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Nobel Prizes in Economic Sciences 2012)

目录

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1]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5日19时,于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研究院颁发,将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哈佛大学教授埃尔文·罗斯加州大学罗伊德·沙普利。根据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计划,罗斯与沙普利两位经济学家将分享8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4万美元)奖金

  罗伊德·沙普利采用所谓的合作博弈理论并比较了不同的匹配方法。其研究重点是如何使双方不愿打破当前的匹配状态,以保持匹配的稳定性。沙普利分析出一种被称为“盖尔-沙普利法则”的特定方法,以保证总能获得稳定的匹配,这一机制还可对相关各方试图操纵匹配过程加以限制。他的研究还揭示了如何通过机制设计对市场的某方产生系统性收益。

  埃尔文·罗斯的贡献在于,他发现沙普利的理论能够阐明一些重要市场是如何在实践中运作的。通过一系列研究,他发现“稳定”是理解特定市场机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后,他将这些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验,并帮助重新设计了现有的诸多匹配机制。在沙普利理论的基础上,罗斯还加入了对道德约束或其他特定条件的考量。

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理由[2]

  瑞典皇家科学院已决定将2012年度瑞典央行纪念诺贝尔奖授给授予哈佛大学教授埃尔文·罗斯(Alvin E. Roth)及加州大学罗伊德·沙普利(Lloyd S. Shapley)。他们得奖的理由是“以鼓励他们在稳定配置理论及市场设计实践上所作出的贡献”。

  201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关注了一个经济学的中心问题:如何尽可能恰当地匹配不同的市场主体。尽管两位研究者的研究是各自独立完成的,但沙普利的基础理论与罗斯的经验性调查一经结合,各类实验和实际设计已经产生出了一个繁荣的研究领域,改善了许多市场的表现。

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点评[2]

  获奖理论应用性更强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超愚表示,对于这两位经济学家的获奖有些意外,但对博弈论的获奖不意外。博弈论虽然被划为微观经济学,但对于宏观经济学的指导意义很大。郑超愚认为,获奖理论更多的是看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打破完美的假设,更加贴近现实,对于指导实际决策尤为重要。

  博弈论正在受到重视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方福前表示,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诺贝尔奖正倾向于把奖项颁发给应用性更强的领域。获奖的这两位学者所研究的领域是个较为偏的领域,不是主流学科,应该是“机制设计”方面的研究。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则表示,从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3位博弈论专家开始,共有5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博弈论的研究有关,分别为:1994年,普林斯顿大学约翰·纳什;1996年,授予英国剑桥大学詹姆斯·莫里斯和2001、2005和2007,而今又是博弈论学派的,说明博弈论很受重视。

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简介

  埃尔文·罗斯(Alvin E. Roth) 生于1951年12月19日,是一位美国经济学家,目前在哈佛商学院担任经济及工商管理乔治-冈德(George Gund)教授。罗斯1971年本科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运筹学学士学位,随后赴斯坦福大学攻读研究生,1973年获运筹学硕士学位,一年后获运筹学博士学位。离开斯坦福之后,罗斯直到1982年一直在伊利诺斯大学任教。此后他在匹兹堡大学担任安德鲁-梅隆经济学教授直到1998年,之后他加入哈佛大学并在此工作至今。罗斯是美国杰出年轻教授奖:斯隆奖的获得者,古根海姆基金会会士,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他还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和美国计量经济学学会成员。

  在博弈论市场设计实验经济学领域都做出过重大贡献...>>详细<<

  罗伊德·沙普利(Lloyd S. Shapley) 生于1923年6月2日,美国著名数学家和经济学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数学和经济系担任教授。在数理经济学博弈论领域有卓越贡献。在40年代的纽曼(Neuman)和 摩根斯坦Morgenstern)之后,沙普利被认为是博弈论领域最出色的学者。

  他的贡献还有随机对策理论、Bondareva-Shapley规则、Shapley–Shubik权力指数、Gale–Shapley运算法则、潜在博弈论概念、Aumann–Shapley定价理论、Harsanyi–Shapley解决理论、Shapley–Folkman定理。...>>详细<<

近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一览表

近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一览表
年份获奖者名单
2011年托玛斯·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和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A.Sims)
2010年彼得·戴蒙德(Peter A. Diamond)、戴尔·莫滕森(Dale T. Mortensen)、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
2009年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和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E. Williamson)
2008年保罗·克鲁格曼(Paul R.Krugman)
2007年莱昂尼德·赫维奇(Leonid Hurwicz)、罗杰·迈尔森(Roger B. Myerson)和埃里克·马斯金(Eric S. Maskin)
2006年埃德蒙德·菲尔普斯(Edmund Phelps)
2005年罗伯特·奥曼(Robert John Aumann)和托马斯·谢林(Thomas Crombie Schelling)
2004年芬恩·基德兰德(Finn E. Kydland)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C. Prescott)
2003年罗伯特·恩格尔(Robert F. Engle III)和克莱夫·格兰杰 (Clive W.J. Granger)
2002年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和弗农·史密斯(Vernon L. Smith)
2001年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 A. Akerlof )、迈克尔·斯宾塞(A. Michael Spence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

诺贝尔经济学奖简介

  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全称是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通常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属于诺贝尔遗嘱中所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而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其评选标准与其它奖项是相同的,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1969年(该银行的300周年庆典)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

更多阅读

参考文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4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虽节加,Dan,李刚,Letian 886,Gaoshan2013.

评论(共8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143.52.82.* 在 2012年10月19日 00:31 发表

配图太猥琐⋯⋯

回复评论
59.33.112.* 在 2012年10月27日 10:18 发表

楼上亮了

回复评论
乐子哥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11月9日 10:59 发表

中国的大学教授都在做什么?

回复评论
110.80.18.* 在 2012年11月29日 14:34 发表

乐子哥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11月9日 10:59 发表

中国的大学教授都在做什么?

深藏功与名

回复评论
218.87.6.* 在 2012年11月30日 14:46 发表

中国之所以没能在经济学领域获奖跟很多因素有关,但其主要是因为教育,经济本身有问题

回复评论
113.14.41.* 在 2012年12月22日 14:57 发表

乐子哥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11月9日 10:59 发表

中国的大学教授都在做什么?

研究厚黑学

回复评论
58.49.42.* 在 2012年12月26日 01:17 发表

亲,你把两个人的图像弄反了,一个八十多,一个六十多,你想下就知道错了。

回复评论
Yixi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12月26日 09:47 发表

58.49.42.* 在 2012年12月26日 01:17 发表

亲,你把两个人的图像弄反了,一个八十多,一个六十多,你想下就知道错了。

感谢您指出,原文已修正!

MBA智库百科是可以自由参与的百科,如有发现错误和不足,您也可以参与修改编辑,只要通过网页右上角的创建新帐号,创建用户名后即可参与,期待您的加入哦!~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