、闡述一切對管理學有啟發借鑒意義的生物界的內部結構、協調機制,以及與環境的關係和進化法則。對此可以分為三個層次:1.生物構件(如感覺系統、骨骼系統);2.生物個體(如螞蟻、獼猴);3.生物群體(如羊群、雁陣)。

  從上述仿生管理學研究的視角不難看出,仿生管理學研究可大致分為四個基本領域:1.關於管理的群體行為仿生學研究領域。通過對生物群體乃至生態圈的內部結構、協調機制及與環境的關係的研究,發現生物群體的激勵競爭、交互、調控的現象、結構和機理,從而形成群體行為的管理仿生學理論。2.關於管理的個體行為仿生學研究領域。通過對生物個體的內部結構、協調機制及與環境的關係的研究,發現生物個體問的分層、共處、互動、共生的現象、結構和機理,從而形成人際關係的管理仿生學理論。3.關於管理的現象效應仿生學研究領域。通過對生物個體或群體現象特征的研究,發現生物體的本能、潛能、適應、發展的現象、結構和機理,從而形成現象效應的管理仿生學理論。4.關於管理的實現法則仿生學研究領域。通過對各類生物現象的內部結構、協調機制及與環境的關係的綜合研究,發現生物體的自然、類群、反應、學習的現象、結構和機理,從而形成實現法則的管理仿生學理論。

仿生管理學研究的課題體系

  作為一門學科,仿生管理學的研究必須形成和上升為相對獨立又相對完整的系統化的課題體系,這是在明確其研究的基本領域基礎上,以學科層次化、結構化、系統化為規範要求,同時又遵循邏輯規律而理性構建的。我們認為,仿生管理學研究的課題體系可在一個學科構成面上,安排成四個由內向外的圈列(可用同心圓表示):1.仿生管理學課題體系的核心圈,這些內容是本學科的內核,包括管理仿生學的研究規範、核心概念、基本理念、基本原理等。2.仿生管理學課題體系的內部圈,主要包括管理仿生學的理論框架和麵向對象的研究等。計劃、組織、領導控制是現行管理學的理論框架。管理仿生學的理論框架總體上不應脫離此框架,但又應體現本學科的特殊性、差異性和創新性。面向對象的研究課題主要包括研究生物個體的個體管理仿生學、研究生物群體的群體管理仿生學、研究生物現象特征的現象管理仿生學等。3.仿生管理學課題體系的邊際圈,它主要包括各種分支課題和應用性課題。分支課題如仿神經系統管理學、仿體液系統管理學、仿蜜蜂社會管理學等;應用性課題如企業仿生學、公共組織仿生學、社會仿生學等。4.仿生管理學課題體系的外部相關圈,指與本學科相似、相近、相關的一些課題,如經濟仿生學、進化經濟學等。

  Image:仿生管理学研究的课题体系层次.jpg

仿生管理學研究的科學依據與規範化[1]

  仿生管理學研究,是通過對生物的生命現象、組織結構、反應機理的不斷拓展與深人的考慮、分析、探究,以及有目的的實驗,來提煉出具有管理學意義的認知與理解,設想與觀點,從而進一步上升,形成管理學方面的理論。無疑,要使這些理論可信可靠、有效有用,其依據必應是科學的,其研究的路徑必應是規範的。

仿生管理學研究的科學依據

  仿生管理學研究的最基本的科學依據是:人類社會與生物界均是複雜的生命系統,都是具有複雜的內部構造的機體,通過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達到與環境交互、調節內外影響,從而保護和發展自身,以實現一定的組織目標,並使生命不斷延續;兩者都無可否認地蘊涵著大量必然的神奇的生命法則,歷經千萬年的試誤與修正,去陳與探新,在永不停息的運動和檢驗中結晶的。“管理”(從最廣泛的意義上講)的法則,無疑是其中頗為高級的部分。而仿生管理學研究的具體的科學依據可分為兩大類,即學科依據和事實依據。

