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商业银行贷款政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银行贷款政策)

目录

什么是商业银行贷款政策

  商业银行贷款政策是指商业银行指导和规范贷款业务。管理和控制信用风险的各项方针,措施和程序的总称。

商业银行贷款政策的目的

  首先是为了保证其业务经营活动的协调一致。贷款政策是指导每一项贷款决策的总原则。理想的贷款政策可以支持银行作出正确的贷款决策,对银行的经营作出贡献;

  其次,是为了保证银行贷款的质量。正确的信贷政策能够使银行的信贷管理保持理想的水平,避免风险过大,并能够恰当地选择业务机会。

  此外,贷款政策是一种在全行建立的信用诺言。通过明确的政策建立的信用诺言是银行共同的信用文化发展的基础。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贷款政策主要来自于货币管理当局。但随着政府金融管制的放松,商业银行必须制定自己的内容贷款政策。贷款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实施状况,必然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

商业银行贷款政策的主要依据

  商业银行制定贷款政策的主要依据是:

  (1)所在国的金融法律、法规、政策的财政政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2)银行的资金来源及其结构,即资本状况及负债结构

  (3)本国经济发展的状况;

  (4)银行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经验。

商业银行贷款政策的内容 [1]

商业银行的贷款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贷款业务发展战略

  由于商业银行属于高恩险行业。因此。多数商业银行都将安全性..稳健性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主导思想。在安全性.稳健性原则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市场定位的不同。制定具体的发展战略

  (二)贷款审批的分级授权

  贷款审批的分级授权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授权的安排由董事会提出统一原则。由商业银行的最高管理层负责具体操作并将贷款审批分级授权的安排报董事会批准。

  贷款审批的授权是根据信贷部门的层次.每一层次信贷部门信贷人员的职务.工作能力.工作经验和工作业绩以及所负责的具体贷款业务的特点。决定每个信贷部门层次和每位信贷人员的贷款审批品种和贷款审批权限。

  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批通常由三个层次组成。最高层次是商业银行董事会的贷款审批权。董事会一般对金额特别大.期限特别长的贷款和一些特别的贷款进行审批;第二层为银行信贷委员会的贷款审批权。信贷委员会一般对金额大和期限长的贷款进行审批;第三层为一般信贷人员的贷款审批权。一般信贷人员通常对大量的日常贷款进行独立或集体审批。

  (三)贷款的期限结构和品种结构

  商业银行贷款的期限结构是指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和长期贷款在商业银行贷款总额'中的比重。商业银行贷款期限结构的确定。主要受资金来源的期限构成以及借款人的生产周期两个因素影响。贷款的品种结构是指各类贷款在商业银行贷款总额中的比重。贷款的品种结构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

  (四)关系人贷款政策

  银行关系人是指商业银行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信贷人员及其近亲属。以及上述人员投资或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40条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不得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商业银行应在金融监管当局关系人贷款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关系人贷款政策。防止银行关系人以权谋私。.损害银行利益。

  (五)信贷集中风险管理政策

  信贷集中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贷款过分集中于一个或一组关系密切.风险特点相同的借款人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额外风险。商业银行的信贷集中风险主要表现为贷款集中于一个借款人或一组相互关联的借款人;贷款的抵押品单一;7贷款集中于某一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39条规定“商业银行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商业银行应当在监管当局有关防范信贷集中风险规定的基础上。制定本行具体的风险管理政策。

  (六)贷款定价政策

  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政策主要由贷款定价方法和贷款定价策略两部分构成。商业银行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贷款定价方法。主要有成本相加定价法.价格领导模型定价法以及客户账户盈利分析定价法等。商业银行贷款的定价策略主要有高定价策略渗透性定价策略.竞争性定价策略.竞争性定价策略.亏损性定价策略以及差别定价策略等。商业银行制定贷款定价政策的目的是将贷款定价的方法与策略结合起来。以指导一定时期内商业银行对各类贷款的定价工作。

  (七)贷款的担保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36条规定“经商业银行审查.评估.确认借款人资信良好。确能偿还贷款的可以不提供担保”。商业银行为防范信贷风险。在办理信贷业务时。通常要求借款人提供相应的担保。商业银行担保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商业银行对每类贷款可以接受的担保形式;抵押品的价值评估方法和程序;每类抵押品的最高抵押率;担保人的资格等。

  (八)贷款的审批程序和审批政策

  贷款审批程序是指商业银行从接到借款人的贷款申请书到决定是否贷款之间的整个过程。而贷款的审批政策与贷款的分级授权相联系。是指当基层信贷员接到信贷请求时。应遵循的贷款的审批程序.审批标准等方面的政策。

