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时装(Fashionable Dress)
目录 |
什么是时装[1]
时装是指时尚的、时髦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时尚流行服装。一般对于服装而言,其特点是具有流行性、时尚性、传播性和一定的流行周期。
时装的历史[2]
历史的开始
19世纪后半叶以前,时装店开始出现,但大部分服装的生产仍是“家里”的事情。富有的人通过邮购从时装店获得制作服装的纸样,再由缝纫女工根据纸样将服装缝制完成。而普通大众的服装要么是自己亲手制作,要么就是在零售店购买。这一时期,服装是体现个人在社会中地位高低最为明显的标志之一。而且,提倡节约的法令被不断地发布,也加强了社会地位较低的民众对穿着时装是错误行为的认知。直到工业革命后,由于新制造技术的出现,时装在保持现有状况的基础上才出现了些许的变化。
19世纪后期,当查尔斯·弗雷德里克·沃斯(Charles Frederick Wodh)在巴黎开办第一家时装店后,他就发起了每一季为社会精英提供最新时装的个人时装观念。尽管如此,直到世纪之交,这种观念才开始不断地传播。因为受到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响,设计师如保罗-波烈(Paul Poiret)和马里亚诺·福尔图尼(Mariano Fortuny)等,挑战了社会强加干女件的紧身陶衣。他们的设计既消除了对人体的束缚,也消解了所谓的“S形”理想曲线。他们的设计充满了亚洲风格,这种异国情调极大地鼓动了消费者的消费热情。这些为女性独立和社会地位提高而创作的服装(这时的女性在穿衣时已经不需要女仆的帮助了),很容易就得以普及,并引起了娱乐圈和体育界
广泛的兴趣、艺术、设计与年轻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致使时装业受到了“青年运动”的强烈冲击,同时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变也得到进一步关注。此时的许多妇女将她们的头发剪短,压平胸部,并选择穿着难分男女的“中性”服装。
因为民众期望能够远离严醮的战争,所以此时的时装开始变得轻佻而富于趣昧性,仿佛生活重心就是派对,查尔斯顿市夜夜笙歌,社会上也大量出现贩卖私酒的现象。而可可·香奈儿(Coco Chanel)对这些现象的萌发也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她在她设计的时装中采用了羊毛质地的平纹单面针织布,这种材料以前只会用于男性内衣。这种强调舒适的材料很容易就被推广了出去,没有费丝毫力气,而这更是强化了“中性”服饰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来自艺术与设计界的力量在当时也同样对时装的革新有着巨大的影响,立体主义艺术与新艺术运动的风格的颜色和装饰图案在服饰中被广泛运用。
20世纪40年代的经济后衰退期间,社会又开始寻求应对困苦生活的方式,而此时的好莱坞合时宜地提供了解决的途径。电影明星和媒体创造了大量的神话,设计师们也运用他们的设计将明星和媒体的迷人魅力与影响力推向高潮。无论是在荧幕上还是荧幕下,形象是如此重要,电影制片厂专门雇用设计师装扮他们的明星。“有声电影”的诞生,以及明星在社会中的巨大影响,使得妇女们都争相效仿她们的银屏偶像,比如葛丽泰·嘉宝(Greta Garbo)、玛琳·戴德丽(Marlene Dietrich)和琼克劳馥(Joan Crawford)。玛德琳-维奥内(Madeleine Vionnet)极有创新性的斜裁长袍所传达出的魅惑力造成了20世纪20年代以后更加轻佻的趣味,而受到萨尔多瓦-达利(Salvador Oali)和其他一些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影响,埃尔莎,夏帕瑞丽(Elsa Schiaparelli)的设计具有鲜明的幽默艺术和超现实主义的特征,她的作品直到如今也仍是时代的标志。
向前冲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物资配给限制了纺织品的使用,因为布料匮乏,使得服装底边离地的距离被迫增加,但由此反而凸显出了女性修长的身体。克莱尔·麦卡德尔利(Claire McCardell)为了让女性的衣橱“风貌”更加多彩,在简单的外形中使用了斜纹粗棉布、毛线衫和轻质的棉线,使服装显得既具有现代感又有实用性。20世纪50年代,时装的设计明显体现出反抗束缚的特征。女性们渴望一种新的浪漫的服装,而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使用了近25码(23米)布料制成的奢华、宽大的裙子,则反映出女性此时对时尚的态度。
到了60年代,我们可听到青年文化的声音,年轻人开始为自己下定义。而设计师们直到这时才开始迎合这些不再像他们的父母一样打扮自己的年轻人,而这些新的想法则来自于流行文化和大众传媒。此时,对社会地位的展示也已变得不那么重要,时尚的鼓吹者使得社会越来越民主化。
而接下来的几代人,目睹了一个在时尚方面发展越来越迅速的世界。每一季都带来新的机遇,新的风格持续不断地产生。交流、工艺、媒体和新的制造技术使设计师们能够将他们的想法和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