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高低语境文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高低语境文化(context 0f culture)

目录

什么是高低语境文化

  高低语境文化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Edward·T·Hall)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根据高低语境的差异来说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根据文化中主流交际方式,霍尔将不同文化划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在这两类文化中,语境和语言在交际中的地位是不同的,而且也表现出不同的作用。[1]

高低语境文化的涵义[1]

  霍尔将文化划分为高低语境的主要依据就是语言文化让人对外部世界的信息有一种选择性。正是由于这种选择性,人们对交际语言信息可以进行筛选,所以说在现实的文化交流中,交流双方所传递的信息有的主要来自于交际语言本身,而有的则主要来自于交流的场合,即语境。根据这种信息来源方式的不同,霍尔把多样性的文化划分为了两类,即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所谓高语境文化(High context,简称HC)是指在此种文化的语言交际过程中,交际信息的创造主要依靠语言交流的场合,即交际信息的创造不是依赖于交际语言本身,而主要依赖于交际语境。像中国文化、日本文化、非洲文化、拉丁文化都属于高语境文化。所谓低语境文化(Low context,简称LC)是指在此种文化的语言交际过程中,交际信息的创造主要依靠交际语言本身,即交际信息的创造不是依赖于交际语境,而主要依赖于交际所使用的语言。像美国文化、加拿大文化以及多数欧洲文化都属于低语境文化。

  在高语境文化中,交际信息都是交际双方预先进行编排的,编排所依据的条件以及编排出的信息大部分掌控在交际双方的手中,少部分蕴含在语言所传递的信息中。换句话说就是,高语境文化的传播极少依靠交际语言本身的编码信息,而是主要依靠交流的物质语境或交流双方各自的背景。在语言的使用上,高语境文化中交流语言的作用是有限的,即交流信息所表达的意识不局限于交流语言本身,人们进行交流或行动的意义主要依靠交流双方所处的场合。

  在低语境文化中,交际信息直接蕴含在交际语言之中,以补充语境中所缺失的信息。也就是说语境文化的传播极少依靠交际语境,而是主要依靠语言本身的编码信息。在语言的使用上,低语境文化中交流信息仅依靠语言的编码信息就可以表达得清楚准确,极少再需要交际双方根据交际语境去推测。

高低语境文化的形成[1]

  (一)高语境文化的形成

  高语境文化是人们在长期固定的交际环境中形成的,例如在中国、非洲、拉美等地区生活的人们,他们生活的地理区域是非常固定的,社会生活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逐渐变化,但是这种变化的速度是缓慢的,而且幅度也很小。在这种文化下生活的人们,彼此间的交往是长期而稳定的,因此他们对生活环境有着相同的理解方式,这种相同的理解方式让他们形成了彼此认同的交际行为模式。也就是说交际双方在进行信息交流时对语言本身的依赖程度很小,他们不必清晰地表达具体信息就能领会彼此的意思。由于高语境文化受传统和历史的影响较大,因此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较少会因为时间推进而发生变化。在高语境文化中的人们彼此进行交流时,不必把交流信息完全用言语表达出来,有时可以利用表情、动作、眼神、甚至沉默的形式来传递信息,双方通过交流环境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内容。

  (二)低语境文化的形成

  与高语境文化不同,低语境文化的形成是比较孤立的。例如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地区,人们居住的地理区域比较松散,不同的社会变革让他们对社会生活有着不同的体验,由于在生活经历上的差异性,所以他们彼此问的交际是比较独立的,较少会受到交际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交际环境本身和交流双方自身所涵有的信息量比较少。交际信息必须通过清晰明确的语言信息编码来传递才能让交流顺利进行。除此之外,语境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因而低文化语境中的人们非常推崇语言本身的力量,认为是语言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开化和文明。例如美国人对演说和辩论一直情有独钟,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两种语言表现方式能清楚地表达他们内心的思想,也容易让听众理解和认同。

高低语境文化在交际上的差异[1]

