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4个条目

政策幻觉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政策幻觉

  政策幻觉是指未观测经济对宏观经济决策的影响效应,因为未观测经济的存在使得官方统计数据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经济活动的情况,如果政府进行宏观决策和宏观调控时所依据的信息是扭曲的或错误的,那么就很难保证宏观经济决策的正确性,甚至导致严重的决策失误。

政策幻觉的影响

  政策幻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政策幻觉的存在会影响政府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未观测经济逃避了政府的管理和监控,其增长率、就业人数等指标都没有被纳入政府的经济统计数据中,从而容易使人们对经济运行的真实情况产生误解。尤其是如果未观测经济的规模较大、收益率较高,将吸引大批资源从官方经济流入未观测经济,这时,未观测经济的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而官方经济由于资源流出,导致资源供应不足,生产停滞,出现萧条景象,而实际上包括官方经济和未观测经济在内的整个宏观经济仍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此时,可观察到的官方经济的各项统计指标和相关信息就可能与真实情况相背离。如果依据观察到的统计数据来做出宏观决策,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无疑会使实际上已处于高速发展中的真实经济火上浇油,可能导致破坏性的结果。

  第二,政策幻觉对失业率经济统计指标也可能会造成扭曲。例如,未观测经济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就业,这就使得国家有关劳动力就业的统计指标产生扭曲,容易高估失业率,给宏观调控和决策增加困难。例如,根据意大利中央统计局的调查,意大利未观测经济从业人员超过600万人,而且其中至少有180万人干双份工作,因此,实际就业人口要比政府统计报表中所统计的就业人口多出300万-500万人。在中国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经济体制转轨导致大批人员下岗,但下岗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实际上以“隐性就业”方式实现了就业,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必须考虑到未观测经济对劳动力的吸纳。

  第三,政策幻觉对有关货币供求的各项指标产生影响。未观测经济交易的扩大,使货币需求量增加,加剧通货膨胀危机,加大金融宏观调控难度.还会扭曲居民储蓄规模。未观测经济严重破坏了国家货币供应量和现金流通量,造成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困难和失误。首先,由于未观测经济活动往往是隐蔽的或非法的,交易活动一般采取现金支付的方式,为了逃避国家的监管,往往是私下清算。在这种情况下,货币需求量信息经常发生偏离,从而使得政府难以推确计划货币供应量,引起整个社会对货币需求旦的增加,导致货币需求增长率的上升。其次,由于未观测经济具有风险性,为了便于交易结算,未观测经济活动的从事者需要攀握大量的现金。同时,他们为了逃避政府的监管,往往私自藏匿大量现钞,而不存人银行,致使相当一部分现金沉淀在社会上,造成货币流通速度下降,降低了货币的使用效率。最后,由于未观测经济活动的收益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官方经济,因而使官方经济的效益低下。一方面,未观测经济组织者手中据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资金;另一方面,官方经济所需资金又极度紧缺。在这种态势下,国家宏观经济决策面临着两难选择:如果要保证官方经济的生产,必然增加官方经济的货币供给,从而增加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其结果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如果要避免通贷膨胀,往往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其结果必然使官方经济的资金更加短缺,从而导致官方经济的生产下滑,降低整个社会的有效供给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政策幻觉"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