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股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周期股有两种情况:一是指发行公司的经营状况易受整个经济周期的变化而波动,如建筑、水泥、钢材、汽车等行业;二是指发行公司本身的经营状况有周期变动的特征,如冰箱、饮料、服装等行业。繁荣时期,周期股的效益可观;萧条时期,周期股的收益降低。反映到股票的价格方面,其波动幅度则较大。
选择周期股的关键除了分析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外,还在于选择恰当的买卖时机,即:在萧条即将结束时买进;在繁荣到顶时卖出。选择周期股亦可达到组合投资的目的。
由于周期股的股利及价格波动较大,所以使用通常的估价方法如市价盈利率等不容易得到准确的结果。比如,周期股的盈利通常比其价格升降的幅度更大,会出现价格在高点而市价盈利率却较低的情况。
评价一种周期股的较为准确的方法,是计算出发行公司的每股获利能力,它表示周期股在经济繁荣时期能获得利润的数量。具体方法为:将发行公司近来股本收益最高的3年的数字平均,得到公司最好时期的平均收益率,再用这个比率乘以公司最近估计的帐面价值,就得到每股获利能力的数 据。用这个数字,就可以计算出价格对获利能力比率。如果这个比率明显低于一般股票根据计划盈利额计算的市价盈利率,那么,这种周期股对于投资者来说,应该是具有吸引力的。
现举例说明:
一种周期性的股票去年下降后的盈利是每股1.5元,现在以36元价格进行交易。市价盈利率为24元,看来较高,但并不说明股票是贵还是便宜,因为今年盈利会上升而使现行价格显得较低。这时就要考虑获利能力:如果发行公司在经济萧条前3年内的每股盈利分别为11%、16%和18%,即最好时期的平均股本收益率为15%。当帐面价值为20元时,该股票应能够每股盈利3元。以36元的价格交易,表明价格对获利能力的比率是12。如果近来根据计划盈利计算的一般股票的市价盈利率为12.6,则该周期股的价格对获利能力的比率稍微偏低,不算特别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