  (一)表达方式的差异

  如前文所述,高语境文化主要依靠语境来传递信息,因此在交流之前交流双方各自都有一个提前进行设定的信息传达程序,例如共同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和社会公理等等。而低语境文化主要依靠信息编码来传递信息,在交流中注重语言表达的逻辑性,而对语境的依赖程度很低,因此低语境文化的人们把迂回的表达方式视为对交际本身的不尊重。高低语境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在文化交流中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低语境文化中的人们喜欢直接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不善于根据语境去揣测对方的想法。而高语境文化中的人们在交流时喜欢婉转隐晦的表达方式,较多地考虑对方的感觉和感受,以避免直接交流造成双方的尴尬。

  (二)交际责任归属的差异

  在高语境文化中,由于交际信息大部分被赋予语境之中或内化为交际双方本人,而较少依靠语言编码信息,因此交际中的说话者的责任交少,他不必完整而详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就能让听话者领略到“弦外之音”。但是对于听话者来说,由于说话者的表达方式比较婉转和隐晦,因此他需要根据交际的语境来揣测和分析言语内部和外部的综合信息。因此,在高语境文化中听话者所肩负的交际责任是比较多的,他必须拥有较强的推理和逻辑能力才能明白说话者的意图。在低语境文化中,交际信息需要靠准确详细的编码信息表达出来,因此说话者对交际的顺利进行承担更多的责任,他们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将意思观点表现在语言信息中,否则听者就会不明白或者误解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对于听者来讲,他希望说话者进行全面而详细的表达,以便对交际信息有精确的理解。所以说在低语境文化中,主要是说话人决定着交流能否顺利的进行,当然现实的交流着说话者和听者的身份的相对的,既没有纯粹的说话者也没有完全的听话者,总之交流双方只有通过直接明了的表达才能让交流进行下去。

高低语境文化的代表

  下面列举几个普遍认为较为典型的高情境文化和低情境文化的代表

  1.高情境文化

  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朝鲜人、非洲人、阿拉伯人、法国人 、希腊人等。

  2.低情境文化

  美国人(美国南方文化属于较高情景文化)、澳洲人、英国人、德国人、爱尔兰人、新西兰人等。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王静.论高低语境文化的形成和交际差异(A).校园英语.2012,6:139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6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13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高低语境文化"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218.107.49.* 在 2016年10月11日 20:01 发表

有没有办法举几个例子

回复评论
141.30.234.* 在 2017年3月14日 07:21 发表

218.107.49.* 在 2016年10月11日 20:01 发表

有没有办法举几个例子

比如一个中国的笑话只有中国人能听懂,比如中国人不直接说“我爱你”而是说一些营造意境的话

回复评论
106.186.31.* 在 2017年4月14日 11:13 发表

比如一个中国的笑话只有中国人能听懂,比如中国人不直接说“我爱你”而是说一些营造意境的话

回复评论
114.255.218.* 在 2017年4月19日 18:37 发表

请问西班牙语属于高语境语言还是低语境语言呢? 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语和西班牙的西班牙语在这个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呢?

回复评论
119.164.140.* 在 2017年5月18日 13:25 发表

来了?来了。来了么?还没。来了没?来了。还来不?不来了。

回复评论
111.203.16.* 在 2017年6月8日 10:48 发表

218.107.49.* 在 2016年10月11日 20:01 发表

有没有办法举几个例子

例子: ①日本电影《入殓师》里,社长形容河豚的美味:“好吃得让人为难。”(高语境)而西方国家里形容美味更多地是说:“太好吃了!美味极了!”(低语境) ②日本电影《入殓师》里对入殓师的招聘广告为:年龄不限,高薪保证,实际劳动时间极短。诚聘旅程助理。(高语境)

回复评论
92.233.87.* 在 2017年8月16日 18:03 发表

关于高低情景举个例子, 中国是高情景文化国家,但是,中国内部,也有高低情景之分。

中国西南地区多山,且与外界相隔绝。因此,有一座大山就有一个大仙。这是典型的高情景文化。中国的长三角地区,也是偏高情景文化。一个南京人和上海人之间,用普通话交流不存在障碍。但是,当一个上海人跟一个南京人之间,使用各自方言相互交流,问题就很大了,他们都说方言的时候,感觉就是听外语了。而上海与南京之间的距离,只有270公里。上海人要听一个温州人说方言,那就不是外语,而是听外星球语言了。上海距离温州直线距离,只有368公里。

