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7个条目

情报流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情报流(Intelligence Flew)

目录

什么是情报流

  情报流是指借助各种载体使信息沿固定方向作有序运动的社会信息总和。情报流是整个情报的来源、流通与使用过程中的中间环节,情报流特点、规律及作用的研究对掌握情报过程、提高情报工作效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情报流按其运动的方向可以分为:上行流,即生产、科研等单位的情报向情报中心的运动;下行流,即情报中心所搜集的情报向生产、科研等单位的运动;横向流,即生产、科研等单位之间的情报运动。此外,还有平行流、 对行流等等。 情报在不同流向中具有不同的特点,研究这些特点,调节、控制与促进各种情报流的运动和数量是情报工作的重要作用之一。

情报流的原理[1]

  “原理”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的规律;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鉴于文献情报流是“文献情报的定向有序运动或处于这一过程中的文献情报,即定向有序运动的文献情报。它有固定的起点、中点和终点”,而本文所指的情报流是文献情报流的发展阶段,是情报流在网络环境下的新的存在状态,包括具有一定载体形式的文献情报流和数字的或虚拟的情报流,应该说它是文献情报流发展的高级阶段。所以,情报流即情报的定向有序运动或处于这一过程的情报,情报流原理即情报的定向有序运动的基本规律。

  情报流原理是情报学理论体系构成的核心部分。为了更加详细的表述情报流原理,笔者构建了以下情报流原理模型,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加以阐释,参见图1

  图1中,椭圆形区代表情报集合域,椭圆区域内遍布着离散的知识单元l1l2l3l4……lmln(nz&n),各知识单元之间通过信道可以相互间建立联系,In个知识单元构成无序的情报集合域。椭圆区域外代表着遍布在情报集合周围的用户的情报需求(需求1、需求2…),沟通信源和信宿之间的部分是信道。情报流原理表达式如下:

  l_m\to \begin{cases}l_m\\l_m'(l_m'=l_m+\triangle l)\\l_m'(l_m'=l_m+\triangle n)\end{cases}

  该公式充分体现出了由知识转化为情报的转化条件—激活、自组织和转化结果—保真、增值和集成。情报流原理解释:当某用户提出情报需求1的时候,通过对情报集合域的目的性筛选过滤,选定某知识单元lm,此

  时lm处于激活状态,lm自组织或者与其他知识单元集成,形成满足用户需求的目标情报,经由信道将保真的情报或增值的情报或集成的情报lm'传递给需求用户1,需求用户1持有情报lm'为自身的决策提供支持并完成与情报需求用户2的交流。诸多单一的情报交流共同构成社会情报交流系统,社会即处于一个循环的情报交流圈。

情报流的特征[1]

  1、方向性

  情报流的运行是有目的的定向流动。情报流源于主体的需求,服务于主体的需求,而且方向性也是双向的、非单向的。

  2、有序性

  情报流本身是有序的,是可以被情报主体认知的,只有情报主体认识到这种有序性,才能传递、利用情报流。

  3、非均衡性

  情报流传递的根本原因在于情报分布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主体情报持有量的不均衡和持有情报构成的不均衡。情报流传递的最终目标便是从情报知识单元分布的不均衡中寻求知识空间的整体均衡。

  4、循环性

  正是由于情报流的非均衡性,使情报交流一直处于不断的往复循环过程中,这种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递增式的。它是人类不断认识客观世界的渐进的过程。

情报流的4个维度[1]

  情报流的4个维度,即组织、传递、使用、交流。下面主要阐述这4个维度存在的主要难题。

  组织:通过对情报流组织揭示知识单元之间的内在的逻辑联系,为情报流的传递提供内容基础。情报流的组织对象大体可分为显性知识隐性知识,通常为行为主体所认知的是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涉及到主体的意识形态,认知难度大,而且目前的信息组织知识组织的研究也大多集中在显性知识部分,如何使隐性知识外化是知识组织面临的艰巨的课题。

  传递:情报流传递中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对组织后的情报流进行检索,海量的信息使情报主体无所适从,如何解决检索的智能化、个性化,甚至实现高端技术的“傻瓜式”操作,这一技术问题的解决将大大促进情报流的传递。

  使用:当情报流传递到情报需求主体时,该情报流是否得到恰当的理解,同一情报流到达不同的受体会有不同的理解,同一情报流放置于不同的语境同样会造成不同的理解。因此,情报流的可理解性也是在使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交流:情报需求者获取情报目的之一是为了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由于知识对其拥有者具有一定的粘附性,因此完全充分的情报交流是不可能的,但是如何最小化知识粘性,最大化知识理解性是在情报交流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纪晓平; 隋亥华《情报流原理探究》.图书馆学研究.2010(05)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情报流"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