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危机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隐藏] |
“35岁危机”是人才市场上存在的一种现象,即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都明文规定只要35岁以下者。
这一提法最早可追溯至1994年人事部《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条例》中的规定,公务员招考的年龄不超过35岁。
这种“35岁危机”不仅对求职者的影响较大,对那些企业在职员工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许多企业员工在过了35岁以后,都不免有些担心:公司裁员,一旦中年失业,生活就危险了。
35岁危机年龄恐慌与日俱增
相当一部分35岁左右的女性,在企业、机构担当中低层管理岗位,也有一些从事秘书、行政、人事等工作。总体技术含量不太高,容易被替代。但家庭的成功不是以限制女性发展为代价的,在重家庭还是重事业的选择上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定。从不少企业HR的反馈来看,虽然职场女性在有孩子初期会因家庭分散部分精力,但4、5年后则往往精力会更多投入工作,潜力会充分激发。
35岁危机定位不清步入瓶颈
发展瓶颈产生的原因有的是由于心态浮躁,追求一蹴而就,从而有与现实的落差,而有些是由于职位转换,自身能力跟不上,也有一些是所处环境本身不理想,影响了个人的发展空间。需要纠正的观念是,不少人对充电存在误区。把学历当作知识、把经验当作能力,充电不是盲目地报外语培训班或MBA之类,学习的地点也不仅限于课堂。真正的知识积累是通过广泛收集各类资料信息,吸收借鉴他人的思想和见解。
面对残酷与机遇并存的职场,有越来越多的在职场打拼12年以上的白领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职场生存危机即将来临:随着就业竞争激烈程度的日趋白炽化和他们自身健康的退化。35岁的职场人士已经迈入了职场的更年期,潜意识里这些35岁的职场“老人”存在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他们不得不面对35岁这个高高的职场门槛。所以有人说,35岁已经成了职场年轻和衰老的分水岭。
职场要完成新老更迭,就势必会出现一批精干的年轻者,他们出色的表现在潜意识里给这些35岁的职场人造成了一定的生存压力.
“上有老,下有小,找工作嫌你老,想退休嫌你小。”如今,“35岁”对很多求职者来说成为一个非常尴尬的年龄。为什么不是30岁或40岁?用人单位偏偏将招聘的年龄卡在35岁这个坎儿上?
实际上,将“35岁”作为一个用人的界限,是中国长期形成的“招聘文化”的一个缩影。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大兴用人年轻化之风,当时就将基层年轻干部的划分界定在35岁以下。从那以后,人们普遍接受了用35岁来衡量人才年轻与否的思维定势。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寿命不断延长、对职业生涯的结构规划已经有了调整和改变,但不少用人单位仍沿袭了以往的惯例,依然会下意识地将用人的年龄要求和35岁挂钩。
如何应对35岁中年危机?
第一种方案,步入大学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例如规划自己毕业后考公,或者进入大企业工作。那么,在步入大学之后,就应该开始为这些目标做准备,比别人提前做规划、做准备。
如果自己属于“求稳”的性格,那么自己可以把目标定位为考公或考上事业编制,一旦毕业后成功上岸,那么将会基本上锁定自己未来30多年的人生命运,很好避免了35岁中年危机的风险。
第二种方案,通过稳打稳扎的方式,一步步进入大企业,并逐渐晋升至大企业的中层或高层,完成人生命运的转变。这种途径可能更倾向于学霸型的人才,而且需要具备很强的毅力与决心,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这个境界,这一种也是可以很好摆脱35岁中年危机的压力。
第三种方案,更适合我们普通人。
到了35岁的年龄,我们不能因自己的年龄已经达到了企业招聘的限制门槛而气馁,而是需要根据自己的特长、自己的专业以及自己的经验去规划自己35岁之后的人生。
假如你选择创业,先充分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再计算好创业所需要的资金,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再做好创业的计划。不是一般人可以去创业,但对普通人来说,可以选择低成本的创业方式,例如内容创业、短视频创业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地摊、小摊位等方式进行小创业,这也是普通人的低成本创业方式。
假如你没有创业的热情,也没有创业的项目,那么你不太适合创业。对35岁的你,可以对部分没有年龄限制的职业进行研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与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
例如,教师、律师、厨师、咨询师等,这些职业反而是越老越吃香,几乎不受到年龄的限制。不过,这些职位需要较强的专业性,而且需要一定的门槛与经验。不过,对超过35岁的朋友来说,也可以通过自我提升的方式满足这些职业的招聘需求,但需要付出比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更考验一个人的毅力与决心。
第四种方案,也是适合普通人。趁年轻的适合,通过提前理财、提前储备,为35岁以后的日子做好财富积累。
投资理财需要技巧,也需要耐心。其中,自己的本金积累,将会影响到最终的投资回报效果。
本金积累不是容易的事情。假如你的月薪有1万元,在扣除所有开支成本外, 你可以存下5000元,一年有6万元,十年有60万,这是建立在没有进行任何投资理财的基础上。假如你懂得投资理财,60万的本金可以为你带来可观的额外收入。随着你的财富增长,通过有效的投资理财,可以为自己带来更可观的额外收入,“钱生钱”,或许是应对35岁之后的经济压力的策略之一。
有的行业越老越吃香,有的行业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