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老年社会学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老年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老龄化和老年社会群体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既是老年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老年社会学产生与发展

  人的老龄化是老年社会学产生的最根本的社会条件。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的发达,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高。这种人口的老龄化过程已成为发达社会必然出现的一种趋势。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预计在21世纪还会加速。同时,现代社会工业和都市化的结果,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改变了老年人的赡养关系,并使老年人的社会显著度大为增加。这些因素大大促进了老年社会学的系统研究。20世纪初,已有学者开始从事现代老年医学与老年保健研究。40年代,老年学逐渐形成一门学科,社会学界也有一些学者致力于老年社会学的研究。到80年代,欧洲、北美和日本、苏联等一些人口老龄化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有关老年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富。中国老年社会学研究始于80年代初期。中国老龄问题委员会和地方老龄问题委员会、中国老年学会和地方老年学会陆续成立以后,有关老年人和老龄问题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

老年社会学研究对象与范畴

  人的老龄化是一种生物过程,也是一种社会过程。老年社会群体的存在与发展,实际上是这种过程的产物。老年社会学就是研究这种过程的社会方面,以及老年群体的各种社会特征与活动规律。

  研究内容和范围大体包括:

  ①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人口老龄化是人的老龄化作用于整体人口的一种结果,同时又是社会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优化状态。它的最重要的指标是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老年社会学根据这一比重及相关指标,研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及其发展的规律与特征。

  ②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这方面的探索涉及到劳动就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人口的关系;对消费市场的影响;与社会人口负担及赡养负担的关系;对建设计划的影响等。

  ③老龄化与家庭。老年人的家庭虽然受整个社会家庭演变的影响,但由于男女寿命的差异,老年人的家庭必然具有本身的特点,如鳏寡老人增加、代际关系、赡养问题等。

  ④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险是近代工业社会的产物,也是老年劳动者生活保障的主要依靠。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到老年社会保障及保险制度的建立、基金的征集、享受的范围及条件,以及基金的管理等问题。

  ⑤老年人就业人才开发。社会愈发展,老年人的寿命就愈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老年人可承担的工作也多起来。因此存在着老年人就业或重新就业的问题。

  ⑥老年人的教育问题。教育的终身性已经得到现代社会越来越普遍的承认。老年人的教育不仅有助于老年人自身生活的调整,还有助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发挥老年人在科学技术上的作用。

  ⑦老年人的扶养与服务机构。在现代社会中,对老年人的扶养与服务,将更多地由社会承担。老年人的扶养与服务机构的建立、组织管理将愈来愈重要。

  ⑧老年人闲暇时间利用与文娱保健活动问题。老年人闲暇时间将比过去多,社会保障制度的普遍实施,老年人用于闲暇时间的消费也比过去多,如何满足老年人这方面的需要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中国学者将上述问题归纳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和老有所医5个问题。此外,有关老年人的社会问题还有住房问题、犯罪受害问题、自杀问题等。

老年社会学理论[1]

  1.撤退理论(disengagement theory)

  这一理论最早由Cumming和Henry于1961年在《变老》一书中提出,后经其他社会学家、老年学家发展完善,成为比较完整的一种老年社会学理论。这一理论认为:随着老年人口年龄的增长,个人与他人间的人际交往量会逐渐减少,性质也会发生某种变化,充当消极的角色增加,这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必要的。从总体上看,由于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减少,社会也须采取一定的撤退措施,将权限由老年一代转交给成年一代。撤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来自社会方面的撤退,即社会通过一定的退休制度,使老年人口退出原来从事的工作岗位,由成年人口接替,达到撤退的目的;
  • 来自个人的撤退,即人在成年期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在进入老年期后,因为社会工作的撤退,许多社会关系减弱。这种减弱,或是因老人自身觉得所剩年岁有限,该退了;或是因老人体力或智力衰退,难于支撑;或是因生活的天地缩小,也就清心寡欲了。

