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血压监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有创血压监测(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IBPM)
目录 |
什么是有创血压监测[1]
有创血压监测是指经过人体的体表将导管以及一些监测的探头插入到人体的心腔或血管腔之内对血压进行直接的测定方法,这样能够连续的对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的动脉压进行监测,同时借助压力的传感器在监护仪上实时的显示数值和波形等,可以把血压动态的变化情况进行及时并准确反映出来,而且避免了人为的干扰和一些操作因素的影响。
有创血压监测的分类[2]
1.动脉血压监测
经皮由动脉穿刺留置导管后固定,动脉测压管通过换能器连接于监护仪,连续监测血压的变化。动脉穿刺直接测压对需要监测血气的患者更为合适,可通过测压管反复采集血标本,避免对患者反复穿刺所致的损害和痛苦。必要时也可作为紧急补血的途径。
2.中心静脉压监测
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将导管插入上腔静脉或右心房;或经股静脉插入下腔静脉或右心房,测量中心静脉内的压力,也可经此管道抽取静脉血,输注高渗或有刺激性的液体,如静脉高价营养液、高浓度氯酸钾等。
有创血压监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比较[3]
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之问有一定的差异。据对比观察,收缩压在100 mmHg~150 mmHg,两者结果相仿;超过或低于此范围就有差别。一般认为,对于血压正常者来说,有创法测得的动脉压比无创法略高,收缩压常常会高出5 mmHg~20 mmHg。胡星兰等对20例进行有创血压测量的成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有创血压值高于无创血压值,而且收缩压差异较大,与年龄相关性小,而舒张压的差异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差异越小,年龄越小差异越大。
1.休克、低血压和低体温病人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的比较
在休克、低血压和低体温时,由于血管收缩,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值的差别较5 mmHg~20 mmHg还会增加。但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监测所得的结果却与理论不符,1997年Campbell在对危重病人特别是休克状态的病人的研究中发现无创血压可能提供不可靠的、较高的血压值,而有创血压监测能准确的反映病人的血压状态;2000年宋林萍等在97例休克病人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相关性研究中也得出了无创血压值高于有创血压值的结论,这是因为在行无创血压监测时,由于袖带充气加压,通过肌肉组织将血管压闭,此时压闭血管近心端,血容量逐渐增多,相当于一个蓄水池的作用。当放气时,外加压强逐渐降低,当降至内外压强相等时,积聚的血液在心脏收缩时冲过压闭的血管,引起血管外部的压强增大,产生较高的无创血压值。2006年任春霞等对心内直视术后30例病人的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进行了24 h监测,对比研究发现在心脏术后8 h内有创收缩压比无创收缩压低,而有创血压可更准确地反映病人的低血压状态。在心脏术后8 h后有创血压值与无创血压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时有创血压监测和无创血压监测具有同样的临床价值,所以,可以用无创血压监测替代有创血压监测,减少有创血压监测给病人带来的不适和并发症。
2.高血压及高血压危象病人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比较
2003年邹春莉等对20例未进行治疗的Ⅱ级、Ⅲ级高血压病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有创收缩压较无创收缩压高10 mmHg,有明显动脉硬化者这种差距更大,可达30 mmHg;两法测得的舒张压非常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这是因为在正常人中血压压力波传导有返折现象。在高血压病人多有动脉弹性减退,血压压力波传导的返折现象减小,两种监测方法之间的误差减小,因此无创法可反映真实情况。同年邹春莉等又对28例高血压危象病人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在高血压危象病人中无创收缩压约低估了18 mmHg,对于血压更高者,这种差别更大。两法测得的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因为对于高血压危象病人动脉弹性显著减退,返折现象大大减小,再加上舒张压比收缩压显著低,血流流速的动能较小,所以无创法测得的血管壁的侧压与有创法测得的端压接近。这一结果提示,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来判断高血压危象病人的收缩压要慎重,因为此时测得的收缩压比实际值要低,可能错误地低估病情,还可能误判治疗效果,延误病情。
有创血压监测的展望[3]
由于有创血压的创伤性,操作较复杂,且需特殊设备,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但近年来有创血压监测在临床麻醉和ICU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已是危重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主要手段,同时它能快速的采血做血气分析,既减少了反复穿刺的麻烦,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为抢救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时机。因此,有创血压监测对于了解病情、指导心血管病治疗和保障危重病人安全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但提高了危重病病人的救治水平和抢救成功率,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