“相隔300公里的两个人,听不懂对方说话”,这种情况是绝不可能发生在东北的。

不得不说,普通话确实解决了中国长江以南的人,跨地区交流时候的一个巨大障碍。本地人交流用方言不成问题,但是跨地区交流,不说普通话问题就非常非常大了。而中国东北地区,在中国是相对低情景文化地区。一句“你愁啥”,整个大东北地区的人,都明白什么意思。

长三角内部,上海方言,又相对长三角其他地区,有着低情景特点。解放前的上海话,由于上海人跟外国人打交道很多,上海人的生活当中,存在许多的外来舶来品。因此,上海人就必须找到相对应的词汇,来解释与形容这些舶来品,和外国输入的概念。导致上海话里有着许多简单的,直白的,用来形容与描述舶来品以及外来输入词汇。

也就是说,上海话在解放前,由于工商业巨大的繁荣,与外部世界联系非常紧密,形成了一种基于吴语方言的一种低情景文化方言。而与此同时,上海又非常依赖地理上周边的江浙,对其进行文化层面上的输入。产生了高雅文化来自外国以及国内的附近的苏杭,上海的社会底层文化,随着长江中下游的农村移民输入。

同样的,英语的低情景化,也是由于英语是商业交易的载体语言。在频繁的商业交往过程中,必须具体详细的描述商品的种种特性,描述商品交易方法与交易过程,制定维护商业贸易的法律法规。在这个过程中,交易双方必须使用非常详细,不会产生歧义的表达表述方式。而使用英语作为商业母语,在于非英语世界商业互动的时候,英语当中出现了大量的外来输入词汇与非英语世界的外来文化输入。

美国是典型的低情景文化,但是美国内部,也存在相对的高情景区与低情景区。 美国就族群来说,美国白人文化,是偏低情景的。而美国黑人文化,是偏高情景的。美国黑人文化,极少有通过黑人,实现对外输出。其中主要原因,就是高情景文化,在跨语言传播的时候,存在比较难以克服的文化壁垒。源于美国的黑人嘻哈说唱,是通过白人歌手取得巨大的商业上成功,才实现对外输出的。

就地理上而言,美国建国之初,东北地区是工业化与商业化的。而美国南方,是种植园经济。因为种植园或者农耕生产生活方式,导致人们在长期生活在一个相对固定的交际环境中。导致了美国南方产生了相对美国北方工商业地带的高情景文化。

高情景文化与低情景文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相对高情景文化国家,与相对低情景文化国家。一个国家内部,也存在相对高情景文化人群,与低情景文化人群。

中国的一个从来没有在东北以外生活过的东北人,是无法知道自己说话有东北口音的。而中国东北地区的低情景文化,是由于来自河北、山东的闯关东移民输入后所产生的。尽管山东与河北的方言,存在差异。但是,当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移民到了东北之后,却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地方口音。东三省内部,不同地区的人,最多就是说话口音有点差别,而没有类似中国南方各地方言,互相之间如同外语/外星球语言,那么巨大的差异。

移民与工商业繁荣,是产生低情景文化的前提。与外界封闭,联系较少,长期在一个固定地区生活,是产生高情景文化的前提。

回复评论
211.138.116.* 在 2018年11月7日 18:51 发表

什么是社会责任归属感?能举下例子吗

回复评论
113.235.36.* 在 2020年4月9日 22:31 发表

可以举一些中国的小说或者影视作品中的高语境文化的例子么

回复评论
223.73.99.* 在 2020年4月23日 22:20 发表

92.233.87.* 在 2017年8月16日 18:03 发表

关于高低情景举个例子, 中国是高情景文化国家,但是,中国内部,也有高低情景之分。

中国西南地区多山,且与外界相隔绝。因此,有一座大山就有一个大仙。这是典型的高情景文化。中国的长三角地区,也是偏高情景文化。一个南京人和上海人之间,用普通话交流不存在障碍。但是,当一个上海人跟一个南京人之间,使用各自方言相互交流,问题就很大了,他们都说方言的时候,感觉就是听外语了。而上海与南京之间的距离,只有270公里。上海人要听一个温州人说方言,那就不是外语,而是听外星球语言了。上海距离温州直线距离,只有368公里。

