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思维流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思维流

  思维流就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思维高度活跃且时间持续。在思维流发生的这段时间里,人表现为精神振奋、心情愉悦、充满爱心、感受性强、自觉性高、记忆清晰、反应敏捷、联想丰富,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学习和研究的效率达到平时的最高水平。也就是说人在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下,当思维活动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一种思维流。

思维流的解读

  思维流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科学事实。学生在高度自觉状态下全神贯注地学习,作家在创作中思潮滚滚,科学家在探索中妙思泉涌,发明家在研究中突发奇想产生灵感和顿悟,诗人在某个意境中张开想象的翅膀,这些都是一种思维流。

特征

  思维流的特征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思维高度活跃且时间持续。在思维流发生的这段时间里,人表现为精神振奋、心情愉悦、充满爱心、感受性强、自觉性高、记忆清晰、反应敏捷、联想丰富,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学习和研究的效率达到平时的最高水平。

产生

  人在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下,当思维活动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一种思维流。思维流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科学事实。学生在高度自觉状态下全神贯注地学习,作家在创作中思潮滚滚,科学家在探索中妙思泉涌,发明家在研究中突发奇想产生灵感和顿悟,诗人在某个意境中张开想象的翅膀,这些都是一种思维流。

与思维关系

  思维流和我们平时所说的思维活动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思维流是时间持续、高度活跃状态下的一种思维活动,是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积极的心理因素和思维和谐共振的结果。人在醒着的时候,每时每刻都进行着思维活动。有人在漫不经心地看书,有人边走边欣赏沿途的风光,有人边看电视边发议论,买卖之间在讨价还价,都是开动着脑筋,进行着思维活动,但这些思维活动都不是思维流。从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角度看,大家把形形色色的高度活跃状态下的思维活动概括为思维流,易使人们从整体上把握关于思维的基本规律。人们把思维流和一般的思维活动区分开来,有助于专门而深入地研究关于思维流的诸多特性,进而使大家在思维与学习、思维与教学方面得到新的启示。

思维流规律

  (一)思维流的条件性规律

  思维流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只有当一定的条件满足时,人的思维流才能形成。动机条件和知识信息条件是形成思维流的两个最基本的条件。动机条件是形成思维流的首要条件,如果没有内在的动力和心理的需要,没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愿望,人就不可能深入地、认真地、持久地思考和研究,也就不可能形成思维流。具备与思维对象相应的知识信息,是形成思维流必要条件。以学习为例,在学习过程中,一定的知识,是思维活动积极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思维活动无法积极开展。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知识与思维是紧密联系互为作用的。有一个实验可以很好地说明一定的知识是开展思维活动形成思维流的必要条件。教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思考题,解这道题要用到若干个知识点,基础好的具备了若干个知识点的学生,在教师的要求和兴趣的作用下,很快进入积极的思考状态,思维流很快形成。而基础较差没有掌握解这道题所必需的知识点的学生,面对教师的要求,同样有着解这道题的迫切愿望和心理需要,思维活动却难以积极开展,思维流根本无法形成。在教学过程中,能不能把学生引导到思维流的状态下高效率地学习,动机条件和知识信息条件是两个缺一不可的是最基本的条件。创作、科学研究等其它脑力活动也不例外。

  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形成思维流的两个最基本的条件,动机条件和知识信息条件之间有着互为作用关系。在思维流的形成过程中,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起着振奋精神和强化动机的作用。知识量的储备和人对知识的理解的深刻性达到一定的程度,面对相应的问题,人极易产生思维的冲动和解决问题的心量需要;具备了与思维冲动所需要的相应的知识信息,对解决问题有了一定的把握和信心,这种把握和信心,对解决问题的动机起着强化作用,反之,如果不具备解决问题所必要的知识信息,就会信心不足,情绪不佳,对解决问题的动机起着削弱的作用;在思维流形成的过程中,知识信息丰富,易使问题解决而获得成功,而这种成功的心理体验极易使人精神振奋,心情愉悦,起着强化动机的作用。在思维流形成的过程中,动机对知识信息同样起着积极作用,在动机条件的作用下,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使头脑中的已有知识讯速处于觉醒和临战状态,加速思维流的形成。

  (二)思维流的持续性规律

  由于在思维流的状态下,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教学可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研究思维流持续的条件,研究怎样尽量延长思维流的时间,显然是极为重要的。

  研究表明,思维流的持续,主要依赖于学习的内容的适度和在思维流过程中不断取得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适度,主要指难易适度,过难和过易,都不可能使学生在思维流状态下长时间思考。

  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大量的事实都可以证明学习内容的适度,是学生在思维流状态下能长时间学习的重要条件。例如在晚自修过程中,凡是全神贯注,长时间在思维流状态下学习的学生,都满足认知水平和学习内容的深度相统一这一条件。在思维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成功体验,是思维流持续的另一重要条件。

  教学的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把取得眼前的成功作为直接的目标,成功感得到满足,学习的积极性愈高。在思维活动过程中,成功感是兴趣的源泉,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过程,使人产生一次又一次继续学习的兴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只要获得一次成功,大脑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记,在下一次的学习中就会重现成功的心理体验。在学习过程中,成功的体验使人产生愉快的心情,使人在愉快中进入乐学的状态。总而言之,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感,是学生的心理需要。成功感作用于兴趣,成功感作用于情感使人心情愉悦,成功感作用于解决问题的动机和信心,成功感直接而显著地增强需要、动机、兴趣,愉悦等积极的心理因素与思维和谐共振的效果,使人忘记时间的过去,使人更加专注地学习,使人在思维流的状态下长时间地学习思考。

