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9个条目

节点人物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节点人物(Node person)

目录

什么是节点人物

  节点人物可穿戴设备之父阿莱克斯·彭特兰教授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人际互动网络节点中,连接粗且多的人物。

  其中,粗指的是,节点人物与其他人互动信息量大、质量高;多指的是,和节点人物联系的人较多。

节点人物的意义

  根据彭特兰教授的研究,提高互动水平,能够显著提高组织的绩效

  比如说,美国银行呼叫中心在提高互动水平后,平均通话时长下降,每年节约运营成本达1500万美元。

  在20多个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企业中测量后,彭特兰教授发现,组织内的互动水平,对于组织绩效贡献率超过50%。

  也就是说,根据二八法则,想方设法提高互动水平,就相当于抓住影响组织绩效的关键变量关键绩效指标。与其改良其它的管理手段,不如优先促进互动。

  在互动过程中,节点人物的作用显著。作为互动连接的发起者、夯实者、提升者,节点人物与其他人物的互动,占据了整个互动网络的主要部分。

  对于组织而言,如果要提高组织绩效,就要优先挖掘和支持组织内部的节点人物,并给予同等重要性的资源。

  对于个人而言,如果要构建个人品牌,可以从成为节点人物、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做起,相对更具有可操作性。

节点人物的识别

  我们首先要区分两类节点人物:第一类是,组织结构赋予节点职能的节点人物;第二类是,自组织形成的节点人物。

  在组织传播中,提到4种互动结构,分别是直线型、星型、Y型、所有渠道型。

  多数的互动结构中,都有一些预设的中心化节点。

  比如说,星型结构中的节点“A”,Y型结构的节点“C”,都是组织设定的中心化节点。

  在这些节点上任职的管理者,组织给予资源和权力,也要求管理者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包括向上和向下的纵向互动,以及横向互动。

  考验管理者能力以及是否尽责,其中一个重要的考察点就在于,管理者的横向互动和纵向互动,是否有做以及是否做到位。

  比如说,有些中层管理者,直接将高层管理者的期望,平转给下级,并没有经过“翻译”处理,没有将战略远景转化成长、中、短相结合的可执行性强的任务体系,就属于没尽职。

  也就是说,虽然组织提供了成为节点人物的条件,但类似上述的管理者,并没有胜任成为节点人物。

  上述是第一类节点人物,还存在第二类节点人物。

  比如说,虽然没有组织赋予的职务,但在组织的非正式群体中,却有一些意见领袖,被其他组织成员信任,是各种沟通互动的发起者和协调者。

  这样的人,是真正具有影响力的节点人物。

  在组织中,如果赋予职权的管理者没有尽责,又没有给非正式群体中的节点人物提供必要的资源,组织就很难取得高绩效,甚至会因为内耗增加,竞争力下降而解体。

  我们了解帕金森定律,就会知道,传统的金字塔管理结构,由于管理层级较多,机构膨胀、人员膨胀,很容易造成应变速度变慢、组织效率降低。

  因此,在加速演化的现代,出现了很多新的管理结构,例如倒金字塔管理阿米巴经营扁平化组织等。

  在这些新型的组织结构中,一个显著的特征是:管理层级减少、去中心化

  比如说,游戏公司维尔福是一个典型的去中心化组织,在核心管理层下面,没有任何管理层级。

  在维尔福公司,每个工程师没有固定职位,都可以发起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招募队员。做完任务后就解散,大家再去参加或发起其他任务。

  也就是说,一个工程师今天可能是项目小组组长,明天可能是一个组员,就看工程师本身,是否有创意力、感召力领导力,是否有人追随。

  在去中心化的组织结构中,节点人物的重要性会更加突显。如果能够成为节点人物,也更能够发挥和变现自己的价值

  识别节点人物。

  如上所述,一个组织如果想要提高绩效,关键的一步是,识别出节点人物,然后给节点人物配备必要的资源。

  比如说,在传统金字塔管理结构中,将非正式群体中的节点人物,提拔到正式的管理岗位上,赋予节点人物必要的权力,并提供相应的资源。

  比如说,在去中心化组织结构中,给节点人物创造更好的支持条件,让节点人物更方便、更低成本地组织项目团队,集中精力解决核心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难度较大的是识别节点人物。

  有一种做法是,核心管理层多花时间,例如尽可能参加所有项目小组的重要会议,去了解每一个人的贡献,从而识别出节点人物。

  这种做法在团队人员规模小时比较有效,但随着团队规模扩大,成本就会急剧上升,最后让核心管理层不堪重负。

  前置思考中,彭特兰教授团队发明的“计量徽章”,提供的就是技术解决方案,从而降低识别成本。

  如果没有技术解决方案,只要想办法,也可以找到其它的替代方案。

  比如说,组织行为学家李育辉,在一家公司识别节点人物时,就通过一些可以采集到的数据,来进行分析。

  例如,统计员工收发邮件、主动发起讨论的次数。

  例如,统计员工主动召开会议,制定讨论规则的次数。

  例如,统计企业微信等平台上,员工沟通交流的次数。

  诸如此类,李育辉团队对这些数据设置不同权重,并评定分数。例如,一个人在讨论中提出主导性意见,让别人没法说话,就要相应扣分。

  最后,计算总分,可以看得出有些员工得分较高,这些就是节点人物。

  上述测量结果,与这家公司的核心管理层的判断基本相符,尤其是一些高分员工,属于核心管理层此前未曾关注到的优秀员工。

  要提醒的是,上述的测量方法,只是在节点人物正常发挥作用时,才比较容易识别。

  如果组织内部的互动环境较差,节点人物的互动也会受到限制,就很难识别出哪些是潜在、有能力的节点人物。

  在彭特兰教授看来:“如果你把组织看成一艘船,那么个体成员的想法就是一条河流。

  当这条想法河流不断流动时,船就能顺利航行;当想法河流变成一滩死水,或者形成漩涡,那么船就动弹不得。

  不仅如此,有时候一些人的想法又会独辟蹊径,指明一个新的方向,开拓新的航道。”

  因此,创设更好的互动环境,促进组织内的互动水平,让节点人物涌现出来,并为节点人物提供更好的资源条件,就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提升组织绩效。

成为节点人物的方法

  就个人而言,如果要提升自身的价值,可以争取成为节点人物。

  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加连接数量,二是提高连接强度。

  比如说,主动发起讨论,将与项目、任务推进有关的成员组织起来。

  比如说,组织头脑风暴,鼓励大家互助思考、充分发表意见和想法。

  比如说,运用蓝色思考帽,推动制定降低内耗规则,提升协作水平。

  诸如此类,任何提高沟通次数和沟通质量的做法,都可以为推动我们成为节点人物,增加一些分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至少注意两点:

  一是,打破心理障碍。

  不少人觉得成为节点人物很困难,习惯“坐、等、靠”,而不愿意主动发起连接;同时,会觉得组织连接很困难,不愿意主动去学习提高会议质量的方法。

  但其实动起来,并不会太困难。例如,可以先从一对一、一对二的小型沟通开始。

  二是,提高分享力。

  别人之所以愿意接受连接请求,或者主动发起连接,就在于我们能够提供对方期待的价值。互补价值越高,建立连接的概率就越高。

  要做到这一点,在持续精进自我,成为专业人士的同时,要培养分享习惯,适当进行自我表露,例如,在会议上发表有水平的专业建议,给出准确的信号,展示自己的价值

  节点人物是关键节点。在任何一个组织和传播网络中,节点人物都发挥出比普通成员更显著的作用。如果要提升个人价值,先成为小团队的节点人物,是一条可行路径。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上任鹅陈.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节点人物"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