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6个条目

媒介安全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媒介安全

  媒介安全是指对信息存储介质的安全管理。保证存储在介质中的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媒介安全的三个层次[1]

  1、国家安全。媒介安全的最高层次是国家安全。媒介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对国家安全的维护。由于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传播范围广泛、传播速度迅速的基本特征,新闻媒介有机会接触到国家秘密,因而特别需要强调保守国家秘密,防止媒介泄密。我国宪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公民必须“保守国家秘密”,我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二十条规定:“报刊、书籍、地图、图文资料、声像制品的出版和发行以及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电影的制作和播放,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不得泄露国家秘密。”

  媒介在维护国家安全的过程中,需要自觉防范泄密、破坏国家形象等意外事件的发生。例如宁波的《东南商报》在报道某机械化部队女兵的先进事迹时,供选择配发的新闻图片有3张:两张的背景是坦克,一张是在军营门口。虽然以坦克为背景的表情更生动,更有特色,但该报编辑权衡后,从国家安全角度考虑,舍弃了那两张以坦克为背景的照片,即使是选用的那张军营照,也用Ps技术虚化了背景,避免了泄密的可能。

  而忽视国家安全的“海南毒香蕉”等所谓食品安全报道,不仅使公众对媒介的公信力产生怀疑,而且对国家食品安全和中国食品形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特别是在国际社会频频质疑“中国制造”的安全性的时候,更是直接威胁到了国家的形象和安全。

  维护国家安全不只是媒介的基本义务,而且在维护国家安全的过程中,媒介自身也从媒介安全中获得了发展的机遇。美国在战争中通过了《国家安全条例》,“《国家安全条例》保证了战争期间工业与国家的长久联盟。没有这个联盟,不能想象像航空工业和电子通讯工业能够实现辉煌的飞跃。”

  2、公共安全。如果说假新闻的制造者对于“纸馅包子”在国际社会造成的负面舆论未曾预料的话,那么对于国内的公共安全的影响则是预谋在先的。一些国内媒介希望通过报道耸人听闻的安全事件来达到吸引受众注意力的目的,例如夸大合理添加剂的危害性、制造“海南毒香蕉”的假新闻对当地农业造成巨大影响等等。所谓的媒介的责任反而成了媒介制造恐慌的托词和借口。

  公共安全是媒介安全的第二个层次,媒介应该把维护公共安全作为己任。但是,从大众媒介诞生之日起,媒介在维护公共安全的同时,也曾经多次危害过公共安全。1938年l0月30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根据英国科幻小说家威尔斯的小说改编的广播剧《火星人人侵地球》。剧中运用了逼真的音响效果,使600万听众中的100多万人真以为外星人从天而降,由此陷入极度的恐慌中,惊恐万状的祈祷、躲藏、哭喊,四处逃散。@该电台立即发挥媒介安全的功能,多次在随后的节目中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向公众解释说明,这才将对公共安全的危害减少到最低。

  公共安全层次的媒介安全有两个主旨,一是媒介应避免并减少对公共安全造成威胁,二是当公共安全遭到威胁的时候,媒介能发挥媒介安全的功能,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和安定。

  3、群体安全。媒介安全除了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外,还涉及群体安全,即某一类特定人群的安全。例如108集的动画片《七侠传》,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到第89集时,被停播。原因就是这一以少年儿童为主要收视对象的动画片,涉及太多暴力、粗俗和不适合少年儿童的内容。这一动画连续剧的停播,是我国对特殊群体加强媒介安全的良性事例。但还是有太多不适合青少年的电视节目忽略了媒介安全,例如在日本只能针对成人而不能对少儿播出的《名侦探柯南》,却在各个少儿频道向未成年人播出。但这些都因为对媒介安全的忽视而已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

媒介安全与媒介恐慌[1]

  1、媒介恐慌是由媒介安全缺失而引发的社会恐慌

  2007年3月l3日,广州的《信息时报》发表题为《广州香蕉染“蕉癌”濒临灭绝》的文章,文章说广州香蕉大面积感染巴拿马病毒,几年内就会灭绝,并把这种病毒称为“香蕉癌症”。3月21日,《广州日报》刊文称“香蕉等l2种水果有毒残余,有致癌物残余,成了毒水果”。文章刊登后,许多网站转载,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蕉癌”谣言四起,很多人误以为吃香蕉会得癌症而拒买。海南香蕉销量因此急剧下降,价格猛跌。

  而事实是,所谓的“蕉癌”只是一种存在于植物中的病毒,并不会危及人类的身体健康。而《信息时报》的报道,“并非凭空捏造,也不存在报道失实。然而,整个报道却存在着煽情、夸张、失衡、不严谨等问题,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消费者。”因此对媒介的新闻报道不仅要强调新闻的真实性与报道是否失实,而且必须对报道的话语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进行必要的规范和防范,更不能借此夸大事实,捕风捉影。

  和“蕉癌”一样,“纸馅包子”也是利用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忧虑,对小商小贩制作的食品不信任,肆意歪曲事实,造成社会公众的恐慌,毁坏我国食品的声誉,引发了范围广、强度大的社会恐慌这种社会恐慌是媒介制造的,而媒介能够制造这一恐慌,是由于媒介安全的失灵和失控。

  2、媒介安全可以预防和制止媒介恐慌与社会恐慌

  媒介制造的恐慌,只能通过媒介安全的手段,由媒介向社会发布安全信息来应对和消除。食用香蕉致癌的谣言让蕉农蒙受巨大损失。4月7日晚中央电视台播出了针对“毒香蕉”的辟谣性的新闻调查,记者在海南、广东等地进行了翔实调查,有力回击了不实传言,并采访了植物病理学专家。专家指出,巴拿马病毒只会危害香蕉树,不会影响人体;而且巴拿马病毒只会在香蕉生长期发病,市面上的香蕉没有问题。这才使这一恐慌迅速化解。

  安全性并不是媒介的纯粹天然属性,即媒介安全是监督和管理的产物,所以媒介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发挥在危机时刻能给国家和公众带来安全的作用。例如我国在非典期间,政府通过媒介公开相关数据和信息,实现媒介安全,消除了公众的恐慌,制止了流言的传播。把非典的危害控制在了医学层面而没有影响到社会层面,维护了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

  媒介可以引发恐慌,媒介也能够制止恐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媒介安全是否到位。如果媒介安全缺失,就会引发媒介恐慌;如果媒介安全执行到位,那么就可以化解媒介恐慌和社会恐慌。

参考文献

  1. 1.0 1.1 何镇飚.关于媒介安全的思考(A).当代传播.2008,1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媒介安全"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