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外權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價內權證是指權證持有人行權時,權證行權價格與行權費用之和低於標的證券結算價格的認購權證;或者行權費用與標的證券結算價格之和低於權證行權價格的認沽權證。反之則叫價外權證(目前我們市場上在交易的權證大多都屬價外權證)。
根據權證的行權價和正股市場價格的關係,可以將權證分為價內權證、價外權證和平價權證三類。對認購證而言,如果正股的市場價格高於權證的行權價格,則為價內權證;如果正股的市場價格低於權證的行權價格,則為價外權證。對認沽證則剛好相反,如果正股的市場價格高於權證的行權價,則為價外權證;如果正股的市價低於權證的行權價,則為價內權證。不論是認購證還是認沽證,如果正股市價剛好等於權證行權價,則為平價權證。由於正股價格總是不斷波動,嚴格的平價權證較為少見。通常權證總是處於價內或者價外兩種狀態。那麼,價內證和價外證對投資者而言有何不同的意義呢?
首先,從內在價值的角度來看,價內權證的風險要低於價外權證。價內權證具有一定的內在價值,而價外權證的內在價值為零。一般而言,價內權證到期具有行權價值的可能性較大,而價外權證到期可能歸零。尤其是對於一些深度價外的權證,到期歸零的可能性很大。例如,目前國內權證市場的認沽證,均處於深度價外,到期成為價內的機會極小,因而風險極大。而處於深度價內的認購證如五糧YGC1等,風險則要小得多。
其次,從有效杠桿的角度來看,在看對後市方向的時候,價外權證帶來的潛在收益更大。有效杠桿代表正股價格變化1%時,權證價格變動的百分比,表示投入在正股和權證的資金量相等時,投資權證的收益相對於投資正股收益的實際放大倍數。通常,價外權證的有效杠桿要大於價內權證的有效杠桿,換言之,在看對後市方向時,價外權證比價內權證更容易放大收益。不過,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有效杠桿是把“雙刃劍”,放大潛在收益的同時也會放大潛在損失,當看錯後市方向的時候,投資價外權證的損失也會更大。
第三,從時間價值損耗的角度來看,價外權證的投資風險更大。權證的時間價值隨著到期日的臨近而不斷損耗,在權證到期時,權證的價格理論上都會回歸內在價值,時間價值會逐漸衰減為零。因此,投資者在持有權證的時候,也在同時承受著時間值的損耗。價外權證的內在價值為零,權證價格全部體現為時間價值,隨著到期日的來臨,若權證價值沒有回歸價內,權證價格勢必衰減為零,因此,價外權證的時間價值損耗度比價內權證快,持倉風險更高。
總括而言,價外權證比價內權證的投資風險更大,穩健投資者宜選擇價內權證或一些輕微價外權證作部署。在看對後市方向時,價外權證通常比價內權證更能放大收益。風險偏好投資者若對後市有明確的方向性判斷,可以選擇一些價外權證作短期部署,但對於一些深度價外的權證,特別是即將到期的深度價外權證,投資者應儘量迴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