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Nobel Prizes in Economic Sciences 2011)

目录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1]

  北京时间2011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普林斯顿大学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Sims)以及纽约大学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Sargent)。

  普林斯顿大学克里斯托弗·西姆斯教授(Christopher Sims)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和应用宏观经济学领域中是一位非常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他在时间序列统计理论和经验宏观经济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纽约大学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Sargent)一直是理性预期学派的领袖人物,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对宏观经济模型中预期的作用、动态经济理论与时间序列分析的关系等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理由[2]

  瑞典皇家科学院已决定将2011年度瑞典央行纪念诺贝尔奖授给美国经济学家、纽约大学教授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及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西姆斯(Christopher A. Sims)。他们得奖的理由是“对宏观经济中因果的实证研究”。

  宏观经济中的因果关系

  利息的临时性增长或减税是如何影响GDP通胀的?如果央行永久性改变通胀目标,或者政府调整预算平衡目标,经济将发生什么呢?今年经济学奖的得主已创立了一系列方法来回答这些问题,以及许多与经济政策及GDP通胀就业投资等不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

  这样的关系通常是双向影响关系,政策将影响经济,而经济也将影响政策。对未来的预期是这种双向影响关系的基本方面。私营领域对未来经济活动和政策的预期将影响他们在薪酬储蓄和投资方面的决定。与此同时,经济政策的决策将受到决策者对私营领域发展预期的影响。今年经济学奖的得主所创立的方法可用于确定这些因果关系,同时可解释预期所扮演的角色。这些方法使确定预期之外政策措施,及系统性政策转换的影响变得可能。

  萨金特展示了如何用结构宏观计量经济学来分析经济政策的永久性调整。这一方法可用于研究家庭和公司调整它们预期以及同时期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关系。例如,萨金特研究了二战后的经济状况,当时许多国家开始都倾向于推行高通胀政策,但最终它们对经济政策做出系统性调整,进而转化为通胀率的下降。

  西姆斯已创立了一种基于向量自回归的方法,来分析经济如何受到经济政策临时性变化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西姆斯和其他研究者已使用这一方法来研究诸如央行加息等对经济的影响。通常这需要一到两年来使通胀率下降,同时经济增长将在短期内逐步下降,需要几年之后才能恢复正常的发展。

  虽然萨金特和西姆斯都是独立做出他们的研究,但他们的贡献在几个方面都是互补的。今年的得主在1970和1980年代的创造性贡献已被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所采用。现在,萨金特和西姆斯创立的方法已成为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简介

  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于1943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现为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萨金特于1964年获伯克利加州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6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历任宾州大学(1970-1971)、明尼苏达大学(1971-1987)、芝加哥大学(1991-1998)、史丹佛大学(1998-2002)等校教职,目前为纽约大学经济学系威廉·柏克利经济和商业讲座教授。他同时也是计量经济学会院士(1967)、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1987)。

  自70年代初以来,萨金特一直是理性预期学派的领袖人物,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对宏观经济模型中预期的作用、动态经济理论与时间序列分析的关系等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详细<<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A.Sims)生于1942年10月21日。1963年西姆斯在哈佛大学获得数学学士学位以后,去加州伯克利大学读了一年的研究生,然后回到哈佛大学继续学习,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68一1970年,西姆斯在哈佛大学担任经济学助理教授。1970年,他前往明尼苏达大学任经济学副教授,并在1974年任教授直至1990年。1990年以后,西姆斯一直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由于其杰出的研究成就,西姆斯担任了众多的学术兼职,并拥有很多荣誉头衔。他1988年成为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的院士,1989年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西姆斯创立了名为向量自回归的方法来分析经济如何受到经济政策的临时性改变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西姆斯及其他研究者使用这一方法来研究诸如央行加息对经济的影响等诸多重要问题。...>>详细<<

近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一览表

近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一览表
年份获奖者名单
2010年彼得·戴蒙德(Peter A. Diamond)、戴尔·莫滕森(Dale T. Mortensen)、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
2009年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和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E. Williamson)
2008年保罗·克鲁格曼(Paul R.Krugman)
2007年莱昂尼德·赫维奇(Leonid Hurwicz)、罗杰·迈尔森(Roger B. Myerson)和埃里克·马斯金(Eric S. Maskin)
2006年埃德蒙德·菲尔普斯(Edmund Phelps)
2005年罗伯特·奥曼(Robert John Aumann)和托马斯·谢林(Thomas Crombie Schelling)
2004年芬恩·基德兰德(Finn E. Kydland)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C. Prescott)
2003年罗伯特·恩格尔(Robert F. Engle III)和克莱夫·格兰杰 (Clive W.J. Granger)
2002年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和弗农·史密斯(Vernon L. Smith)
2001年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 A. Akerlof )、迈克尔·斯宾塞(A. Michael Spence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
2000年詹姆斯·赫克曼(James J. Heckman)和丹尼尔·麦克法登(Daniel L. McFadden)

诺贝尔经济学奖简介

  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全称是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通常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属于诺贝尔遗嘱中所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而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其评选标准与其它奖项是相同的,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1969年(该银行的300周年庆典)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

更多阅读

参考文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Dan,Yixi,Windlu,田天驰.

