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摩擦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金融摩擦是指由于市场在信息结构方面的不完善,所导致交易成本增加的因素(蒋冠,2004)。具体来说,金融摩擦是由于金融市场上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主要成本,主要包括信息成本、控制成本、监督成本以及市场分割成本(Calomiris&Ramirez,1996)。
- 其一,非金融借款者资产负债约束。
近期一些研究在含有金融加速器机制的DSGE模型中,对非金融借款者施加信贷约束以考虑金融摩擦效应。主要有Curdia与Woodford(2009)、Christiano(2010)、Gerali(2009)、Dellas(2010)的研究。Kannan、Rabanal及Scott(2009)则通过模拟分析了货币当局对加速机制的反应程度与信贷扩张和资产价格的关系,肯定了调节信贷周期的宏观审慎工具的正面作用,而且还发现不变的政策可能提高政策错误的风险,从而引起宏观经济的不稳定。
- 其二,银行资产负债约束。
部分针对金融摩擦的研究主要探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银行资本的作用。Good friend与Mc Callum(2007)将银行部门与货币纳入到DSGE模型中,从而区分抵押贷款利率,无抵押贷款利率,国库券利率等不同利率的作用。通过验证,他们认为忽略利率差别将导致较大的政策偏差。Gertler和Karadi(2009)在建模金融中介时构建了一个允许金融中介面临内生性资产负债表约束的量化货币政策模型,在流动性风险基础上,对金融中介风险产生的宏观效果进行了分析。
Calomiris and Ramirez(1996)将金融摩擦归为四类:
- 第一类是信息成本(Information Costs)。
资金供给方无法识别拥有给公司价值带来增值项目的“好公司”,“坏公司”有激励冒充好公司的动机。贷入者很难识别公司类型,好公司的借贷成本上升,导致坏公司驱逐好公司的“梓檬”资金市场。
- 第二类是控制成本(Control Costs)。
事后信息不对称,债权人有道德风险,放弃给公司带来价值增值的项目,反而选择价值递减的项目。为了降低经理们的道德风险,债权人需要督促公司按照契约实施项目,但会花费一定的费用,这称为控制成本。
- 第三类是监督成本(Monitoring Costs)。
债权人对公司选择的项目的信息是充分的,但是对于项目最终的结果却需要花费成本才能获知。在状态依存债务中,经理在报告项目时,可能会“隐藏”利润的真实信息,以减少融资的财务费用,资金供给者要花费成本才能验证真实的项目状况。
- 第四类是市场分割(Market Segmentation)。
即使没有上述三类成本,市场分割也会妨碍资金的有效转移,这是一种物理成本。美国分散的商业银行体系,使得这一成本在历史上比较明显。该文是从企业的微观角度出发,分析的焦点是带来价值增值的优质项目在融资过程受到的阻碍因素。其中第三类监督成本就是金融摩擦的文献中最常见的CSV的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