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智慧金融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智慧金融(smart Finance)

目录

什么是智慧金融

  智慧金融是建立在金融物联网基础上,通过金融云,使金融行业在业务流程、业务开拓和客户服务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智慧提升,实现金融业务、管理、安防的智慧化。[1]

智慧金融的特征[1]

  智慧金融具有海量数据感知分析、智能化决策服务、全方位互联互通、协作化社会分工等特征。

  (一)海量数据感知分析

  Web2.0时代,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催生了网络空间出现海量数据。海量数据的感知和分析是智慧金融决策的基础。一方面,利用任何可以随时随地感知、测量、捕获和传递信息的设备、系统或流程,实现海量数据感知;另一方面,分析海量数据,寻求其规律性,可以把握用户的态度、需求、习惯行为和发展趋势,从而能够制定高效、有针对性的服务和营销战略。

  (二)智能化决策服务

  在海量数据感知分析的基础上,制订精细、高效、可行的金融服务方案,包罗市场定位、用户划分、产品规划价格策略广告策划、促销手段、合作伙伴等各个决策方面,使金融服务机构能够在恰当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及时、多样、便捷的服务,以增强竞争优势、抢占市场先机。

  (三)全方位互联互通

  互联互通是指在客户、金融主体、第3方服务机构、环境等不同系统节点之间建立全方位的有效连接,实现信息的畅通传播和协调合作。全方位互联互通有利于金融系统节点间的信息共享,完善合作方式,增强协调和快速反应能力,形成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四)协作化社会分工

  金融主体面对当今用户地域分散,需求个性化、多样化的社会环境,如果要保证对所有用户的高质量服务,就必然要实现协作化社会分工。协作化社会分工采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方法,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分散投资风险,有利于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协作化社会分工也能够促进各金融主体根据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发展特色化专长,促进竞争和创新,保证整个分工协作链条的利润最大化

智慧金融的信息技术基础[1]

  金融行业是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的生力军。我国金融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以计算机技术应用目标的金融服务体系。计算机时代主要以计算机技术应用为目标,而信息时代更多地体现的是信息技术与综合业务的融合。这意味着需要从海量金融数据中挖掘出有用信息以支持决策和业务创新,近年兴起的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能够为这一过程的顺利实施奠定技术基础。

  1.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技术:物联网技术是继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它通过各种智能感知与识别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技术、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激光扫描技术和无线传感器技术等),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的信息,按照约定协议,根据社会需求,将人、物体和互联网互相互通,实现彼此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换和通信,达到对物理或虚拟的“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目的。

  2.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技术: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计算模式,它将软硬件、数据、应用等计算资源,以服务的形式通过互联网进行统一调试和管理,形成无限扩展的计算资源池,供用户随时获取、按需使用。

  目前云计算服务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硬件即服务(HaaS)、数据即服务(DaaS)和应用即服务(AaaS)等。金融云计算基于云计算模型的基本原理,利用各金融机构的数据中心互联互通而形成的金融云网络,实现云网络中的金融产品、信息及服务的分布和集中,保证金融机构快速分析、智能决策、提升效率、改善流程、降低成本

  智慧金融将以金融物联网与金融云计算技术融合为基础。金融物联网通过内部传感器与处理器,将收集到的海量的金融相关信息通过网络进行在线传输,并进行有效的汇聚、分析和利用,这些潜能都建立在金融云计算处理核心的基础上,反过来,金融物联网推动着金融云计算技术发展,改变着金融云架构。

发展智慧金融的优势[1]

  (一)发展智慧金融有利于提高支付业务的安全性和创新性

  金融Ic卡和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手段逐渐代替信用卡、现金等传统支付方式而成为金融物联网界的新宠。金融Ic卡因其内部集成存储芯片,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同时可以加载新的业务应用,实现业务创新。手机移动支付利用多功能智能SIM卡,可以实现手机刷卡消费等新型支付模式。

  (二)发展智慧金融可以优化金融业务服务

  发展智慧金融能够实现对金融业务各环节的全程监控与可视跟踪,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节约成本。采用金融物联网技术优化供应链金融,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实时跟踪、统一调配,避免传统供应链金融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发展智慧金融可以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

  结合生物识别和RFID等金融物联网技术,实现VIP客户的快速识别,金融机构可以为VIP客户实现无干扰便捷服务,同时,也能够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客户体验

  (四)发展智慧金融便于对贵重物品进行全程监管

  在企业原料或现金柜等贵重物品上内嵌RFID芯片,可以对其采购仓储运输加工销售等过程进行全程信息采集,并能够对大批次产品进行数量、位置、质量的行汇总分析,便于企业管理者和金融机构进行物品的精准定位和决策分析