  适度的学习内容,思维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是思维流持续的主要条件。

  (三)思维流的阶段性规律

  思维流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着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思维流的形成,首先是思维的启动性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的注意力从其它方面转变到思维活动的对象上来,神经器官完成对其它器官的调节,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人们首先要从心理上的惰性使自己振奋起来,从思维活动过程来看,在刚开始时,思维活动还不能一下子进入问题的中心和关键。所以,思维流的启动阶段是一个精神方面的、意志方面的、心理方面准备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见到这种现象,学生刚刚进行完课间活动,带着兴奋、激动或喧闹的声音进入教室时,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总是用热情的教态,从容不迫的举止,和蔼可亲,信任而期待的目光环视全班学生,使四五十个学生在教师目光的注视下一览无余,学生往往很快被教师的这种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所感染而安静下来。事实上这是教师通过教学的艺术帮助学生过好思维的启动关,帮助学生迅速完成神经器官对其它器官的调节,而使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思维活动的对象上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开始时,总要经历一个思维的启动阶段。

  经过了思维的启动阶段,人已经克服心理上的惰性而渐趋振奋,神经器官已经完成对其它器官的调节而使注意力全部转移到思维活动的对象上来。思维渐渐进入到解决问题的中心和关键,各种积极的心理因素与思维活动逐渐产生和谐共振,思维流进入高潮阶段。这时人处于高度的自觉状态,全神贯注于思维的对象,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思维高度活跃,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获得一次又一次成功的体验,充满愉快和喜悦,身心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充满活力,学习的效率达到平时的最高水平。

  思维流进入高潮阶段一定的时间后,开始逐渐进入结束阶段。思维流进入结束阶段,有时是因为学习任务完成,有时是因为一定的时间限止,例如晚自习的钟声响了,有时是因为外来的因素使人终止思考,有时是因为问题久久得不到解决或学习时间过久,出现了疲劳,大脑皮层兴奋区由兴奋转向保护性抑制。

  启动阶段、结束阶段、高潮阶段,是思维流从开始到结束所经过的三个基本阶段.

思维流学生思维训练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论点,已经得到教育界的广泛承认和重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必须在学生思维流的形成上做好文章。因为思维流是时间持续、高度活跃状态下的一种思维活动,是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积极的心理因素与思维和谐共振的结果。鉴于思维流的这些特点,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若能努力让学生形成思维流,就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形成思维流,从而有效地体现其主体地位,具体可以从三方面来做好这个工作。

  一、克服惰性心理,使学生想形成思维流。

  惰性心理几乎在每个学生心理上都有所存在,只是学困生心理上的学习惰性更外露一些,如遇到难题容易产生厌倦、畏惧的心理,减弱学生信心和兴趣,而究其原因,主要是目标不明确,兴趣不浓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克服怠惰心理,过好思维的启动关,使学生想形成思维流。具体做法有三点:

  ㈠确立目标:成绩好的学生有高目标,成绩差的学生也有符合其发展可能的小目标,要使学生理解这些目标,并内化为自己的需求。

  ㈡激发兴趣:适当开展竞赛,可经常用一些有一定思维坡度,又有一定趣味的题目向班集体进行“数学智力挑战”,辅之以正确评价,适当鼓励等。

  ㈢融洽关系:师生关系应做到严肃之中不乏轻松愉快,紧张之下也有欢声笑语。这种关系易消除学生恐惧、怠惰心理,是学生形成思维流的催化剂。

  二、安排适度内容,使学生能形成思维流。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数学自身的魅力,把握教学内容的度,力求适度。适度主要指难易适度,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尽量让每个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功体验,使学生能很快形成思维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要获得一次成功,在脑中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记,在下一次的学习中就会重视成功的体验。教学中教师经常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把取得眼前的成功作为直接目标,成功感愈得到满足,学习的积极性愈高,继续学习的兴趣也愈浓,过高和过易的教学内容都会减弱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利于学生思维流的形成。

  由此可见,我们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安排适度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心情愉快,充满信心,自觉自愿,乐于形成思维流。

  三、教得新颖生动,使学生会形成思维流。

  教师教得活泼,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才能享受到数学思维的快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两点值得教师重视。

  (1)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动作操作,可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思维的对象上来,并进入精神振奋状态主动学习。如“长方体认识”教学,许多教师喜欢用所谓的现代计算机教学媒体,动感演示,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但我总觉得,计算机教学媒体再精彩,学生没有亲自去体验,计算机教学媒体再精彩,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尚有距离。我喜欢组织学生一起亲自实践,撕面粘叠证明长方体相对面面积相等,拆框架比较证明长方体相对棱长度相等,装拆散的框架还其原貌。通过“撕——拆——装”一系列操作活动,学生培养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打开了思维的闸门。

  (2)重视的教学机智。

  能否灵活自如地调控好每个教学环节,是教师的教学机智问题,教学机智是一个教师智慧的体现,是教学成功的重要调控因素。作为教者要使受教育者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里,使视听、师生均能获得美的精神享受,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形成思维流的氛围全神贯注地学习,从而达到“自求”、“自得”的效果。教学机智包括面广,如:“亲切和蔼的教态”,“清晰、逻辑性强的数学语言”、“课堂随机应变能力”等等。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流的形成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数学教师应努力创设条件使学生形成思维流。美国数学大师波利来说得好:“思维是从学生头脑中产生出来的,而教师应该仅仅起一个产婆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力争起好“产婆”的作用,在学生思维流的形成上继续潜心研究,不断创新,让学生随着“思维流”的形成逐步从“要我学”走向“我要学”的境界,培养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提高数学素养。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思维流"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