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记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PM)
目录 |
前瞻记忆是一种指向未来的特定记忆类型,是相对于回溯记忆提出的记忆类型,指人们对未来将要执行行为的记忆。[1]相比于回溯记忆,前瞻记忆指向于未来的生活计划,能更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记得将要采取的行动即前瞻记忆。
根据线索性质的不同,前瞻记忆可以分为事件性前瞻记忆(event-based prospective memory,EBPM)和时间性前瞻记忆(time-based prospective memory,TBPM)。
事件性前瞻记忆则指在未来某一特定事件出现后激活相关计划遥。EBPM需要在特定线索和情境出现时执行,例如,路过邮局记得取包裹;TBPM则需要在特定时间点或时间段时执行,例如,周二上午八点去上专业课。
时间性前瞻记忆指记忆在未来某一特定时刻或间隔一定时间后要完成的活动。TBPM的线索以文字的形式写在相应方格中,例如“上午9点”。这类线索的识别并不依赖于对时间的估计和监控,而主要依赖于对文字线索的识别。[2]
在现实生活中,前瞻记忆失误不仅能导致50%~70%的日常记忆失败,例如忘记归还借阅书籍、忘记出席会议甚至能造成飞机失事等严重事,因此对前瞻记忆进行深入研究有重要意义。[1]
- 1、提示物、靶事件和情境对前瞻记忆的影响
前瞻记忆能否顺利进行常取决于合适的提示物、靶事件和情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尤其是老年人)外部提示物如日历、闹钟和放在显眼处用于帮助回忆的物体比内部线索如心理演示、生物钟更常使用。醒目的和不熟悉的提示物、靶事件更容易提高前瞻记忆表现,但提示物并不总是会起作用,有效的提示物应能加强或激活靶事件和意向之间的联系。
- 2、年龄因素在前瞻记忆中的作用
一般认为,老年人在完成前瞻记忆任务时会表现出更多的困难,因为它涉及到较多需要自我启动(self-initiated)的提取过程。但Einstein和McDaniel的经典实验表明,年龄对回溯记忆任务有较大影响,却并不降低前瞻记忆测验的表现,这可能是由于实验采用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任务,有外部线索可以引导提取先前形成的意向,如果采用基于时间的任务,则前瞻记忆能力将随年龄增大而下降。儿童对自己的前瞻记忆能力往往估计过高,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元记忆水平较低,即使认识到提示物会帮助他们记住前瞻记忆任务,也常常找不到有效的提示物。
- 3、其他因素对前瞻记忆的影响
集中注意的前瞻记忆成绩一般要好于分散注意,但也不尽然,任务自身的特点或许是主要原因。保持间隔,即形成意向到执行意向所要求的行为之间的时间长短会影响前瞻记忆表现,中间是否插入其它任务也会产生影响。人格和前瞻记忆能力也有关,Searleman和Gaydusek发现A型人格(个性中有时间观念强,争强好胜,关注最后期限及持完美主义观点等)比非A型的人前瞻记忆表现要好。另外,动机和情绪对前瞻记忆也会有影响,而一件重要的任务显然比不重要的更容易被记住和执行。
工作记忆与前瞻记忆[1]
工作记忆与前瞻记忆的关系较为紧密,前瞻记忆过程中需要工作记忆参与来保持前瞻任务的内容。时间性与事件性前瞻记忆成绩都与采用倒序数字广度任务测试的工作记忆成绩显著相关。
工作记忆对前瞻记忆预测水平的特殊年龄效应使得研究者引入了野辅助策略使用冶这一概念遥 由此可见,工作记忆可能并非仅仅储存前瞻任务设定,同时也负责辅助策略的储存与激活遥 验证并拓展这一结论有助于理解在无策略条件下工作记忆的作用,也能为一些应用领域提供理论支持, 例如通过辅助策略的训练来提高前瞻记忆成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