  (五)发展智慧金融可以加强安防手段

  通过录像监控系统、门禁管理系统,配合RFID进行管理人员的主动实时监控定位,实现人防、物防和技防等多种防护措施的有机结合,加强金融安防能力。

智慧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区别[2]

  智慧金融和传统金融虽然在本质上都是推动资金的有序流动,但是,智慧金融并不是传统金融信息化的升级版本,也不是传统金融的网络化。事实上,智慧金融和传统金融有显著区别,智慧金融彻底改变了传统金融的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组织。

  (一)服务主体不同

  在传统金融情况下,金融机构与用户形成一对一的服务关系,也就是说金融机构分别向每一个用户提供服务。银行保险证券及中介服务机构等,凭借自身建设的网点、网站,分别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各家金融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各自为战,竞争多于合作。每个金融机构基本上独立完成主要的营销活动,包括寻找用户、制定营销组合、售后服务等。例如,当前大企业的贷款业务,通常由银行单独完成,甚至包括贷前、贷中、贷后的全部流程。而如今,中国的中小企业已达到千万量级,由银行包揽全部业务过程显然不现实。原有金融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发展需要。

  而在智慧金融体系下,金融服务的形式呈现多对一的服务关系,即多个金融机构通过合作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体,各尽所长,形成一个完善的产品,共同服务同一个用户。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金融机构与用户之间依托开放的服务平台,互联互通,相互交换信息,形成紧密的分工和协作关系。而每个金融机构都只是服务链条的一个节点,按照服务分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用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所有这些节点的专业化服务汇集到一起,形成一个个完整的一站式服务包,分别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用户。

  (二)市场主导不同

  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下,银行在客户服务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到主导作用。现阶段,我国企业融资渠道少,银行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形成所谓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然而,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规模的资金,尤其中小企业更是面临融资困难的局面。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转的血液,企业维持运营、提升技术、开拓市场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撑。融资渠道不畅,导致银行的资金成为各方争抢的稀缺资源,供不应求。

  在智慧金融阶段,用户跃升为整个金融服务链条的核心,形成用户主导型的金融服务体系。在智慧金融阶段,全社会的信息透明度更高,资本市场更发达,银行贷款租赁证券市场融资模式更加完善。那些盈利能力强、信用记录好的企业更容易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成为金融机构抢夺的目标客户。为了提高竞争能力,金融机构会联合与其他机构,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开拓更广泛的市场。

  (三)服务的状态不同

  智慧金融体系永远处在动态调整过程中,而传统金融服务体系在某一段时间内,处于相对静态中。传统金融体系下,由于信息获取渠道不畅,信息感知和分析能力滞后,金融体系的每一次决策和行动后,都会保持一段时间的相对稳定,直到信息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被应用于决策,推动金融体系采取下一步行动。

  智慧金融体系内,不断流动着信息流、信用流、任务流和资金流,整个系统处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用户在变化、合作伙伴在变化、其他金融主体在变化、环境在变化,这一切的变化都会被金融主体即时地感知和分析,并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和行动,以适应外界的变化。这些变化永不停止,驱动整个金融体系保持相对稳定性和动态演化。

  (四)演化的动力不同

  传统金融体系的发展动力是他组织的力量。在传统金融体系下,政府在制定金融规则和改变规则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主动权,甚至超过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市场本身的驱动力。政府是规则的制定者和变革者,金融机构是实现经济、金融目标的桥梁。金融机构在政府制定的规则框架下运行,既是金融演进过程中的受益者,也是金融风险的主要承担者。

  智慧金融体系的形成和演化都是一个自组织过程。金融机构主体通过不断感知外界信息,自发地、自主地向调整演化方向加速,从而提高服务效率,降低金融风险。在这个过程中,体系内的主体通过竞争和协同,在信息和利益不断交换中彼此约束,协同耦合,从而保持整个体系的有序运行。智慧金融体系下的发展动力是系统内部内各主体之间的竞争和协同,而不是政府的行政指令

  智慧金融与传统金融有着本质差别,这也启示我们在智慧金融建设过程中,要尊重智慧金融发展的规律性,科学规划,充分发挥金融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隋菱歌,陈佳音.基于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发展智慧金融(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
  2. 叶秀敏.智慧金融的特征及与传统金融的区别(J).信息化建设.2012,9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Tracy,苏青荇,Yangjing1991,刘维燎,33,上任鹅陈.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智慧金融"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