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网损分摊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网损分摊[1]

  网损分摊是指按市场规则将网损相关费用分摊给接受网络服务的用户。

网损分摊的原则[2]

  网损分摊方案有如下原则:

  1.保证用户的长期短期经济效益

  此原则意味着网损分摊方案对用户的合理性.显然,简单地削减电价,对电力用户在短期也许是有利的,但未必能保证长期的经济利益。如果电源投资方不能有效回收成本,将阻滞其进一步投资决策。不合理的网损分摊方案会导致部分电网用户的偶发获利或损失,也影响用户的决策和畸变的电力市场的正常经济学信号。

  2.系统安全性

  对系统操作员ISO,在保证负荷需求的情况下,电网安全运行是非常重要的任务。投资者必须被鼓励去建立足够的发电容量,电厂运行部门也要受到鼓励去平衡每时每刻的负荷需求。实际上,此原则是要求提供发电厂正确的经济激励。

  3.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分两部分:a.生产效益,即最小化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包括交易成本;b.分配效益,即通过指导用户以边际成本价格支付其实际负荷,达到最大化社会效益的目的。实际上,由于市场规模限制和“市场力”的存在,很难在促进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达到最优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要求,往往电力市场都是运行在次优的方式下。但不管如何,要实行一种新的网损分摊方案,都必须力争降低用户风险和尽可能准确提供短期和长期的经济学信号。

  4.透明度

  提高透明度是为了保证对用户的公平性。网损分摊方法必须计算简单、客观、可复现、易于理解和验证。市场参与者可以清楚知道现在和将来的运行方式下,应该支付和获得电能的电价。

  5.可行性

  可行性是指提出的网损分摊方案可被市场参与各方接受,即降低怀疑和抵制情绪,要在满足前述几个原则的基础上,和基于现有的政策基础,不致造成部分市场参与者的偶发获利或损失。

网损分摊的必要性[3]

  开放传输网络OTA(open transmission access),是相对较新的合作概念,指所有市场参与者享有同等使用系统设备和遵守物理约束条件的权力,同时必须履行完成合同所需的费用。一些新概念的产生,例如发电商间的竞争,电力作为商品的概念,电力交易合同,电力期货市场,ISO's等等暗示了对已存在的电力网络交易的重大影响以及在电力经济实体,终端用户和独立电力生产者等之间一套全新的交易。在这种新的情况下,完整的市场和有效的定价规则对提高电力传输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对发电、传输功能和独立特殊公司私有化分类计价过程中,产生很多有争议的问题。有的问题根源就是传输网络的基本本质。开放传输网络环境保证发电商公平的进入网络,但又要求使用网络的费用应从所有市场参与者中获得。然而,系统网络对发电机送出的潮流提供多种路径,物理追踪网络中某台发电机送出的电能的路径是不可能的。这就是电力网络中共同或联合费用分摊问题的根源。

  有功损耗一般是由传输线路电阻部分引起的,每条线路的损耗都依赖于潮流。因为每条线路上的潮流都是由与之相连的发电机送出的潮流的总和,能被归于某一特殊的市场参与者的传输损耗比例非常依赖于潮流占用网络线路的方式。虽然由于潮流公式的非线性本质,准确的将支路潮流分配给发电机和负荷是不可能的,但分摊网损费用的共同协议对提高竞争仍然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所有实际的和有潜力的市场参与者都相信电力市场的运作是公平的,竞争才能在这个市场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因此,面对现今正在进行的电力工业改革,竞争机制的引入,只要存在交易,公平、合理、透明地分摊传输网络损耗费用的协议就必不可少。

网损分摊的算法[4]

  目前国内外关于输电损耗分摊算法研究主要可分为4类:

  1.潮流追踪类方法

  潮流追踪的基础是潮流计算或状态估计得到的潮流分布,然后根据节点功率分配比例原则,追溯潮流流向,以此来求出各个用户功率在每个输电设备上所流过的功率中所占份额,并据此作为网损分摊的依据。该方法的特点在于直接针对各输电用户计算功率总量。由于其原理简单,便于理解,因此可作为网损分摊的一个备用方法,但是由于无法证明节点功率比例分配原则的正确性,所以一直处于争论中。按功率追踪损耗分摊方法和按电流追踪损耗分摊方法均属于潮流追踪类方法的范畴中。

  2.增量类方法

  即基于潮流的损耗增量法。其做法是将所有的双边交易合同功率按照一定的顺序累加到系统中,根据每个双边交易追加后对整个系统功率损耗的影响程度来确定每个双边交易合同应分摊的损耗份额。这类方法虽然可计入特定双边交易对系统的影响,但存在以下三个固有缺陷:第一是计算结果对双边交易追加的次序非常敏感,且单个双边交易累加到系统中所引起的功率损耗变化的和并不等于所有双边交易同时加入系统中引起的损耗变化。虽然很多研究者对此进行了修正研究,但总体上所用方法令人难以信服;第二是逆向流问题,当一个双边交易履行后,可能造成某些输电元件潮流变小从而使这些元件的功率损失变小,该双边交易合同功率称其为“逆向流”。当出现“逆向流”时,因为降低了系统的损耗,按照理论分析,输电公司应对该双边交易进行补偿,显然这对输电公司而言是难以接受的。常规处理方法是对该双边交易合同不收费,即不考虑其对系统损耗的影响。但是从双边交易利用输电网络的角度看,对引起“逆向流”的双边交易不考虑其损耗似乎并不合适;第三是计算时间与双边交易数目相关,即由于每累加一项双边交易合同就要计算一次潮流,计算时间与双边交易合同的数目相关。

  3.基于损耗计算公式分摊算法

  从系统总的有功损耗的计算公式出发,将所有用户用功率或电流形式表示在系统损耗或支路损耗表达式中,由此确定损耗分摊份额。系统总的损耗计算公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根据系统总的损耗等于全网总注入的损耗,同时采用节点注入功率(或电流)表示的公式;另一类是根据系统总的损耗等于支路的损耗之和,采用支路电流或功率表示的公式。这类算法主要包括基于潮流分析方法、基于节点注入功率(或电流)公式法、基于支路电流损耗公式法、基于直流潮流模型损耗公式法。

  4.边际类方法

  边际类方法是电力系统中传统的计算网损的方法,特点在于其原理简单、计算快捷以及运行人员对损耗灵敏度概念十分熟悉,主要包括两类:传统的边际类方法一解析灵敏度方法、改进的边际类方法一功率摄动法。基于灵敏度的解析法是将整个网络功率损耗对输电服务用户功率的灵敏度作为输电损耗分摊的依据。该类方法一般用于联营和双(多)边交易的损耗分摊。而在联营交易模式中,又有两种基于损耗灵敏度思想的损耗分摊方法,一种是通过每个用户在每条输电线路上引起的潮流变化来分摊损耗;另一种是微增节点注入功率的单位变化引起全网网损变化量的大小来对各节点上负荷或发电机进行网损分摊,实质上是边际网损系数法,显然只能反映各节点所造成的全网网损的微增成本信息并且没有考虑平衡节点问题。

参考文献

  1. 名词解释.电力技术经济基础.浙江大学精品课程
  2. 刘焕志.区域电力市场输电网损分摊和电网可传输容量计算的研究[J].东南大学,2003
  3. 彭新宇.电力市场下的网损计算与网损分摊[J].浙江大学,2002
  4. 张超.考虑平衡节点的网损分摊[J].湖南大学,2010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连晓雾,LuyinT.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网损分摊"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