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延满足效应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延迟满足是指为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而自愿延缓或者放弃目前的、较小的满足。从小时候的自控、判断、自信的小实验中能预测出他长大后个性的效应,就叫迟延满足效应或称糖果效应。
萨勒对一群都是4岁的孩子说:“桌上放2块糖,如果你能坚持20分钟,等我买完东西回来,这两块糖就给你。但你若不能等这么长时间,就只能得一块,现在就能得一块!”这对4岁的孩子来说,很难选择——孩子都想得2块糖,但又不想为此熬20 分钟;而要想马上吃到嘴,又只能吃一块。
实验结果:2/3的孩子选择宁愿等20分钟得2块糖。当然,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欲望,不少孩子只好把眼睛闭起来傻等,以防受糖的诱惑,或者用双臂抱头,不看糖或唱歌、跳舞。还有的孩子干脆躺下睡觉——为了熬过20分钟!1/3的孩子选择现在就吃一块糖。实验者一走,1秒钟内他们就把那块糖塞到嘴里了。
经过12年的追踪,凡熬过20分钟的孩子(已是16岁了),都有较强的自制能力,自我肯定,充满信心,处理问题的能力强,坚强,乐于接受挑战;而选择吃1 块糖的孩子(也已16岁了),则表现为犹豫不定、多疑、妒忌、神经质、好惹是非、任性,顶不住挫折,自尊心易受伤害。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实验证明: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
案例一
乒乓球世界冠军张怡宁就是一个自我控制力极强的姑娘,她打比赛总是铁着脸,人送外号“冷面小丫”。她球风硬朗,打法凶狠,在她的脸上,你从来都读不到她的心事。
“运动员输球是很正常的,而且状态有起伏也是正常的。我从来没有因为输一场球就觉得自己不行了。”张怡宁总是这样说自己,“所以,我从来都对自己很有信心。”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将压力完全抛给对手,这才是真正的王者。
案例二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吃葡萄的文字:“有一堆葡萄,乐观主义者,必是从最坏的一个葡萄开始吃,直吃到最好的一个葡萄,把希望永远留在前头;悲观主义者则相反,越吃葡萄越坏,吃到绝望为止。”可见,乐观者与悲观者的区别最主要就在于能不能忍受延迟满足,而后者的行为往往会透支未来。
1、延迟从一分钟开始
就像打破拖延症的开始第一步,就是直接尝试五分钟。之后就会有继续的动力和执行力去完成事物。
延迟满足也是如此,我现在要减肥,但是很想吃奶油蛋糕怎么办?
延迟一分钟再去想奶油蛋糕这件事,大脑的对及时渴望的东西产生了延迟,那么继续再去回想的时候对身体锻炼的理智就会压制住想吃奶油蛋糕的欲望,那么一次次的欲望压制,一次次的锻炼持续,慢慢的身体形成条件反射,更加有自制力更加自律的习惯就会自然而然的培养起来。
2、等待时转移注意力
延迟满足是一种自律行为,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放空自己的身心让身体和大脑被其他事物所占据。
这时候对当时那块奶油蛋糕的渴望就会降到最低,等我们再回忆起来的时候奶油蛋糕的香味已经无法俘获我心,自律理智的心态已经重新占据上风,八块腹肌在等待着自己。
3、目标分解
如果以上两个方法都无法奏效,等了一分钟还是想吃的不得了,想什么都绕不开脑海中的那块香气诱人的奶油蛋糕怎么办?
那就把奶油蛋糕给分解下,拆成几个小任务,达到标准后就再吃奶油蛋糕。比如做五分钟的keep锻炼,或者是练十次魔术的手法,又或者是练一段四声歌。
增加大脑即时获取快感的难度后你就会发现,大脑越来越不喜欢奶油蛋糕了,这块蛋糕可没有以前看起来那么诱人了。
但是它的味道可比之前更加美味,因为这种添加了一种“艰苦奋斗”的佐料后味道一定与众不同。
延迟满足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习惯,它的难度比自己想象的更大,也需要付出更大的勇气和决心。
这也是人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