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案例分析法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法(Case Analysis Method),又称个案研究法

目录

案例分析法的背景说明

  案例分析法(Case Analysis Method)哈佛大学于1880年开发完成,后被哈佛商学院用于培养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的教育实践,逐渐发展今天的“案例分析法”。

  哈佛大学的“案例分析法”,开始发展成今天的“案例分析法”。

  哈佛大学的“案例分析法”,开始时只是作为一种教育技法用于高级经理人及商业政策的相关教育实践中,后来被许多公司借鉴过来成为用于培养公司企业得力员工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使用这种方法对员工进行培训,能明显地增加员工对公司各项业务的了解,培养员工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公司的凝聚力

什么是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具体说来:

  • 培训对象:新进员工、管理者、经营干部、后备人员等阶层员工均适用;
  • 培训目标:提高学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出色地解决各类问题;
  • 培训内容:案例分析法及学习事物能力、观察能力、适应新情况能力、执行业务操作能力的培训;
  • 培训方式:会议讨论方式;
  • 培训时间:220分钟左右。

案例分析法的具体操作

  1、准备阶段

  1)负责人(一般由培训指导员、主持人担任)确定培训课程的具体目的、内容、范围及对象。

  2)从平常收集的资料中选择恰当的案例作为讨论的个案,个案的范围应视培训对象而定。

  3)确定会议室、会议时间,制定培训计划

  4)指导员应准备下列知识:个案研究法的操作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讨论前个案的选择标准,讨论后如何总结问题。

  2、实施阶段

  1)指导员向参加者简单介绍下列知识:

  • 个案研究法的背景、方法大意、特色;
  • 个案研究法应用时注意的问题及应用后能达到的效果;
  • 计划安排。

  只有让参加者对本法有了大概的了解后,才能使他们顺利进入角色,使培训工作顺利完成。

  2)通过自我介绍,使参加者互相认识并熟悉,以培养一个友好、轻松的氛围。

  3)将参加者分成三到四个小组,每组成员八到十名,并决定每组的组长。

  4)分发个案材料。

  5)让参加者熟悉个案内容,并且主持人要接受参加者对个案内容的质询。

  6)各组分别讨论研究个案,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7)各组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8)挑选出最理想、最恰当的策略。

  9)全体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10)指导员进行整理总结

案例分析法的实施要点

  1、由于案例是从实际工作中收集的,学员一般无法完全通过材料了解个案的全部背景及内容。因此指导员分发完材料后,应仔细解释说明并要接受参加者的咨询,以确定他们对材料的掌握正确无误。

  2、若小组在研究问题时思考方向与训练内容有误差,组长或指导员应及时修正。

  3、问题的症结可能会零散而繁多,因而归纳出来的对策也会零乱不整,因此小组有必要根据重要性和相关性整理出适当的对策。

  4、各组挑出最理想策略时,若指导员发现各组提出的对策仅为没有新意的一般性对策,则指导员应加以提示,以促使他们更深入地思考。

  5、在全体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其它几组提出质询,并阐明与自己观点差异所在,以相互激发灵感,然后再作进一步的讨论。

  6、指导员进行总结时,既要对各组提出的对策优缺点进行点评,又要对个案的解决策略进行剖析,同时还可以引用其它案例进一步说明问题。

  7、指导员挑选案例时,应根据研习课程的目的,挑选适当的个案。

案例分析法的特别提醒

  1、指导员在开始培训前,应该先让大家了解培训的目的、实施方法、主题及计划安排,以使训练顺利完成。

  2、全体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时,要注意控制时间,尤其注意能否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以免草草收场使训练半途而废。

  3、在挑选最理想策略时,应依据现实状况进行选择。

  4、案例是由现场工作中收集而来的,因此应先说明训练目标、方法和主题,然后再提示个案,让学员了解其内容,最后再进行其它步骤。

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

案例一:案例分析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1]

  一、案例分析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

  (1)精选案例。反映抽象理论的案例有多种渠道来源,最常用的一种渠道是各种媒体,如案例书报、杂志、电视广播等。收集这类案例时教师应做有心人,书报杂志上的案例应及时摘录,从电视、电台看到和听到的案例应随即将其大意记下来。另一种渠道是教师自己深入实践第一线收集有关资料,这种案例的编制要求教师要对活动实践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概括力。此外,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编制一些典型案例,当然这种方法要求教师自身对经济法理论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能够通过合理的想象挖掘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超越现实生活的具有一定艺术性真实性的题材。

  (2)案例的分类取舍。任课教师不可能把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到的与所讲课程内容有关的所有案例都纳入课堂讲授范围。因此,必须对已收集和编制的案例进行认真分析与比较。在分析与比较过程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一是优先选取最典型的案例。典型案例往往是多种知识的交汇点,典型案例应用到教学中最有助于说明复杂深奥的法理。二是案例应与相应的理论相贴近,表面现象的牵强附会将会误导学生,结果很可能事与愿违。三是所选取的案例切记庸俗。教师有教书育人的责任,不宜在课堂上过多地讲述社会的阴暗面,也不宜过多地讲述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背景资料和小道消息。四是选取的案例不宜太复杂,切忌喧宾夺主,案例要为理解理论服务,要有针对性。