  因此,老年人口自身接受撤退理论是合情合理的,甚至主动按照撤退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规范,并不把撤退理论视为一种悲观理论。撤退理论概括了老年人口参与社会生活的总趋势,成为有影响的老年社会学理论。但也有些人不赞成,因为它似乎赋予老化一个接受生命终结以维护社会安定的目标,将老人与社会的分离、退缩视为是自然的、无可避免的、普遍的且渐进的,完全无视于个人或文化的特殊性,它还加注了一个自由主义的说辞——撤退,让老人放下负担、得到解放。对来自个人撤退方面的论述也有人持有异议,认为有一部分老人愿意选择继续工作、参与社会活动、活跃文体生活,而不愿意选择自动退避三舍的撤退。

  2.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

  这一理论认为:社会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基础,对各个年龄组人口来说都大致相同。社会和个人的关系在中年期和老年期没有截然的不同。老年期同样有着活动的愿望,只是活动速度和节奏放慢了而已,即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并不因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一个人只要在生理和心理上有足够的能力,他便可以扮演其角色、履行其义务。但是由于实际生活往往剥夺了许多老人期望扮演社会角色的机会,使得老人所能活动的社会范围变窄,活动程度缩小,从而使得老人对自身存在价值产生迷茫,因此应有补偿性的活动以维持老人在社会及心理的适应。如老人退休了,就应有职业以外的活动补充上去;老人的配偶或亲友死亡,就应由其他人际交往的增加来弥补。这一理论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家们结合美国实际,作了较大的发展。Burgess在研究人口“变老”过程中指出:美国的社会结构不能够容纳老人,老年人被排斥在社会活动之外的状况正在发展。老年人只能履行一种无意义社会职能的“非角色的角色”。他认为,进人晚年的人不一定变得“没有角色可扮演”,应当有他们新的角色,同其他生命周期一样,在社会活动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如果一个老人的社会参与层面越高,他的精神和生活满意度也会随之增加。另一活动理论家提出:老年人新角色∽建立,要靠他们自身的努力,需要老年人联合起来为自身的利益奋斗,创造一个可提供有意义角色和活动的领域老年的亚文化,在社会结构中取得自己的地位。这一理论质疑撤退是自然过程或是文化上为新陈代谢采取的手段,认为后者若属实,则构成有系统的歧视,因此应受到道德谴责。如果撤退理论要削弱老人独立生存的工具性角色,那么实际生活中应试图终止这样的削弱。也正如Roson所说,协助开创其他补偿性角色来取代失落的角色。老人有责任去保持自己的活跃程度,而不是社会提供更多机会让老人去保持自己的活跃程度。

  3.生命周期理论(1ifecycle theory)

  除上述盛极一时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外,Erik—SOn的生命周期模式多年来一直在人类行为及生命周期转换辅导工作上居主导地位。Erikson及Levinson认为,生命每一阶段均有其特征亟待发展的任务与挑战,但各阶段发展不一定由于前段而呈上升状。Brerman及Weick将成人发展理论的基本假设分作五部分:人类发展终其一生持续进行;生命周期含各种不同阶段;阶段之间的转换常意味着危机;危机可视为成长的转机;成年期应因个人对挑战危机的能力来探究。

  一般来说,生命周期理论特别是Erikson所指的,提供了一个自然、正常的社会处理基础。Levinson¨叫认为生命阶段问的转换包括一套颇复杂的任务:接纳前阶段结束后带来的失落、重新评估过往、选择今后方向与目标。有些任务是潜意识的,有些是有意识的,他们会带来或喜或忧的情绪反映。然而,中老年期在生命周期中是重重危机与失落创伤的假设还未被普遍接受。Neugarten及Rezanka认为人生重要议题与关切点在一生中会重复出现且无一定顺序,生命周期转换高深难测。Peadin却另有看法:除了如Erikson所说单一的主题外,老化可能有多种模式,并非同群体中所有人的情况都是相同的。“虽然在生命线上他们同步前进,也跨越了等距离,而拥有些共同经验,然而这不足以抹煞来自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差异性”。甚至同群体间的个别差异可能大于不同群体问的差别。Pearlin也反对老年后负面生命经验累计的说法。对某些人而言,年长成熟中得到的满足补偿可抵得过负面影响。如何决定老化属正面或致命的经验得视个人心理状况与生命史而定。比如空巢期症候群从孩子离家开始,有些父母悲伤不振,有些却在新的自由中欢愉地跃跃欲试,同一群体对相同情况有可能反应不一。Pearlin说,老化并不一定带来比年轻时更多压力。但是Rosen却指出年老后会出现“累积性的剥夺”现象。“累积性的剥夺”是因收入、教育、住宅消费模式等因素交互作用而产生,老而贫者是陷入此种恶性循环的高危险群,年轻时未受到教育的人到老享受的机会也少,得到的老年福利也少。

