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性议程设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属性议程设置(Attributes agenda-setting)
目录 |
属性议程设置是指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早期“议程设置”研究主要关注大众传媒从一系列议题中通过凸显某些议题使其成为公众议题的功能,后来的研究则发现,媒介的议程设置效果还不仅仅停止在“制约视野”的层面上,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影响。大众传媒报道的对象事物具有各种各样的属性,有正面的,有负面的,也有中性的;大众传媒对某些特定属性进行凸显和淡化处理,使对象事物的“主导属性传达给受众,也会影响到受众对事物性质的认识、判断和态度”。
1997年,麦库姆斯和肖提出议程设置理论的第二个层次——属性议程设置。其核心观点是:议程上的每个客体都有其不同的属性,即用来描述它们的特征特性。当新闻媒介报道一个客体时,一些属性被突出强调而另一些属性则一带而过。媒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报道方针,从报道事件中选择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属性进行加工整理,赋予一定的结构秩序,然后以“报道事实”的方式提供给受众。媒介不仅告诉我们想什么,而且告诉我们怎么想。
他们认为,议程设置的第一级决定受众议程的内容,即“想什么”。议程设置的第二级则是关于受众如何想。大众媒体不仅影响了选民对客体的注意程度,也影响到他们对议题属性的判断。在一则新闻中,不同属性构成了重要性的排列等级,比如报道哪些内容省略哪些内容、强调哪些细节弱化哪些细节等。
议程设置的第一层传递的是对象的显著性,第二层传递的是属性的显著性。传统议程设置理论的重点落在传播效果研究的初始阶段——赢得关注,而属性议程设置理论则关注传播效果研究的终端——形成认知。根据属性议程设置理论,大众传媒在影响公共舆论的内容(议题)、形塑公共议题的价值取向方面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属性议程设置的特点是:
1、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这些层面同时也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效果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属性议程设置”假说的着眼点是完整意义上的效果形成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2、“属性议程设置”理论所考察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这里着眼的是传播日常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3、“属性议程设置”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①媒体议程设置:一种特殊新闻问题之报道的相关数量由大众媒体把关者、重大新闻事件的影响、受众的兴趣所决定。
②公众议程设置:公众决定哪些问题相对来说最重要。
③政策议程设置:政府体系或被选出官员的问题议程得以确定,以法律的通过或基金的调拨为标志。
这是一个线性过程:媒介议程→受众议程→政策议程
此外,第二层议程设置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媒介对其报道议题的“框架”实现的,由此引发了对于“框架”效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