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政务诚信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政务诚信

  政务诚信是指政务活动中的各级政务机构和政务人员对公民真实不欺的一种行为表现,要求做到“内诚于心”和“外信于行”。

政务诚信的价值

  第一,政务诚信是实现政府善治的内在要求善治实际上是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是一个取信于民、还政于民的过程。它表明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良好的合作关系。一个政府、一个执政党如果不取信于民,脱离群众,欺压百姓,不行善而作恶,政府与民众对立、相互排斥,百姓对政府不认可、不支持、不信任,政权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和根据。

  第二,政务诚信是引领社会诚信的有益标杆。政府是社会的管理者、执法者,也是整个社会的“领头羊”,它的行为对整个社会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个人诚信构成的社会诚信体系中,政务诚信具有表率、引领和标杆作用,政府部门及其公务员不讲诚信,就会导致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崩溃。

  第三,政务诚信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国家形象是人们对于一个国家的综合印象,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表现。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正在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建立怎样的“国家形象”,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一个诚信的政府传递给外界的信息是正面积极的。推进政务诚信体系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国家形象,有利于国家更加容易地融入到全球经济贸易活动当中。

  第四,政务诚信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基础已发生较大变化,而政府职能转换并未完全与之适应。社会矛盾多发,公权与民众之间互信不足,公权行使主体易于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指责对象。坚持政务诚信,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决策的透明度,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防止各类因信息沟通不畅而造成的“一点即燃”的突发性事件的发生。

  第五,政务诚信是保障社会公正的有力助手。政务诚信作为规则诚信、裁判诚信,它是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根本保障。没有政务诚信,上行下效,整个社会机会主义、极端功利主义盛行,社会风气会极度败坏;没有政务诚信,规则被视为儿戏,弱肉强食,赢者通吃,人们会丧失基本的是非对错判断标准,公平不在,正义远离。

政务诚信的缺失根源

  第一,“政府与民争利”说。政务诚信面临危机的原因。最根本的在于,市场化的改革是利益分化和利益格局调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某些地方政府不自觉地变成了一个利益主体,它在行使公共权力、谋取公共利益的同时,也存在与民争利的行为。当政府不诚信行为能换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官员不诚信能换取升迁时,不诚信行为就成为必然选择。

  第二,“制度缺陷诱导”说。持该观点的人认为.政务诚信缺失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制度的缺陷诱发的。制度不合理不完善,迫使或者鼓励党政部门及干部造假。例如,党内廉政法规不可谓不多,但不少条文却无法有效实施;又如,俗称的“干部出数字、数字出政绩、政绩出干部”,就与干部选拔和考核制度的不合理直接相关;再如.一些官员习惯于讲空话、套话、假话,不仅未影响其升迁,没有受到相应的制度处罚,反而被认为“会当官”。

  第三,“市场负面影响”说市场经济固然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无可替代的巨大优势,但它也具有诸多局限。从道德的维度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用来满足欲望的商品和服务都是用一个可比较的单位(即货币)来表示的,这样不仅抹杀了合理欲望与不合理欲望之间的道德界限,忽略了不能由货币表达的许多人类重要的欲望(如亲情、爱情与友情),还滋生出个人对金钱的执迷追求和盲目崇拜。某些领导干部也正是在对金钱的迷恋和对物欲满足的追求中,逐渐放弃了作为政府官员应有的忠诚廉洁、诚实守信等道德操守。

  第四,“公共信息鸿沟”说。政府自身的权力优势和技术优势使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在质量、性能等方面享有充分的信息优势,而公众本身所拥有的知识和信息相当有限,加之虚假、失真信息泛滥,个体又存在“搭便车”的心态和行为,且没有采取集体行动的强大动力,使公众总是处于信息劣势地位,政府和公众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鸿沟和知识差距。这种持久的公共信息不对称必然会导致政务诚信缺失问题的出现。

政务诚信的建设思路

  第一。构建政务诚信教育体系。将诚信教育纳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纲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干部诚信专题教学,使党员干部集中接受诚信教育。通过电化教育、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将干部诚信教育以影音、声光、动画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使党员干部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及时学习。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党建网站等网络数字媒介,让诚信教育贴近生活、主动服务,使党员干部能随时随地学习。通过信息、通讯简报、板报宣传栏等,大力宣传党员干部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干部诚信教育体系,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

  第二,积极有效地推进政务公开。落实政务诚信的关键是政务信息的公开,包括决策过程和结果的公开。只有公开了政府机关作出决策的过程以及执行决策的情况,才能让社会公众了解政府工作的业绩和遇到的困难,从而与政府同心同德、共克时艰。需要强调的是,公开政务信息的主体,不应当是政府自身,而应当是能够代表社会公众的、超脱于政府机关的、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可以是人大,也可以是人大授权的社会机构。政务公开的制度安排并不复杂,运行成本也不昂贵,问题在于制度设计者能否放弃“为民作主”的“父母官”心态,树立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理念。

  第三,建立政务诚信考评机制。政务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诚信考核,监督管理不到位,失信违规成本小。要切实扭转这种状况,就必须尽快建立政府诚信考评机制,把诚实守信列入对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考核内容,考核状况作为奖惩依据。对政务诚信的考核,可从政府内外两方面进行。从政府外部来说,可考虑聘请权威的中介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政府的诚信进行考评。从政府组织内部来说,要建立分工负责的考评责任制,上级政府负责对下级政府的诚信进行考评,各级政府部门负责对所属工作人员进行考评。

  第四,健全政务问责制度。强化问责制度是规范政务行为、增强政务诚信的必然选择。政务问责制是以责任为核心,将权力与责任挂钩.对政府及其公务员履行职责的行为进行监督并对其不履职或履职不当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建立健全问责制度,应科学界定政府及其公务员的权责,理顺政府部门职责分工,健全岗位责任制;将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和问责制度结合起来,把政府绩效评估的结果作为问责的重要依据;明确界定问责的对象和范围,科学设计问责的程序,合理确定问责的性质和尺度。

  第五,充分利用政务微博。政务诚信既是政务微博应持的价值态度,又是政务微博发挥政务管理功能的必要条件,而政务微博所特有的媒体传播形式和互动性的活动特点。也有助于推动政务诚信建设。虽然政务微博有助于政务诚信建设,但这仅仅是从政务微博特殊功能所能提供的条件而言的,政务微博本身不等于政务诚信。作为一个新的信息平台,政务微博也存着两面性,政务微博本身也有一个诚信与否的问题,同样也有公信力的问题。政务微博的诚信建设当以“三真”为要:信息真实、情感真诚和实事真做。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Lin,Tracy,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政务诚信"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