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实验新闻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实验新闻[1]

  实验新闻是指用实验的方式来揭露真相的报道。从报道方式来定义实验新闻,是指记者亲自参与或见证实验全过程,探求一些生活信息、生活现象的真伪,并通过对实验过程、数据以及结果的报道,给读者的生活以实用性指导意见。

实验新闻的产生[2]

  在我国影响较大的早期实验新闻代表当属2009年成都公交大火之后,湖北《楚天都市报》所做的实验。这一新闻案例足以说明实验新闻在我国产生的必然,原因之一就是媒体充斥着浮躁、主观化的倾向。中国媒体的现实令人担忧,情绪化的、充满偏见的表达与可信程度的低下是其基本特征。

  2009年6月,成都一公交车发生燃烧事故,造成25人死亡,76人受伤。面对这一涉及公共安全的事故,记者纷纷采访专家遇险该如何应对。有专家建议,如果车上没有装安全锤,乘客可以采取用高跟鞋、皮带扣等来敲破玻璃逃生。于是,这样的话语充斥着报纸版面。随后,《楚天都市报》首席记者张欧亚策划了实地砸车窗玻璃实验。新闻实践证明,专家所称没有根据,高跟鞋、皮带扣无法击破车窗。

  另外,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较低造成流言纷飞,加上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这些流言被裂变式地转发。目前,我国处于转型期,转型意味着不确定,意味着变化,如何得到全面而准确的信息公众需求。2010年的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3.27)相当于日本(1991年为3%)、加拿大(1989年为4%)和欧盟(1992年为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这就为2011年3月在我国发生的“抢盐”事件找到了注脚。日本因地震引发的核泄露,经由微博传出的多食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的谣言在短短两天之内席卷了我国,造成了抢盐事件,给社会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如今,许多实验新闻都是针对网络传言进行的,从科学的手段来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例如,前段时间在QQ群里被频繁转发的一条信息:广东劫匪最新作案方式,用鸡蛋攻击驾驶人,提醒驾驶人一定不要启动喷水功能和开动雨刷。因为鸡蛋掺水后将呈现自色,阻挡视线高达92.5%,很难刮干净,车主将被迫停在路边而成为劫匪的囊中物。《都市快报》的《好奇实验室》记者对此进行实验,结果显示雨刮器也能将鸡蛋清刮干净,网络传言不可信。

实验新闻的兴起[2]

  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3年党中央提出新闻报道“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来,民生新闻成为我国新闻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加之2010年之后,微博等新媒体大力发展,不仅冲击着传统媒体,网络流言也甚多,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实验新闻在我国传统媒体得到应用和发展。实验新闻成为传统媒体吸引读者的又一个抓手,选题贴近日常生活,求证过程严谨,得出的结论让人信服,整个报道过程注重与受众产生互动,在形式上注重与新媒体的融合。

  在纸质媒体中。以杭州《都市快报》于2011年开设的《好奇实验室》为代表。在内容上,该报将这个栏目定位于“做好看、实用的实验新闻”;在形式上,走全媒体之路。“好奇实验室”除了在《都市快报》的固定版面刊出,还由4位全媒体记者组成了实验组,用多机位全程记录,在电视台播出。另外,快豹宽频、“好奇实验室”新浪微博也同步推出。新兴媒体的联动,既保证了节目的时效 ,又拓展了受众面,增强了宣传效果。

  从2011年2月到2012年7月共制作出167期《好奇实验室》,深受读者和观众的好评,已形成品牌效应,并被许多电视台、网站模仿,许多独家报道一经推出,即被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网站转载,2011年年底的尼尔森调查数据显示,《好奇实验室》的观众喜好度达到了83.1%。

  在电视媒体中,开设实验新闻的分为两类,一类是做民生新闻,一类是做科普新闻。前者如湖南卫视《播报多看点》中的求“真”栏目,以民生新闻为主。例如网上热卖瘦肉精检测卡,不少媒体记者的报道模式雷同,发现此热卖现象,然后请专家解释,结论是这种检测卡忽悠人。但是求“真”栏目的记者为此做了实验新闻,结果证明,正规厂家生产的检测卡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确实能检测出含有盐酸克伦特罗的瘦肉精,但是瘦肉精并不是只有这一种,而且检测过程繁琐,用时长,此外,测试卡的价钱可能比买的猪肉还贵,并不适合普通家庭买来用。这样的新闻操作方式自然比那种不加求证,轻信专家的模式可靠,让人信服,也能吸引读者、留住读者。

  电视媒体中还有一种实验新闻是科普类的,例如央视科教频道的《原来如此》节目。该节目于2012年开播,打造了独特的演播空间“实验工场”,使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视性得到增强,并实现了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的联动,建立《原来如此》网络平台,实现台网联动、微博互动、实验方案征集等新旧媒体融合方式。

实验新闻的局限与突破[2]

