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周刊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新聞周刊》(Newsweek)由托馬斯·J·C·馬丁於1933年2月17日正式在美國創立出版發行。1937年,馬爾柯姆·米爾成為該刊主編及總裁,他將刊物的英語名字改成了現在的樣子,並加強了該刊文章的可讀性,以及引入了新的署名專欄和國際版面。
1961年被《華盛頓郵報》收購,其新聞範圍涵蓋美國國內外大事、商業、科技、社會、藝術和娛樂等方面。經過多年經營,《新聞周刊》的發行量已經達到440萬份,擁有3種英文版本和6種非英文版本,前者包括大西洋版本、拉丁美洲版本和亞洲版本,後者包括日語、南韓語、西班牙語(拉美地區)、阿拉伯語、波蘭語以及繁體中文。其中除繁體中文版外,其它幾種語言的版本均以時政新聞為主,發行量也十分可觀。目前正在籌划出版的簡體中文版將真正成為《新聞周刊》的第7種外文版本,預計首期發行量將達到30萬份。《新聞周刊》總部設在紐約,2003年在全球有22個分支機構。其中在美國國內9個,其餘分佈在北京、開普敦、法蘭克福、香港、耶路撒冷、倫敦、墨西哥城、莫斯科、巴黎、東京和華沙等地。
《新聞周刊》在美國境內始終緊隨《時代》(TIME),扮演著第二大新聞類周刊的角色,並偶爾在廣告收益上超過對方。算上《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 News & World Report),在美國三大新聞周刊中,《新聞周刊》的立場最左,也可以說,更傾向於自由派(liberal)。
與英國的情況不同,放眼望去,美國媒體中幾乎找不到走中間路線的成員,要麼和大部隊一起左行,要麼就要成為“保守”的異類。美國的“自由派媒體(liberal media)”對政府從根本上抱著批判態度——像伊拉克戰爭這樣的事情,只可能被描述成一場噩夢。
默多克(Rupert Murdoch)於1996年創建福克斯新聞網(FOX News)。該新聞網堅持認為,完全“客觀”的報道無法實現,並決定以“公正和平衡(fair and balanced)”的原則公開宣揚其保守派主張,以取得對自由派媒體的平衡。但是在美國新聞工作者眼中,福克斯電視臺不過是一堆垃圾——從早到晚替美國政府唱贊歌,與在知識分子中占統治地位的自由思想格格不入。所以,儘管福克斯新聞網以保守派形象示人,但它的右派傾向遠遠無法與主流的左翼聲浪相抗衡。除去《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等媒體,美國的輿論導向幾乎完全掌握在自由派手中。
自由派游說組織“美國民主行動(Americans for Democratic Action)”曾對美國媒體的傾向進行打分——100分表示立場最傾向自由派;而眾議院中立派的得分為39分,可視作中間基準。在保守派一方,“福克斯新聞特別報道(Fox News Special Report)”的得分為27;而在坐標的另一端,《新聞周刊》高達72分,完全超過《時代》周刊、《紐約時報》和“NBC晚間新聞”所處的60分區間。
在2005年,《新聞周刊》因為遠勝同行的左派作風吃盡苦頭。5月9日,《新聞周刊》老牌記者刊發報道,引用匿名消息來源,指稱關塔那摩美軍基地存在褻瀆《古蘭經》行為。該報道在世界範圍內掀起軒然大波,引發穆斯林信徒對美國政府的強烈抗議。但此後不久,白宮與五角大樓紛紛指稱該報道失實,並對《新聞周刊》施以重壓。5月16日,《新聞周刊》改變態度,由編輯馬克·惠特克撰刊發了只有一句話的撤銷聲明:“基於我們現在所掌握的情況,我們撤回關於軍方在關塔那摩基地褻瀆《古蘭經》的報道”。
從《華盛頓郵報》曝光水門事件開始,帶有嚴重自由派傾向的美國媒體就成為政府的眼中釘。而1961年《新聞周刊》被華盛頓郵報公司收購後,兩者就自然而然地結為同系。《新聞周刊》曾在柯林頓性醜聞、“911事件”等負面報道中一馬當先,讓政府下不來台。考慮到近年來美國保守主義思潮強勁復興的大背景,《新聞周刊》在派系鬥爭中光榮掛彩也顯得順理成章。
要麼他腦子特別好,否則就是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