  4.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

  社会交换理论假设个人或群体间的互动是尝试去以最少代价获得最大回报,即如果两人(或群体)在彼此之间的互动中看到可从中得到利益,则互动将持续进行且有正面评价。提供回报的能力称之为权力。权力是社会交换理论的中心概念。老人的权力随着在工作、健康、社会关系网络和财产上的失落而消失。Emersonl151指出四种可能因权力失衡导致的策略:

  • 退缩——不参与(与撤退是相同的);
  • 伸权力——建立新角色以获得新的回报;
  • 显露地位——依赖的一方(老人)透过重新评估其仍有的技能,重新显露其地位而获得较多权力;
  • 形成联盟——较无权利的一方联合其他相似的依赖者组成联盟,以对抗较有权利的一方。社会交换理论中的“定约”(contracting)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老人的权力大小将视其资源如地位、金钱、技术减退或丧失后剩余的能力而定,因本身条件受限,失去社会认可、影响力或独立性,老人自然成为无力的群体。他们仅有的选择或交换条件是对掌握资源者的顺从及依赖,这是老人为得到保护及生存保障所签的最后契约。一些社会工作者发现交换理论有助于他们了解老年撤退、依赖、忧愁现象。

  5.其他的老年社会学理论

  除了上述介绍的几种理论外,目前与老年社会学相关的还有“持续理论”(confinui~theory)、“社会崩溃与重建理论”(socialbreakdownandrecon.strucfiontheory)、“年龄分层理论”(agelayertheo.ry)、“角色理论”(roletheory)和“发展理论”(de.velopmenttheory)等。

  美国社会理论家Neugarten、Robert和Atchley等提出的持续理论,用持续性来阐述老年社会问题。这一理论站在发展心理学立场上,认为包括老化在内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都有着一定的连续性,不能截然断开。一个人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发展,形成一定的习惯、爱好、性格、个性,尽管在一生中会因环境和事件的影响有所改变,作出某种适应,但是未成年和成年时期形成的个人的性格、爱好等一套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则具有延续的性质,并支配着老年的生活和活动。因此,它承认老年人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不像撤退理论、活动理论只从一个方向上去把握。这就使得这一理论更有微观上的实际意义,为老年社会问题的实证研究提供一个科学的方法论。Bengsto提出社会崩溃与重建理论。他认为环境的各种因素会同时威胁与破坏老年人的竞争能力,因为随着老人年龄的增加,思维动作会较缓慢,因而被认为其能力不足及易于受伤,因此老人就成为依赖者。社会应重建老年人的信心与适应技巧,避免老人社交生活的瓦解。年龄分层理论将社会看作有不同年龄层或不同年龄组组成的人口,这些年龄层或年龄组有两个不同的侧面:一为生命过程的一面,这同生命周期的各种阶段相类似,一个人属于哪个年龄组由其年岁而定。同一年龄层或年龄组的人有大致相同的生物史,有共同的经验,未来也有可能有某种共同的经历。二为历史过程的一面,即以他们特有的特征共同经历某特殊历史时期,因而同其他年龄层或年龄组相区别。

  角色理论强调老人去寻找自己的新角色,应多于留意社会制度如何去界定老人应有的角色。由Neugarten、Havighurt和Tobin(1964)提出的发展理论则认为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都有其必须面对的生命议题,老年的生命议题是如何将以往生活经验加以整合。

参考文献

  1. 王裔艳.国外老年社会学理论研究综述[D].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老年社会学"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