  (3)案例的应用。这是采用案例分析法讲授有关理论的关键环节。应用案例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一种方法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或者先讲授基本的理论含义,然后用案例加以说明,或者教师先讲授案例,然后水到渠成地引出有关的基本理论。但案例的应用千万不能仅局限于此种方法,必须灵活加以应用。教师必须根据授课对象所面临的具体场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这种方法要求教师提供案例时在方式方法上要进行巧妙构思,要掌握数倍于学生的背景材料;讨论中要引导控制讨论,同时要避免完全由教师控制讨论;应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并进行适当的引导,使所有学生都参加讨论;讨论结束时要做好讨论总结。总结也并非一定要由教师进行,完全可以采用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教师适当加以点评的方法。

  (4)案例延伸。所谓案例延伸,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某一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仔细观察现实生活,努力寻找反映理论原理的案例,并用所学过的理论对所观察到的事实现象进行分析,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理论及分析方法的理解。准确地讲,这一步工作已不构成一般意义上的理论讲授,而应划归理论的应用范畴。但从其目的来看,主要是为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为学习专业理论以及培养专业技能奠定基础,仍可划归案例分析法的范畴。

  二、对经济法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案例教学法必须以加强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的。

  (1)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就要在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可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也可通过课外的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方式来实现。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是在有组织的课堂教学中度过的,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

  (2)创新精神的养成需要有宽松的教学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自由的想象。创新思维的灵感往往是在紧张探索以后的松弛状态下才会出现。相反,人在压抑、紧张、恐惧心理状态下很难有所创新。总的来看,适宜于创新能力生长的环境应该是宽松、民主、自由的环境。只有这样的环境才会容忍乃至鼓励多样性、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独特性和个性。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个体才敢于乃至乐于想象、批判和创新。

  (3)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教学方面是一个意义广泛而深远的概念。具体说来,启发式教学方法包括问答式、讨论式、实验式和问题解决式等。

  问答式开导思想,在任何学科的教学情境中皆可适用;讨论式可由问答随时引起;实验式对理论的真实性给予证明,科学上许多发现多系从实验而来;问题解决式的教学,也是发展高级思维能力的良好办法,尤其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问题解决法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问题解决法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新颖性、独创性。采用问题解决法进行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准备,设置一定的情景,提出要达到的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为达到目标认真思考。思维有两种趋势:一是与大家一致,一是与人不同。前者为求同思维,着重符合一致的标准,人人一样;后者为求异思维,着重独树一帜,求异创新,不与人同。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础,所以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不模仿,不抄袭,不与人雷同,努力做出独创性的成果。根据教师设定的场景,激发学生独立提出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不同条件、不同角度和不同方法,引发不同思路,解决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根据一定需要,依据必然规律,灵活多变地组合相关因素,独立提出新的设想;问题的答案可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甚至是开放的,然后让学生去讨论和争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行了发散、求异、逆向、知识迁移、联想和想象、分析、综合等思维训练

  2.案例教学法必须突出实践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提高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方面的能力。如文献资料的检索、整理,文献资料的快速阅读和记录等方面的能力,为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2)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也必须服务于实践。在进行课堂讨论过程中,学生养成了积极思考的习惯。这种积极思考的习惯一方面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及时消化,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迅猛发展,为广大学生分析现实经济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课堂和课外实践教学,培养广大学生逐步养成从我国国情出发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良好习惯,对经济法的学习采取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的原则,在积极吸取其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大胆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种种设想,初步树立起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的良好学风,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编写内容新颖、案例活泼的经济法学教材。

  经济法是一门内容繁杂的综合性法律,横跨市场主体法、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等诸多领域。因此,高校教师应深入行业、企业和研究院所,共同编写出内容新颖、案例活泼的经济法学教材,经济法学教材应有更加生动活跃的编撰方式,可通过观点介绍、争议评析、中外比较、实务演练等方式,寻求深含于法律条文中的立法思想和法律精神的解读。

参考文献

  1. 吴艳华.案例分析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0年05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5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6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案例分析法"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Wzkwlx (Talk | 贡献) 在 2008年8月8日 13:32 发表

我个人认为这培训有意义

回复评论
218.3.211.* 在 2009年4月15日 14:41 发表

能给几个具体案例吗?

回复评论
刘宁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8月23日 17:01 发表

给几个代表性案例更为实在

回复评论
咖啡馆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8月24日 11:30 发表

刘宁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8月23日 17:01 发表

给几个代表性案例更为实在

添加了新的案例,希望对您有帮助哦!

回复评论
124.127.42.* 在 2012年9月23日 21:45 发表

没有关于案例分析的一个具体的方法和准则,还有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的模式

回复评论
颜玲芳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9月7日 15:50 发表

我觉得这培训操作性很强,也很有意义。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