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9个条目

媒介安全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媒介安全

  媒介安全是指對信息存儲介質的安全管理。保證存儲在介質中的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媒介安全的三個層次[1]

  1、國家安全。媒介安全的最高層次是國家安全。媒介在傳播信息的過程中,必須註意對國家安全的維護。由於大眾傳播媒介具有傳播範圍廣泛、傳播速度迅速的基本特征,新聞媒介有機會接觸到國家秘密,因而特別需要強調保守國家秘密,防止媒介泄密。我國憲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公民必須“保守國家秘密”,我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二十條規定:“報刊、書籍、地圖、圖文資料、聲像製品的出版和發行以及廣播節目、電視節目、電影的製作和播放,應當遵守有關保密規定,不得泄露國家秘密。”

  媒介在維護國家安全的過程中,需要自覺防範泄密、破壞國家形象等意外事件的發生。例如寧波的《東南商報》在報道某機械化部隊女兵的先進事跡時,供選擇配發的新聞圖片有3張:兩張的背景是坦克,一張是在軍營門口。雖然以坦克為背景的表情更生動,更有特色,但該報編輯權衡後,從國家安全形度考慮,捨棄了那兩張以坦克為背景的照片,即使是選用的那張軍營照,也用Ps技術虛化了背景,避免了泄密的可能。

  而忽視國家安全的“海南毒香蕉”等所謂食品安全報道,不僅使公眾對媒介的公信力產生懷疑,而且對國家食品安全和中國食品形象造成了惡劣的影響,特別是在國際社會頻頻質疑“中國製造”的安全性的時候,更是直接威脅到了國家的形象和安全。

  維護國家安全不只是媒介的基本義務,而且在維護國家安全的過程中,媒介自身也從媒介安全中獲得了發展的機遇。美國在戰爭中通過了《國家安全條例》,“《國家安全條例》保證了戰爭期間工業與國家的長久聯盟。沒有這個聯盟,不能想象像航空工業和電子通訊工業能夠實現輝煌的飛躍。”

  2、公共安全。如果說假新聞的製造者對於“紙餡包子”在國際社會造成的負面輿論未曾預料的話,那麼對於國內的公共安全的影響則是預謀在先的。一些國內媒介希望通過報道聳人聽聞的安全事件來達到吸引受眾註意力的目的,例如誇大合理添加劑的危害性、製造“海南毒香蕉”的假新聞對當地農業造成巨大影響等等。所謂的媒介的責任反而成了媒介製造恐慌的托詞和藉口。

  公共安全是媒介安全的第二個層次,媒介應該把維護公共安全作為己任。但是,從大眾媒介誕生之日起,媒介在維護公共安全的同時,也曾經多次危害過公共安全。1938年l0月30日,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播出根據英國科幻小說家威爾斯的小說改編的廣播劇《火星人人侵地球》。劇中運用了逼真的音響效果,使600萬聽眾中的100多萬人真以為外星人從天而降,由此陷入極度的恐慌中,驚恐萬狀的祈禱、躲藏、哭喊,四處逃散。@該電臺立即發揮媒介安全的功能,多次在隨後的節目中配合政府職能部門向公眾解釋說明,這才將對公共安全的危害減少到最低。

  公共安全層次的媒介安全有兩個主旨,一是媒介應避免並減少對公共安全造成威脅,二是當公共安全遭到威脅的時候,媒介能發揮媒介安全的功能,維護社會的公共安全和安定。

  3、群體安全。媒介安全除了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外,還涉及群體安全,即某一類特定人群的安全。例如108集的動畫片《七俠傳》,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到第89集時,被停播。原因就是這一以少年兒童為主要收視對象的動畫片,涉及太多暴力、粗俗和不適合少年兒童的內容。這一動畫連續劇的停播,是我國對特殊群體加強媒介安全的良性事例。但還是有太多不適合青少年的電視節目忽略了媒介安全,例如在日本只能針對成人而不能對少兒播出的《名偵探柯南》,卻在各個少兒頻道向未成年人播出。但這些都因為對媒介安全的忽視而已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

媒介安全與媒介恐慌[1]

  1、媒介恐慌是由媒介安全缺失而引發的社會恐慌

  2007年3月l3日,廣州的《信息時報》發表題為《廣州香蕉染“蕉癌”瀕臨滅絕》的文章,文章說廣州香蕉大面積感染巴拿馬病毒,幾年內就會滅絕,並把這種病毒稱為“香蕉癌症”。3月21日,《廣州日報》刊文稱“香蕉等l2種水果有毒殘餘,有致癌物殘餘,成了毒水果”。文章刊登後,許多網站轉載,一時間人們議論紛紛,“蕉癌”謠言四起,很多人誤以為吃香蕉會得癌症而拒買。海南香蕉銷量因此急劇下降,價格猛跌。

  而事實是,所謂的“蕉癌”只是一種存在於植物中的病毒,並不會危及人類的身體健康。而《信息時報》的報道,“並非憑空捏造,也不存在報道失實。然而,整個報道卻存在著煽情、誇張、失衡、不嚴謹等問題,從而在某種程度上誤導了消費者。”因此對媒介的新聞報道不僅要強調新聞的真實性與報道是否失實,而且必須對報道的話語和可能產生的不良後果進行必要的規範和防範,更不能藉此誇大事實,捕風捉影。

  和“蕉癌”一樣,“紙餡包子”也是利用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憂慮,對小商小販製作的食品不信任,肆意歪曲事實,造成社會公眾的恐慌,毀壞我國食品的聲譽,引發了範圍廣、強度大的社會恐慌這種社會恐慌是媒介製造的,而媒介能夠製造這一恐慌,是由於媒介安全的失靈和失控。

  2、媒介安全可以預防和制止媒介恐慌與社會恐慌

  媒介製造的恐慌,只能通過媒介安全的手段,由媒介向社會發佈安全信息來應對和消除。食用香蕉致癌的謠言讓蕉農蒙受巨大損失。4月7日晚中央電視臺播出了針對“毒香蕉”的闢謠性的新聞調查,記者在海南、廣東等地進行了翔實調查,有力回擊了不實傳言,並採訪了植物病理學專家。專家指出,巴拿馬病毒只會危害香蕉樹,不會影響人體;而且巴拿馬病毒只會在香蕉生長期發病,市面上的香蕉沒有問題。這才使這一恐慌迅速化解。

  安全性並不是媒介的純粹天然屬性,即媒介安全是監督和管理的產物,所以媒介在加強日常管理的同時,還需要發揮在危機時刻能給國家和公眾帶來安全的作用。例如我國在非典期間,政府通過媒介公開相關數據和信息,實現媒介安全,消除了公眾的恐慌,制止了流言的傳播。把非典的危害控制在了醫學層面而沒有影響到社會層面,維護了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

  媒介可以引發恐慌,媒介也能夠制止恐慌,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媒介安全是否到位。如果媒介安全缺失,就會引發媒介恐慌;如果媒介安全執行到位,那麼就可以化解媒介恐慌和社會恐慌。

參考文獻

  1. 1.0 1.1 何鎮飈.關於媒介安全的思考(A).當代傳播.2008,1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媒介安全"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