评论(共22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113.104.88.* 在 2011年10月11日 19:25 发表

中国这样的教育方式,加上学生都为就业而烦恼,什么时候才出一位诺奖得主?真担心中国的未来啊……

回复评论
124.40.151.* 在 2011年10月11日 22:18 发表

我要立志振兴中国的教育!!!

回复评论
222.66.48.* 在 2011年10月12日 10:16 发表

124.40.151.* 在 2011年10月11日 22:18 发表

我要立志振兴中国的教育!!!

您还是悠着点吧……

回复评论
129.97.120.* 在 2011年10月12日 20:58 发表

为啥美国经济不乐观, 可是得奖的还是美国人呢?

就好像一个班级经常闹事, 可是却回回都拿纪律流动红旗, 好生费解.

回复评论
58.47.156.* 在 2011年10月13日 22:27 发表

社会大进步!

回复评论
183.14.180.* 在 2011年10月18日 08:47 发表

129.97.120.* 在 2011年10月12日 20:58 发表

为啥美国经济不乐观, 可是得奖的还是美国人呢?

就好像一个班级经常闹事, 可是却回回都拿纪律流动红旗, 好生费解.

额,应该是有个半级经常闹事,但是这个班却经常出三好学生。

回复评论
xiaoxiang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0月18日 12:35 发表

学术-理论-认同-政策-措施-实施-效果,需要一个时间,所以美国经济没有马上好转。

回复评论
李鹏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0月18日 21:35 发表

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缺少产生诺奖得主的温床!

回复评论
Zhanglei china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0月20日 10:56 发表

首先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对全世界有突出贡献的。鄙人认为还是现实些关注诺贝尔奖不如把眼前的中国的经济结构问题。谁能把中国的问题解决了,就颁发个中国的诺贝尔奖,大家也会很开心的。

回复评论
王超亚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0月21日 12:13 发表

129.97.120.* 在 2011年10月12日 20:58 发表

为啥美国经济不乐观, 可是得奖的还是美国人呢?

就好像一个班级经常闹事, 可是却回回都拿纪律流动红旗, 好生费解.

就好像“乱世出英雄”

回复评论
180.139.200.* 在 2011年10月24日 12:44 发表

中国教育早该改革了

回复评论
124.166.224.* 在 2011年10月28日 22:05 发表

考了小半辈子试了,还得考。

回复评论
119.146.220.* 在 2011年11月1日 20:31 发表

124.40.151.* 在 2011年10月11日 22:18 发表

我要立志振兴中国的教育!!!

哥与你同在

回复评论
118.116.70.* 在 2011年11月8日 21:15 发表

经济经济,就是精还要有补济啥

回复评论
116.1.38.* 在 2011年11月12日 22:42 发表

113.104.88.* 在 2011年10月11日 19:25 发表

中国这样的教育方式,加上学生都为就业而烦恼,什么时候才出一位诺奖得主?真担心中国的未来啊……

嗯,就是咯,很多只有数学或物理好的人早在高考前被抹掉了...

回复评论
121.14.162.* 在 2011年12月8日 15:41 发表

中国的教育是该改革了!这样的教育复制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不知道这样的教育还要走多久!

回复评论
杨鸿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2月12日 09:31 发表

我们应重视懒蚂蚁的培养

回复评论
彭小不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2月12日 16:42 发表

顶一个

回复评论
清水无痕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2月25日 07:42 发表

主要是我们没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我们不用问为什么?从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现在,我们中国的老根上......

回复评论
石至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12月29日 17:27 发表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回复评论
59.57.111.* 在 2012年1月3日 08:54 发表

中国缺少就业岗位,有非常大的影响!

回复评论
李国然 (Talk | 贡献) 在 2012年1月4日 17:22 发表

得不到奖就把矛头指向了教育!是教育不让你得奖了?教育的错是在于居然培养出一群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的学生,最后反应过来的学生居然又反过脸大骂教育!那些真正会得奖想得奖而真正能得奖的,不会因为这些因素而停止前进,因为关注多了的这些,会忽略了自己的专业学术!我相信那些能拿奖的,跑到中国受教育,除了他们的努力、坚持和对教育的一笑置之的无奈,不会剩什么!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