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资源利用率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项目资源利用率的概述[1]
DIPP是指项目资源利用率。
DIPP= | EMV(截止目前的时间为止) | |
ETC(估算到完成时的成本) |
EMV:指项目的期望货币值,如果考虑支付风险因素,则期望货币值是各个支付值与支付概率的乘积之和。
ETC:完工尚需成本,指从当前时间点开始计算,估计到项目结束时仍然要花费的成本。过去花费的成本被当作沉没成本而不予考虑。
在项目开始的时候,ETC值就是项目的总预算值。随着项目的实施,项目的ETC值也会逐渐减少,很自然已花费的成本就被作为“沉淀”成本,这部分成本也不会再发生变化,这些数据对未来所要采取的行动影响也很小。项目的未来收益就是EMV值减去ETC值。从直观的感觉来理解DIPP值:DIPP值实际是指从当前的时间点上对未来进行预测,项目未来产生的收益与花费的成本之比。从单个项目的时间纵向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接近项目的结束,DIPP值越高,也就越会受益于项目完成后的收益。这一点和项目的真实情况是吻合的。从多个项目的横向比较来看,DIPP值更好地给出了各个项目对组织的有利情况。很显然,一个未来收益很高的项目其初期DIPP值要低于一个接近结束的项目DIPP值。因为后者只需要投入较少的资源就可以获得收益了。
实际上,DIPP值是一个描述项目资源利用率的指标。下图显示了是如何跟踪项目的DIPP值。如果项目的DIPP值小于1,则意味着该项目的实际成本要比预算成本高。那么就应该对这样的项目进行调整或者终止。通过分析项目的EMV、ETC等值,项目管理者可以从中选择DIPP值最高的项目。
一般情况下,DIPP值用在初始的项目选择上其作用等同于其他方法,如净现值法。但是,在项目进行当中,遇到项目之间的资源冲突时,DIPP值可以给出很清晰的结果,便于对项目进行优先级排序。DIPP值越高的项目,意味着资源的利用率越高,越值得优先考虑资源的支持。
对DIPP分析法的一个争议来自于对“沉没成本”的处理。反对者认为:“任何可行的完工尚需成本(ETC)都是以先前的项目绩效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对先前绩效的理解,这种估计就缺乏有效的依据。先前绩效不能被忽视。剩余工作的绩效因素大多都来自先前工作的绩效。过去是将来的预报器。”
- ↑ 柳纯录主编.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03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