  仿生管理學研究的學科依據指的是將有關業已相對成熟的學科作為仿生管理學研究的基礎,主要包括:這些學科被公認或證實的基本的理論、原理、公理定律、法則等,由於是已經得到檢驗、已經成立。而且已經在實踐中應用並有效,故可直接作為仿生管理學研究的科學依據。然而,作為理論形態的這些科學依據,畢竟不能“本本主義”地成為僵化的指導條文,而應“與時俱進”“遇事而釋”,才能在不斷更新中保持住科學的常青。

  仿生管理學研究的事實依據。這指的是現實生物世界中客觀實在的狀況和現象,主要包括:

  1.生物的一般狀況和現象。這是整個生物界(包括動物和植物)都具有的一般生命現象。因其中蘊涵著極為豐富而多樣,複雜而深邃的關於結構、組織、反應、調控、激勵、進化等與管理密切相關聯的信息,因而在極廣泛的意義上成為仿生管理學研究最初步、最廣闊的基本依據。特別是2O世紀7O年代以來,生態系統成了生態學研究的重點和方向,很明顯生態系統和生態平衡在仿生管理學中的研究將是今後一段時期的中心課題,因而生態系統現象是仿生管理學研究的重要依據。

  2.動物的一般狀況和現象。這是動物普遍具有的一般生命現象。動物體都是由諸多具有特定結構和功能的子系統有機結合組成的複雜大系統.通過對動物體這種複雜大系統的研究,從而挖掘出具有共性的動物生命規律,這些規律可以為仿生管理學研究提供最直接、最有用的依據。

  3.哺乳動物的擬人性狀況和現象。哺乳動物是比較高級的生物形態。其組織和功能與人體有諸多相似之處,內部結構、生命機理比較複雜。其中蘊涵的管理法則比較高級,通過對哺乳動物的擬人性狀況和現象的研究,可以提煉出高深的管理理論,這是仿生管理學研究進一步走向深入和精確的關鍵依據。

  4.典型生物的經典狀況和現象。如大象能夠預知自己的死期而事先趕到預定墓地,一個蜂群只有一個蜂王,等等。這些經典現象背後蘊涵著複雜的機理和必然的法則,對其研究可以為本學科提供生物學的實證支持,這是仿生管理學研究的必要依據。

仿生管理學研究的規範化

  為保證仿生管理學研究的科學性。以及獲得的理論成果能夠被納入到規範的管理學理論體系之中。研究必須遵守一定的規範。

  1.研究視角與內容的規範。仿生管理學是一門以管理學為“體”。仿生學為“鏡”。並集眾多相關學科之“用”的綜合性學科。因而需要在研究的視角上加以規範,使研究的註意力基本集中在明確的仿生管理領域,而不限制地發散;需要在研究的內容上加以規範,使研究內容基本組織在管理學的核心結構上。而不無序地混亂。

  2.研究途徑與方式的規範。從一定的意義上講。仿生學研究是一種考察歸納型研究。而管理學研究是一種總結演繹型研究。兩者在研究途徑與方式上有著較明顯的差異。為此在仿生學研究與管理學研究的整合中。要強調整體論,採用系統分析的理論和方法進行研究,即把觀察、抽象、模擬、實驗、個案、剖析等統一規範起來。並儘可能地運用運籌學控制論、系統分析和建模技術等新理論和新方法。此外,還需要註意過程推進的規範和方法運用的規範。

  3.研究工具與手段的規範。仿生管理學可看成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共同孕育的一門新學科。因而其研究的工具與手段也應是自然科學的工具與手段同人文社會科學的工具與手段的整合,如儀器與量表、數據與統計、假設與思辨、推導與預案等;同時,應根據仿生管理學的學科特點開發新的工具,創造新的手段。

  4.研究規劃與評估的規範。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的研究,無疑在事前的規劃和事後的評估中,均要強調規範性。規劃要專業、科學、合理、適宜,評估要有據有規、要客觀要實際。從而保證仿生管理學研究的快速、健康發展。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1.0 1.1 夏國英,潘成彪.仿生管理學研究的對象與規範[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1):64-66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仿生管理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