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预算博弈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预算博弈

  加拿大学者Anthony·A·Atkinson提出预算博弈是指管理者会通过操纵信息目标以达到个人尽可能高的奖金收入。

预算博弈的由来

  由博弈现象而产生的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决策均衡问题的一种理论。博弈现象和博弈问题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至国家关系,小至扑克下棋游戏,都是博弈理论研究和分析的对象和客体。预算编制和审核过程即是一种典型的博弈。

  预算是在总体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对不同部门可支配资源的安排、配置和调整。对于本部门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动机使得不同部门的目标出现差异,同时,我们社会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刚性约束又决定了这种差异是总体目标一致框架下的差异,因此,只要存在部门的目标差异以及他们赖以活动的平台空间,就会有预算博弈存在的可能。但是,在部门权限有限的情况下,这种可能还不太会变成现实,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即是如此。然而,随着“放权式让利”的改革,部门的权限大大扩大了,这不仅表现在各部门对资源的支配上,也体现在资源分配方式的更大灵活性,在这样的情况下,预算博弈就成为必然的事件。

  预算博弈的存在,是经济理性人合理逻辑思维的结果,也让我们引发了对现行管理体制的思考。在目前公共财政框架尚在构建,以部门预算为核心的预算编制改革和以国库直接支付为核心的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尚在进行中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对于预算博弈的研究无疑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预算博弈的负面效应[1]

  本部门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动机是预算博弈的原始起源,由预算博弈而产生的边际效用大于为此付出的边际成本的诱人前景是其存在的现实因素。因此,正常情况下,预算博弈的一方局中人争取尽可能多的预算的策略是一种理性选择,而博弈的另一方局中人由于法律所赋予的职责,采取对上报的部门预算进行审核和削减的策略同样也是理性选择的结果。问题在于,由于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的限制,削减幅度的合理性成为令人头痛的一个问题:削减少了,没有履行好职责,浪费了财政资源;削减多了,给部门工作造成困难,并引发部门的逆向选择行为,如通过其他途径弥补预算不足的行为(预算外收费);同时,博弈是要发生费用的,而且博弈费用支出的多少往往直接影响到预算博弈的结果。所谓“跑部钱进”就描述了运用博弈费用而使博弈局中人得到超过正常情况下收益的情形。

  一般情况下,预算博弈的结果是双方找到了均衡点,这是一个恰好的点:它使一方得到比正常所需多的预算,而另一方则履行了职责:削减了部分预算。这是我们所常见的预算博弈的纳什均衡解。显然,均衡的形成过程中产生了资源的浪费(包括有限财政资金的不合理沉淀和博弈费用的支出),这是不可避免的结果。关于这一点,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已经做了揭示: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存在冲突。双方经过博弈而最后达到的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使整体利益达不到最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高伟明,马笑渊.预算博弈现象以及对策分析[J].财政研究,2003(4)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Mis铭,苏青荇.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预算博弈"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