  1.选题较匮乏,可开拓思维,丰富选题视角

  目前,媒体关于实验新闻的选题多来自日常生活。杭州《都市快报》的《好奇实验室》选题定位在两类,一类是日常生活。如《催熟的香蕉能吃吗》、《热水器三年不洗至 底有多脏》;一类是似是而非的说法,如《蛇真的怕雄黄吗55;山东《鲁中晨报》开设了《生活实验馆》栏目,定位于对读者关注的生活类服务信息进行求证,如《你家菜板干净吗》;湖北《楚天金报》的民生新闻多次采用做实验方式,过程吸引人,结论有根有据,如《吃涮羊肉反被羊肉“涮”》;江苏《宿迁晚报》在2012年推出的系列宴验新闻,如《酒后到底多长时间能开车?》、《大蒜、冰箱、酱油能否测出地沟油?》等。

  纵观以上选题多是与市民的衣食住行相关,由于实验新闻没有相对应的新闻来源,也鲜有报料,加之选题要求比较高,这就直接造成线索的匮乏。因此,在内容为王的前提下,应该开拓思维,拓宽选题空间。在这方面可以学习美国的一档电视节目《流言终结者》,它是一档专门针对流言而进行实验的节目。从选题上来看,《流言终结者》视角开阔,不仅关注生活中的流言,如“酒后运动能够解酒”、“手机能导致飞机失事”,还关注科技领域中的流言,如“温水煮青蛙”、“在圣诞树上喷洒液体氮发生爆炸”等。“温水煮青蛙”这个故事在我国各个领域流传甚广,寓意深刻,但是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当热水加温到60度时,温水中的青蛙都跳到杯外,根本不会像流传中所说的慢慢死在温水中。另外,《流言终结者》还关注电影中的一些流言,如“子弹会转弯吗”、“潜入水中就能不被子弹射中吗”等,这样的选题视角不仅增强了趣味性和科技素养,也开拓了大众的视野。

  2.重服务,弱化了新闻

  目前我国的实验新闻重服务,弱化了新闻。在实际操作中,在一些选题上可以强化新闻,让新闻“硬”起来。

  例如《都市快报》所做的实验新闻“吃苹果到底削不削皮”,这本是一个重服务的新闻,但是记者并不满足于实验的结果(市场上的许多苹果都被打蜡,吃苹果最好还是削皮),还走访了我国苹果主产地的苹果种植专家、卖水果人士、水果打蜡负责人等,了解我国苹果市场上到底有多大的打蜡比重、打的蜡是食用级的还是工业级的、国外苹果是否也打蜡等问题,从而扩展了新闻内容,让新闻“硬”了起来。

  另外,在一些新闻策划上也可以运用实验新闻的方式,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多少年,国人一直在指责国内学生英语学习现状是哑巴英语,有专家指出英语教学的导向有问题,这是造成哑巴英语的原因之一。为了证明这一点,2005年,湖北《楚天都市报》在高考期间策划了一条新闻,让5名老外做我国英语高考试题,这5人包括3名能熟练运用英语的国外留学生和2名教授英语的外教,结果是在满分100分的情况下5人平均分79分,这个成绩相当于国内中等学生的水平,这样的实验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进而更加有力地说明当前英语学习现状以及问题的缘由是什么。

  3.部分实验过程不严谨, 专业性和科学性有待提高

  实验新闻对专业性的要求非常高,不论是实验过程的设计、实验器具的使用还是实验结论的得出,都需要科学严谨。但记者毕竟不是专业实验室人员,在实验中.如果态度不严谨,不依靠强大的专业团队,那么实验结果会误导受众。

  央视科教频道《原来如此》开播以来,有些实验遭到读者的质疑。在该栏目的网络留言中.有观众这样写道:节目内容选材都好,可惜实验设计通俗有余,严谨不足,实验大多以人为感受进行定性分析,缺乏定量的实验结果。

  曾有媒体报道称,一些不法餐饮经营者用牛肉膏来加工猪肉、鸡肉,以此冒充牛肉。一时间,过量食用此类添加剂可致癌的说法让百姓恐慌。2012年4月20目的《现代快报》和《潇湘晨报》都报道了此事。并都做了实验,可竟然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现代快报》记者实验的结论是:不管“牛肉膏”还是“羊肉膏”,猪肉、鸡肉都不会变成牛羊肉。而《潇湘晨报》记者调查和实验的结论是:98分钟,猪肉变“牛肉”。

  因此,媒体在做实验新闻时,态度要严谨,方式要科学,应该和科研机构或者专业人士合作开展实验新闻。《金陵晚报》在开设实验新闻专版的同时.也陆续在南京市疾控中心、南京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南京市畜牧家禽科学研究所等地挂牌“实验基地”,与这些机构联手做实验;央视《原来如此》栏目组在2012年年底的媒体开放日上,节目组人员告知,该栏目将利用和发动科研人员、科研机构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制作节目。

参考文献

  1. 张晨,马良.实验新闻三问[J].新闻传播,2013(4)
  2. 2.0 2.1 2.2 邵娟.精确新闻理论下实验新闻的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3(5)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Mis铭,LuyinT.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实验新闻"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