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餐饮礼仪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餐饮礼仪(Dining Etiquette)

目录

什么是餐饮礼仪[1]

  餐饮礼仪是指人们在赴宴进餐过程中,根据一定的风俗习惯约定俗成的程序和方法,在仪态、餐具使用、菜品食用等方面表现出的自律和敬人的行为,是餐饮活动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餐饮礼仪的功能[2]

  餐饮,既催生人类文明,又展现人类文明。餐饮礼仪之所以被提倡,之所以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既有助于个人,又有助于社会。

  (一)塑造良好形象,提高自身修养。

  (二)协调人际关系。净化社会风气。

  (三)沟通有益信息,扩大视野和圈子。

  (四)适应“人世”需要。加强对外交往。

  (五)展示素质才华,有助事业成功。

餐饮礼仪的原则[2]

  (一)守礼自律

  (二)诚信友善

  (三)尊敬他人

  (四)宽容豁达

  (五)谦恭适度

  (六)入乡随俗

餐饮礼仪的培养[2]

  (一)餐饮礼仪从小抓起

  古语日:养其习,于童蒙。幼儿正处在个性发展形成的重要时期,这时他的高级神经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极易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时期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较容易,即使有了不良习惯,纠正也比较容易。根据这一特点,餐饮礼仪应从小抓起。

  在美国,儿童的礼仪教育始于餐桌。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他进行了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帮助孩子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美国孩子一般2岁时就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4岁时就学到用餐的所有礼仪,稍大一些,5岁左右的孩子都乐于做一些餐前摆好所有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杂事。这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有一种参与感,对于礼仪教育来说,这更使他们学到了一些接待客人的餐桌礼仪。在这样的教育下,美国10岁以上的孩子吃饭时,就很文雅了。

  对于这种餐桌教育,美国一位叫鲍尔的老师说:“文明礼貌对个人事业的成功极有帮助。大的商业交易或爱情往往是从餐桌上开始。”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礼貌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但一个人的餐饮礼仪不是天生具备的,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你有一天发现孩子在餐桌上,伸长手在抓最爱吃的菜或嘴巴里塞满了喜欢吃的饭菜,有时还旁若无人、唾沫横飞地大声讲话时,就应该对孩子餐桌上的礼仪进行教育

  由于个人在餐桌上用餐的仪态确实会对别人造成某种程度的心理影响,因此父母自孩子进入青少年后,就应该抽出足够的时间在餐桌上陪伴孩子,以确保他们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孩子上了中学后,至少就应该知道在餐桌上该有什么样的坐姿,以及如何在有人服务的餐桌上优雅地用餐,而这种能力日后将有助于他们在工作上发展事业。在大学毕业之前,已经长大成人的年轻人更应该全盘熟悉餐桌上的礼仪。

  (二)提高餐饮礼仪水平

  餐饮礼仪的培养和提高应该是内外兼修的。古语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内在修养的提高是提高餐饮礼仪的最根本的源泉。

  1.加强道德修养

  餐饮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是多层次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最基础的道德规范,属于道德体系中社会公德的内容。如文明举止、谦恭礼让、礼貌待人、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爱护公共卫生、尊重与爱护他人的劳动等,这些既是餐饮礼仪规范的要求,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德是礼仪的灵魂,礼仪是道德的表现形式。有德才会有礼,缺德必定无礼,餐饮礼仪修养要先修德,即应在加强道德修养上下功夫。

  2.自觉学习餐饮礼仪

  俗话说,知书才能达“礼”。明礼行礼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素养,还要学习基本的餐饮礼仪知识,掌握现代餐饮礼仪的规范要求。一个人懂得的礼节礼貌知识越广博、越全面,他在待人接物时就越能应付自如,左右逢源。因此对我国及其他国家的餐饮礼仪要注意搜集、学习、领会和实践。久而久之,自己的餐饮礼仪也就能提升到新的高度。

  3.躬行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代社会请人吃饭和被人请吃饭是经常的事情。要养成良好的餐饮礼仪,就要多实践,不要怕出“洋相”,也不要自卑羞怯。通过不断锻炼,就能克服在讲究礼节礼貌时的羞怯症、自卑症、妄自尊大症等,增强自己的礼貌修养。

  对一个人来说,培养餐饮礼仪的过程,实际上是在高度自觉的前提下使自己整体素质提高的过程,所以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只要肯下功夫,就能够达到理想的境界。

