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劳动生产率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农业劳动生产率(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目录 |
什么是农业劳动生产率[1]
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时间与劳动成果的比率。是反映劳动者的生产效果和能力的指标。通常用平均每个农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产量或产值来表示,或者用生产单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单位时间内平均每个农业劳动者生产的农产品越多,或者生产单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越少,都意味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1]
农业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如下:
劳动生产率= | 产品数量 | |
劳动时间 |
在具体计算时,需要把上式具体化。“产品数量”的实质是“劳动成果”,它可以具体化为实物量:总产量、商品产量;也可以具体化为价值量:总产值、净产值、纯收入等;还可以具体化为作业量,如机耕队等耕完的耕地、播种等各项作业的数量。“劳动时间”实际上是取得相应产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因此,目前,在计算劳动生产率时,“劳动时间”只包括活劳动消耗,而不包括物化劳动消耗。反映活劳动耗费的“劳动时间”可以按人年、人日、人时计算,通常以年为单位,也可按全体农业劳动力计算,求得全员劳动生产率。目前最常用的指标是,每一农业劳动力全年生产的各种农副产品的数量。
农业劳动生产率指标[2]
在计算农业劳动生产率时,应根据农业劳动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建立劳动生产率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大体可分为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两类。直接指标是按产量、产值计算,间接指标是按工作量计算。
在直接指标中常用的有如下两个指标:
1.采用“人年”作为时间单位(也叫年劳动力指标),即用平均每一个劳动力一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或总产值、或总收入、或净收入)作为劳动生产率的指标。这个指标能综合表现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利用率。因为按“人年”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决定于两个因素,即平均每一个劳动力全年内参加生产的工作日数和平均每一个工作日所生产的产品数量。因此利用这一指标,能够促进企业既注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注意劳动力利用率的提高。这是一个具有重要国民经济意义的指标。
但“人年”指标不能确切地反映农业中的劳动生产率。因为它不能确切查明“人年”产品数量多少,是由于劳动力利用得充分还是由于每一个工作日产品数量的增加。
2.采用人工日(或人工时)作为时间单位,即平均每个人工日(或人工时)生产的产品数量(或总产值、或总收人、或净收人)作为劳动生产率指标。利用这个指标比较精确,能够排除“人年”指标的缺点。但有时往往没有现成的统计材料;需要采用折算的办法。如把完成的工作量用劳动定额除,即得出人工日数。如耕地完成10000亩,劳动定额是5亩,两者相除即得出2000个人工日。为了及时查明农业生产过程中各项作业的劳动生产率,还有必要采用单位时间所完成的工作量来表明劳动生产率。这种间接指标常称为劳动效率。如一个“人工日”或一个小时内耕了多少亩土地,收割了多少亩庄稼,一个人工平均能饲养多少牲畜等等。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3]
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率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根据马克思的这一论述,结合农业生产的特点,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 (一)自然因素
它包括土地、水利、气候、生物等。这些条件优越,就可以同样的劳动时间生产更多的农产品,农业劳动生产率就高;这些条件恶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就下降。
- (二)经济因素
它包括经济关系、经济形势、生产规模、劳动组织、劳动报酬、劳动态度、劳动者素质以及农民收入水平等。通过经济条件的改善,可以极大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掘人的潜力,提高积累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最终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 (三)技术因素
它主要指科学技术状况、劳动的物质技术装备以及现代管理手段等。这实际上就是指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程度,因为,现代农业比传统农业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 (四)社会条件
它包括人口的增长速度、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的速度以及非农部门对农业的影响力等。例如人口增长速度放慢,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那么每个劳动力所拥有的耕地面积就会相对增加,农业劳动生产率就会相对提高。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1]
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和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多种因素,因此,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具有多种途径。
- 1.不断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
在农业中,采用现代化的通讯、机器、设备及化肥、农药等现代生产资料,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程度,可以大大节约劳动和有效提高单产,这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强有力的手段。但是,由于我国农业中存在劳力过剩的情况,因此,使用机器设备,必须在地区和作业项目上进行选择。
应该指出,尽管我国农村的信息服务还很落后,但是,农村的物质技术装备决不能仅局限在机械化上。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在重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今天,信息装备的现代化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马克思指出:在农业中,……问题不只是劳动的社会生产率,而且还有由劳动的自然条件决定的劳动的自然生产率。因此,应该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开展农业基本建设,保持生态平衡,充分而合理的利用一切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以便使人的劳动能进一步改善,从而使生产率得到提高。
- 3.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已日益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因此,必须努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水平。
- 4.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措施,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劳动者的积极性和能动作用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正确地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和按劳分配的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 5.建立合理的劳动组织形式,加强劳动管理
使劳动组织与生产力的物质要素在劳动时经常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适当进行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提高劳动技能,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都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改变了过去一律以生产队集体组织为单位共同劳动的局面,是我国农业劳动管理制度的重大突破。
由以上分析可见,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涉及到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项措施,以便扬长补短,兴利除弊,取得更好的效果。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意义[2]
提高劳动生产率就是意味着以同样的劳动时间生产更多的产品,或者生产同样的产品消耗较少的劳动时间,或以较少的劳动时间生产更多的产品。这三种情况,特别是第三种情况,对于改变农业落后面貌,促进国民经济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1.可以提高农产品商品率,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2.可以改变几亿人口搞饭吃的落后局面,从而促使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进军,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劳动力。
3.可以降低单位农产品中的劳动时间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增加积累,为扩大再生产、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4.可以逐步减轻劳动强度和缩短劳动时间,使广大劳动者腾出较多的时间学习政治,学习科学文化,不断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
列宁指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资本主义造成了在农奴制度下所没有过的劳动生产率。资本主义可以被彻底战胜,而且一定会被彻底战胜,因为社会主义能造成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列宁还指出:“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一个根本的任务,因为不这样就不可能最终地过渡到共产主义。”可见,劳动生产率是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组织农业劳动的主要目标,是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措施。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