  (九)贷款的分类政策

  贷款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不同国家.不同商业银行对贷款的分类方法也不完全相同。目前在贷款管理中。比较流行的分类方法就是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不同对贷款进行分类。我国2001年公布的《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中明确说明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的具体方法。即将商业银行的贷款具体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

  (十)贷款的日常管理和催收政策

  高效的贷款日常管理和贷款到期前的积极催收工作是保证贷款安全的基本前提。贷款发放以后。信贷人员应与借款人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借款人的业务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定期进行信贷分析。及时发现影响贷款偿还的潜在不利因素。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贷款本息的及时收回。对于即将到期的贷款。商业银行应制定有效的贷款催收政策。保证贷款本息的安全。

  (十一)不良贷款的管理政策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力争保证所发放贷款的及时收回。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总有一定比例的贷款逾期无法安全收回。因此。不良贷款也就构成商业银行贷款的必然组成部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政策是商业银行贷款管理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管理政策主要由不良贷款的认定政策.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分析以及不良贷款的处理措施等构成。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暂行办法》的规定。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对不良资产进行管理。

  (十二)贷款呆账准备金的提取和损失类贷款的核销政策

  遵循稳健性原则。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应计提一定比例的贷款呆账准备金。以防核销已发生的贷款呆账时。影响到商业银行经营结果的真实性。商业银行应制定严格的损失类贷款核销标准.核销程序以及核销的审批制度。以保证商业银行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受损失。

  (十三)贷款规模控制政策

  商业银行贷款规模是受其资金来源情况限制的。如果贷款规模过大。超过其资金来源能力所限。虽然盈利性会相应提高。但其风险也会相应加大。因此。商业银行应根据资金来源情况制定贷款的规模控制政策。金融监管当局通常通过贷存比例和资本充足率两个指标来控制贷款规模。《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之比不得超过75%;由于金融监管当局对贷款类资产赋予较高的风险权重。商业银行增加贷款。必然降低资本充足率。因此。商业银行为了维持必要的资本充足率。就必然限制贷款的规模。。

  (十四)贷款档案管理政策

  贷款档案是商业银行贷款发放、管理和收回过程的详细记录。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水平和信贷人员个人素质的综合反映。贷款档案管理政策主要包括贷款档案的管理内容,贷款档案的存档、借阅和检查制度以及贷款档案的保管制度。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风险的控制 [1]

  商业银行开办贷款业务主要面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风险。商业银行经办业务过程中j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办法》等法规的有关规定及银行业务处理程序的相关规定。积极进行贷款风险防范。

  商业银行为有效防范信贷风险。主要需做好以下工作:

  (一)借款人资信状况评价

  借款人的资信状况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贷款的安全性。因此。商业银行在办理信用贷款时。应严格审查借款人的资信状况。了解客户履约还款的可靠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贷款管理。信用分析是商业银行防范贷款信用风险的主要方法。目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评价借款人资信状况的标准。简称为“5C”原则。

  1.借款人品质(Character)是指借款人除具有偿还债务的愿望外。还应具备承担各种义务的责任感。

  2.借款人能力(Capacity)是指借款人运用借入资金获取利润并偿还贷款的能力。

  3.借款人的资本(Capital)是指借款人拥有财产的货币价值状况。该指标反映了借款人的财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

  4.借款人贷款担保情况(Collateral)是指借款人为借款能够提供的担保情况。充足的担保可以有效地降低放款人的信用风险

  5.借款人的环境条件(Condition)是指借款人自身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所处韵外部环境。

  (二)借款人财务状况评价

  财务状况评价就是商业银行对借款人财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资料进行确认.比较和研究分析。以便掌握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还款能力。为银行的贷款决策提供依据。财务分析针对的对象主要为借款客户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通过对一些常用财务比率比较分析。发现借款人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合理进行贷款决策。防范信贷风险的发生。

  (三)做好已发放贷款的跟踪监督和到期催收工作

  信贷人员在贷款发放以后。应做好贷款的贷后管理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约束借款人按照贷款的用途使用贷款并严格执行贷款合同规定的所有条款。降低借款人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以随时了解.监督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在借款人经营状况恶化时。及时采取措施。保护银行贷款的安全。对于即将到期的贷款。信贷人员应做好催收工作。以便按时收回贷款。虽然对于贷款的严格管理并不意味着所有贷款都可按期收回。银行没有不良贷款。但是对于贷款的严格管理肯定有助于使更多的贷款成为优良贷款。

参考文献

  1. 1.0 1.1 王允平,关新红,李晓梅编著.金融企业会计学 新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5.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ears~,Yixi,泡芙小姐,连晓雾,Tracy,Lin.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商业银行贷款政策"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