中西餐饮礼仪之间的差异

  一、出席时间

  中国人是多样化时间观念的人,西方人是单一时间观念的人。要求做任何事情都要严格遵守日程安排,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因此,在参加宴请时,这一差异显得较为突出,一般说来,时间多样化模式的中国人更倾向于‘迟到’。往往在规定的时间半小时之后到达,主人似乎也早有思想准备,通常会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安排些其他节目,如打牌,喝喝茶,聊聊天等,让一些‘先到’的客人们消磨时间。对于这种‘迟到’现象主客双方都习以为常,并不将之视为对主人邀请的一种轻视或者不礼貌的行为。在西方国家各种活动都按预定的时间开始,迟到是很不礼貌的,正式的宴会要求准时到达,十分钟后不到者,将会被视为不合礼仪,是对主人及其他客人的不尊重。

  二、入座的位置

  中国一般是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有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在西方,一般说来,面对门的离门最远的那个座位是女主人的,与之相对的是男主人的座位。女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第一主宾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边的座位是第二主宾席,一般是主宾的夫人。女主人左边的座位是第三主宾席,男主人的左边的座位是第四主宾席。

  三、上菜顺序

  在中国第一道菜是汤,紧接着是主食辟如干饭,再则是餐酒最后一道菜是水果用来促进消化;在西方国家里上菜顺序一般是菜和汤、水果、餐酒、主食最后是甜点和咖啡。

  四、餐具

  在中国餐具较简单一般只有杯子、盘子、碗、碟子、筷子、匙羹等几种,而西方分有刀叉匙杯盘等,刀又分为食用刀、鱼刀、肉刀、奶油刀、水果刀,,叉又分为食用叉、鱼叉、龙虾叉。茶杯,咖啡杯为瓷器并配有小碟,水杯、酒杯多为玻璃制品。

  五、进餐礼仪

  中餐的进餐礼仪体现一个‘让’的精神宴会,开始时所有的人都会等待主人,只有当主人请大家用餐时,才表示宴会开始,而主人一般要先给主宾夹菜,请其先用。当有新菜上来,请主人、主宾和年长者先用以示尊敬,西餐进餐礼仪传达的是一种‘美’的精神追求,整个进餐过程不但要美味,更要悦目、悦耳。首先,不但要衣着整齐,往往还要求穿礼服并要求坐姿要端正,其次,进餐时不能发出不悦耳的声音,相互间交谈要轻言细语,不能高声喧哗。在西方的餐桌上,还有那么一些细节是中餐桌上无法得到体会的。如: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交流的加快,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将在碰撞中不断融合,在融合中相互补充。所以现在的中餐已开始注重食物的营养性,健康性和烹饪的科学性,餐桌礼仪也趋向文明性,科学性。两种文化间也不存在谁先进谁落后,未来的世界里,两种文化也将不断融合,贯通。

  六、餐桌气氛上

  西方餐桌上静,中国餐桌上动。西方人平日好动,挥手耸肩等形体语言特别丰富。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中国人平日好静,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反映出了中西饮食文化上的根本差异。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所以餐桌上人们尽情的享受这美味佳肴。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西方人以饮食为生存的必要条件,他们自然要遵守某些操作规范,以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

  七、表示停餐方法

  中方筵席中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调羹上。如果将筷子横搁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醉饭饱不再进膳了。在西方略事休息时,刀叉的摆法不同意思不同,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意味着要略作休息;若刀叉突出到盘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边说话边挥舞刀叉是失礼举动。用餐后,将刀叉摆成四点钟方向即可。

  八、用餐的细节

  在中国,人们在餐馆用餐的穿着可以随便一些,即使是T恤、牛仔裤都可以,只有在重要的宴会上方穿得隆重一些。但在西方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不可穿休闲服到餐馆里用餐。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交流的加快,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将在碰撞中不断融合,在融合中相互补充。所以现在的中餐已开始注重食物的营养性,健康性和烹饪的科学性,餐桌礼仪也趋向文明性,科学性。两种文化间也不存在谁先进谁落后,未来的世界里,两种文化也将不断融合,贯通。

参考文献

  1. 薛巍主编.第七章 餐饮礼仪 现代社交礼仪.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10.
  2. 2.0 2.1 2.2 冯玉珠著.第一章 餐饮礼仪与人生 餐饮礼仪全攻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07月第1版.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方小莉.

评论(共1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餐饮礼仪"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英特纳雄奈尔 (Talk | 贡献) 在 2018年7月15日 08:26 发表

有点地方解释有点牵强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