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路基地下排水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路基地下排水[1]

  路基地下排水是指排除路基范围内的地下水或降低地下水位。路基地下排水设施主要指路基的明沟、暗沟、盲沟、渗沟和仰斜式钻孔排水等构筑物

路基地下排水设计的要点[2]

  1.地下排水设计的要点

  (1)在地下水危及路基稳定(包括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或者严重影响路基强度的情况下,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拦截、旁引、排除含水层的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或疏干坡体内地下水等措施。

  (2)进行地下水排水设计前,应进行野外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调在、勘探和测试,摸清地下水的类型和补给来源、地下水的活动规律以及有关水文地质参数。

  (3)在排除地下水的同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下渗而造成对地下水的补给,也不允许将地表水排放人地下排水设施内。

  (4)地下排水沟管应尽可能采用较大的纵坡,在出水口端应加大纵坡坡度.其最小纵坡坡度一般不宜小于0.50% ;条件困难时,主沟的最小纵坡不得小于0.25% ,支沟的最小坡度不得小于0.20% 。

  (5)地下排水沟管的出水口间距不宜大于300m,并应妥善处理出水口的排水通道,防止出现漫流或冲刷山坡坡面。可以允许将地下水排放到路界地表排水系统中,但出水口处的地下水必须处于无压状态。

  (6)地下排水沟管的上游端头应设置45°倾角与地面清扫、疏通井管;在中间段的管道交汇处、转向处、管径或坡度变换处,应设置竖直的检查井管,其最大间距不得超过150 m。

  2.水文地质资料的调查与资料收集

  地下排水设各设计前应收集既有的工程和水文地质等有关资料,并通过野外调查及坑探和钻探测试,收集以下资料。

  (1)地下水的类型和补给来源;含水层和不透水层的性质、层数和厚度。

  (2)泉水出露的位置、类型、流量和动态变化。

  (3)地下水的流向、流速和水力坡度。

  (4)地下水的埋置深度、水位变化规律和变化幅度。

  (5)当地地下水的利用和已有的地下排水实施的使用情况。

路基地下排水的主要设备[3]

  1.暗沟

  相对于地面排水的明沟而言,暗沟又称盲沟,具有隐蔽工程的含义。从盲沟的构造特点出发,由于沟内分层填以大小不同的颗粒材料,利用渗水材料透水性将地下水汇集于沟内,并沿沟排泄至指定地点,此种构造相对于管道流水而言,习惯上称之为盲沟,在水力特性上属于紊流。

  一侧边沟下面所设的盲沟,用以拦截流向路基的层间水,防止路基边坡滑坍和毛细水上升危及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路基两侧边沟下面均设盲沟,用以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毛细水上升至路基工作区范围内,形成水分积聚而造成冻胀和翻浆,或土基过湿而降低强度等。

  设在路基挖方与填方交界处的横向盲沟,用以拦截和排除路重下面层间水或小股泉水,保持路堤填土不受水害。以上所述的盲沟,沟槽内全部填满颗粒材料,可以理解为简易盲沟,其构造比较简单,横断面成矩形,亦可做成上宽下窄的梯形,沟壁倾斜度约1:0.2,底宽b与深度h大致为1:3,深约1.0~1.5 m,底宽约0.3~0.5 m。盲沟的底部中间填以粒径较大(3~5 cm)的碎石,其空隙较大,水可在空隙中流动。粗粒碎石两侧和上部,按一定比例分层(层厚约10cm)填以较细粒径的粒料,逐层粒径比例大致按6倍递减。盲沟顶部和底面,一般设有厚30 cm以上的不透水层,或顶部设有双层反铺草皮。

  简易盲沟的排水能力较小,不宜过长,沟底具有1%~2% 的纵坡,出水1:3底面高程应高出沟外最高水位20cm,以防水流倒渗。

  寒冷地区的暗沟,应做防冻保温处理或将暗沟设在冻结深度以下。

  2.渗沟

  采用渗透方式将地下水汇集于沟内,并通过沟底通道将水排至指定地点,此种地下排水设备统称为渗沟,它的作用是降低地下水位或拦截地下水,其水力特性是紊流,但在构造上与上述简易盲沟有所不同。渗沟有三种结构形式。

  盲沟式渗沟与上述简易盲沟相似,但构造更为完善,当地下水流量较大,要求埋置更深时,可在沟底设洞或管,前者称为渗洞,后者称为渗水隧洞。渗沟的位置与作用,视地下排水的需要而定,简易盲沟相仿,但沟的尺寸更大,埋置更深,而且要进行水力计算确定尺寸。公路路基中,浅埋的渗沟约在2~3m以内,深埋时可达6 m以上。

  渗沟底部设洞或管,底部结构相当于顶部可以渗水的涵洞。洞式渗沟结构图例之一,其洞宽b约20 cm,高约20~30 cm;盖板用条石或混凝土预制板;板长约为2b,板厚P≥15 cm,并预留渗水孔,以便渗人沟内的水汇集于洞内排出。洞身要求埋人不透水层内,如果地基软弱还应铺设砂石基础;洞身埋在透水层中时,必要时在两侧和底部加设隔水层,以达到排水的目的。洞底设置不小于0.5% 的纵坡,使集水通畅排出。

  当排除地下水的流量更大,或排水距离较长,可考虑采用管式渗沟。渗沟底部埋设的管道,一般为陶土或混凝土的预制管,管壁上半部留有渗水孔,渗水孔交错排列,设于边沟下的管或渗沟。管的内径D由水力计算而定,一般约0.4~0.6m,管底设基座。对于冰冻地区,为防止冻结阻塞,除管道埋在冰冻线以下外,必要时采取保温措施,管径亦宜较大一些。

  3.渗井

  渗井属于立式地下排水设备,当地下存在多层含水层,其中影响路基的上部含水层较薄,排水量不大,且平式渗沟难以布置;采用立式(竖向)排水,设置渗井,穿过不透水层,将路基范围内的上层地下水,引入更深的含水层中去,以降低上层的地下水位或全部予以排除。

  渗井的平面布置,以及孔径与渗水量,按水力计算而定,一般为直径1.0~1.5 m的圆柱形。亦可是边长为1.0~1.5m的方形。井深视地层构造情况而定,井内由中心向四周按层次,分别填人由粗而细的砂石材料,粗料渗水,细料反滤。填充料要求筛分冲洗,施工时需用铁皮套筒分隔填入不同粒径的材料,要求层次分明,不得粗细材料混杂,以保证渗井达到预期排水效果。

  鉴于渗井施工不易,单位渗水面积的造价高于渗沟,一般尽量少用。有时,因土基含水率较大,严重影响路基、路面的强度,其他地下排水设备不易布置,其他技术措施如隔离层的造价较高,此时渗井可作为方式之一,设计时应进行分析比较,有条件地选用。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胡云峰,杨丽.浅谈公路路基排水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5)
  2. 黄再展.浅谈地下排水设计[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7)
  3. 申洋.浅谈地下排水设备[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7)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路基地下排水"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