“相隔300公里的两个人,听不懂对方说话”,这种情况是绝不可能发生在东北的。

不得不说,普通话确实解决了中国长江以南的人,跨地区交流时候的一个巨大障碍。本地人交流用方言不成问题,但是跨地区交流,不说普通话问题就非常非常大了。而中国东北地区,在中国是相对低情景文化地区。一句“你愁啥”,整个大东北地区的人,都明白什么意思。

长三角内部,上海方言,又相对长三角其他地区,有着低情景特点。解放前的上海话,由于上海人跟外国人打交道很多,上海人的生活当中,存在许多的外来舶来品。因此,上海人就必须找到相对应的词汇,来解释与形容这些舶来品,和外国输入的概念。导致上海话里有着许多简单的,直白的,用来形容与描述舶来品以及外来输入词汇。

也就是说,上海话在解放前,由于工商业巨大的繁荣,与外部世界联系非常紧密,形成了一种基于吴语方言的一种低情景文化方言。而与此同时,上海又非常依赖地理上周边的江浙,对其进行文化层面上的输入。产生了高雅文化来自外国以及国内的附近的苏杭,上海的社会底层文化,随着长江中下游的农村移民输入。

同样的,英语的低情景化,也是由于英语是商业交易的载体语言。在频繁的商业交往过程中,必须具体详细的描述商品的种种特性,描述商品交易方法与交易过程,制定维护商业贸易的法律法规。在这个过程中,交易双方必须使用非常详细,不会产生歧义的表达表述方式。而使用英语作为商业母语,在于非英语世界商业互动的时候,英语当中出现了大量的外来输入词汇与非英语世界的外来文化输入。

美国是典型的低情景文化,但是美国内部,也存在相对的高情景区与低情景区。 美国就族群来说,美国白人文化,是偏低情景的。而美国黑人文化,是偏高情景的。美国黑人文化,极少有通过黑人,实现对外输出。其中主要原因,就是高情景文化,在跨语言传播的时候,存在比较难以克服的文化壁垒。源于美国的黑人嘻哈说唱,是通过白人歌手取得巨大的商业上成功,才实现对外输出的。

就地理上而言,美国建国之初,东北地区是工业化与商业化的。而美国南方,是种植园经济。因为种植园或者农耕生产生活方式,导致人们在长期生活在一个相对固定的交际环境中。导致了美国南方产生了相对美国北方工商业地带的高情景文化。

高情景文化与低情景文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相对高情景文化国家,与相对低情景文化国家。一个国家内部,也存在相对高情景文化人群,与低情景文化人群。

中国的一个从来没有在东北以外生活过的东北人,是无法知道自己说话有东北口音的。而中国东北地区的低情景文化,是由于来自河北、山东的闯关东移民输入后所产生的。尽管山东与河北的方言,存在差异。但是,当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移民到了东北之后,却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地方口音。东三省内部,不同地区的人,最多就是说话口音有点差别,而没有类似中国南方各地方言,互相之间如同外语/外星球语言,那么巨大的差异。

移民与工商业繁荣,是产生低情景文化的前提。与外界封闭,联系较少,长期在一个固定地区生活,是产生高情景文化的前提。

你的发言意义不明,高低语境文化是跨文化交际方面的,怎么说到语言、方言和口音去了?

回复评论
1.25.172.* 在 2020年9月6日 22:55 发表

218.107.49.* 在 2016年10月11日 20:01 发表

有没有办法举几个例子

高语境存在一语双关,低语境只有字面意思

回复评论
117.136.30.* 在 2020年11月21日 21:27 发表

1.25.172.* 在 2020年9月6日 22:55 发表

高语境存在一语双关,低语境只有字面意思

谁说的低语境只有字面意思,英语里面的pun怎么解释?

回复评论
58.211.115.* 在 2022年6月22日 16:22 发表

中国人说:天演论,外国人说:进化论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