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距离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媒介距离是指在传播过程中以文本为中心,在传播内容、事实、传播者和受众之间所构成的不同距离的总称。对大众传播实践来说,媒介距离不仅是一种影响媒介传播效果的因素,而且也是传播者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
(一)媒介距离的矛盾性。
距离的矛盾性也称“距离的二律背反”(theantinomyofdistance)。提出这一概念的英国心理学家布洛(E.Bloch)认为,“距离”的作用包含两个方面:“它具有一种否定的、阻止性的方面——切除事物的实际方面和我们对它们的实际态度,以及一种肯定的方面——在这种阻止性的距离行动基础上提炼我们的经验。”朱光潜对布洛的理论解释道:在美感经验中,我们一方面要从实际生活中跳出来,一方面又不能脱尽实际生活;一方面要忘我,一方面又要拿我的经验来印证作品,这不显然是一种矛盾么?事实上确有这种矛盾,这就是布洛所说的“距离的矛盾”(theantinomyofdistance)。
媒介距离的矛盾性,是指传播者、受众与媒介内容之间保持既出又入、不远不近、恰到好处的适度距离,才能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如果媒介距离太近,传播者可能会“熟视无睹”,无法从“陌生”的角度看待新闻事件,从而会忽略有价值的信息。距离太近,也会遭遇来自本地的传播干扰和阻碍,影响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从而导致媒介内容的正常生产和传播。彼地新闻媒体对发生在此地的新闻事件进行监督批评性报道的所谓异地监督,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由于空间距离太近引起的利益风险,但本地媒体对发生在本地事件的集体“失声”,无疑又会威胁到本地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媒介距离太近对受众来说也是不利的。一方面,媒介所传播内容与受众的空间距离越近,受众对事件的信息掌握得越全面,受众越容易对事件形成自己的判断。另一方面,当媒介所报道的内容与他所掌握的信息发生冲突时,受众的“选择性接触”(selectiveexposure)机制就会启动,即受众更愿意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而对于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这时,媒体就无法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如果媒介距离过远,就无法看清细节、局部和个体特征,自然也无法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对传播者来说,媒介距离过远会影响其对媒介内容的生产。对于距离遥远的地方,媒体很难将记者及时派往事件现场;为节约成本起见,媒体也通常会使用国内外一些较大通讯社的稿件。同时,记者对距离遥远的地方的制度、习俗、文化、历史、语言等大都缺乏全面的认识,有些甚至带有偏见或排斥心理,因而容易在报道事件时产生偏差和误解。
(二)媒介距离的差异性。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媒介距离的差异性就是指不同的传播者和受众群对相同的事物会产生不同的媒介距离和认知结果。
媒介距离的差异性主要是由受众或传播者个人所属群体的差异导致的。受众或传播者接触媒介内容的行为虽然是个体性的,但这种活动通常受到他所归属群体的影响。群体属性的不同意味着受众或传播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社会地位、价值观和信念、对事物的立场和看法、心理特点等都有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性导致了他们对媒介内容需求、接触、反应的不同,即媒介距离的差异。受众在接触媒介信息时并非不加选择全盘接受,而是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的立场观点一致的信息。影响受众选择性接触的因素除了个人偏好外,群体的价值和规范起着重要作用。
受众群体的媒介距离差异性不仅影响了受众对媒介内容的接触和反应,也影响着受众对媒介类型的选择。例如,面对电视剧中的生离死别,许多女性观众会感同身受,潸然泪下,而男性观众则不以为然;青少年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而老年人更喜欢读报纸看电视。
媒介距离的差异性为大众媒介创造丰富的内容提供了动力,为媒介找准受众定位创造了条件。
(三)媒介距离的可变性。
当我们将传播者和受众视为群体时,我们看到了媒介距离的差异性;而当我们将受众视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时,不同的人或不同的对象在保持媒介距离方面是有区别的。媒介距离的可变性是指同一个受众或传播者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媒介距离是不同的。
媒介距离的可变性既可以因个人保持能力的大小而变化,也会根据对象的特性而变化。受众或传播者的兴趣、爱好、个性、价值观等因素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此外,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人生阶段,所经历的遭遇和所受的教育也会不断变化。处在不同阶段的人们面对即使是相同的传播内容时,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距离。一个身处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很难体会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中的“办公室政治”,而当其迈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深刻理解,甚至成为其职场生涯的“教科书”。受众群体会随着社会环境或群体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群体价值和规范的变化,导致受众群体的媒介距离变化。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感觉:“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媒介距离的矛盾性、差异性、可变性并非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某一特定时刻,媒介距离的矛盾性、差异性、可变性处于适当程度,使主体保持在一个适度媒介距离时,就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