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64个条目

内生式发展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内生发展)

内生式发展(Endogenous Development)

目录

什么是内生式发展

  内生式发展是指以区域内的资源技术产业文化为基础,以区域内企业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本地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最大化区域的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1]

内生式发展的理论发展[2]

  内生式发展模式的源头可追溯至1971 年,联合国社会经济理事会针对不发达地区的项目开发提出了五点共识(文献号:ECOSOC1582L):(1) 社会大众应该平等地享受社会发展成果;(2)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应引入居民参与;(3) 对于进行开发的具体行政手段必须加以强化;(4) 对于基础设施进行城乡统筹配置;(5) 环境保护要彻底。

  1975年,瑞典Dag Hammar skjêld 财团在一份关于“世界的未来”的联合国总会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内生式发展”这一概念,报告认为:“如果发展作为个人解放和人类的全面发展来理解,那么事实上这个发展只能从一个社会的内部来推动”。这一概念包括五个要点,除了上述“发展只能从社会内部来推动”,还有消除绝对贫困( Need oriented) 、自力更生( Self reliant) 、保护生态(Ecologically sound) 、必须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Based on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联合国大学组织了一批研究项目,深入探讨“内生式发展”,包括“内生式”(endogenous) 和“外源型”(exogenous) 的对立,对古典经济学的反思,以及国际政治的多极化发展必然带来各国不同的发展道路 。欧洲学者们在研究南欧乡村地区发展战略的时候,也不断丰富了内生式发展的理论,主要的提出者包括Musto 、Friedmann 、Garofoli 、Haan &Vander Ploeg,这一时期理论的重点在于强调乡村内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 的充分利用与开发,以及本地动员对于乡村发展的重要性。

  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日本展开了一场关于内生式发展理论的反思,反思的原因在于理论变成了一种“自言自语”,亦即成形的理念之下却缺乏可操作性,这场反思的结果使学者认清了乡村之间及乡村和城市之间网络化的交流与合作(partnership collaboration) 对于实践这种发展模式的重要作用,并成为近年日本地方自治体合并浪潮的一个理论依据。

内生式发展的内涵[2]

  虽然对于内生式发展的描述各有不同,但是仍有一些相通的要点,包括以当地人为开发主体、培养当地的发展能力、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化的多元性和独立性、建立能体现当地人意志的组织、扩大地方自治权力,等等。内生式发展的内涵应当包括三个方面:

  1.地区开发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地方基于内部的生长能力,同时保持和维护本地的生态环境及文化传统。基于内部的生长能力强调的是摆脱地方发展对于外界资本的依赖,使本地人重新回归到主导自身发展的地位,激发源自地方内部的生长能力,这种能力包括积极应对外界挑战的能力、学习创新的能力、组织动员的能力,等等。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衡量地区发展的指标已经由单一的经济指标向多元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指标转化,曾经盛行一时的重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外源型开发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乡村发展的需要。在内生式发展模式中,追求的目标是人的基本权力的实现以及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点与马克思“自由人”的概念也是相符的,除了经济以外,生态和文化也被作为重要的指标纳入到考察乡村发展的体系中来,如 Jenkins 强调的,应保持传统文化在内生式发展模式中的重大影响 。如果换一种表述方式,多元化的发展目标更接近于一种能力的培养,乡村地区只有具备了自发的生长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全面而长远的发展。

  2.为了实现第一点的内容,为培养本地发展的能力,最好的途径是以当地人作为地区开发主体,使当地人成为地区开发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乡村—都市二元对立”( rural urban dichotomy) 的观点在当代已经受到全面的质疑和批判。乡村的存在并不是为了牺牲自身的利益以维护城市的发展,乡村和城市之间应该建立一种新的互相合作、协调的关系。内生式的发展策略不允许外部力量剥削当地的利益,当地人应该成为地区开发的主要受益者。考虑到当地人对于本地的熟悉程度以及对本地利益的维护程度,应该吸收当地人参与到整个地区开发的过程当中。但同时,这并不意味着乡村将离开城市独立发展,恰恰相反,乡村可以合理利用外部的资金、信息、技术,只要保证整个地区开发仍然是以当地人为主体。

  3.为了保证第二点的途径,必需的措施是建立一个能够体现当地人意志,并且有权干涉地区发展决策制定的有效基层组织。内生式发展不仅是指导理念的变化,还涉及地方组织的变化,传统的由上而下的中央集权式的组织往往因过高的管理成本和低下的效率,已经不能满足地方日益高涨的发展需求。“内生”(endogeneity) 几乎是“自下而上”(bottom up) 、“基层”( grassroots) 、“参与”(participation) 这些词汇的同义词。由于内生式发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依靠基层力量推动的发展模式,而不是自上而下依靠行政命令推行的发展模式,显然建立一个有力的基层组织是进行开发的重要前提,例如国外发达国家广泛存在着的社区基层组织。在国内,目前这种组织的力量相对较弱,最广泛的基层组织代表为村委会,另外在一些家族观念浓厚的地区还存在着宗族力量。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王志刚,黄棋.内生式发展模式的演进过程——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述评.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3期.
  2. 2.0 2.1 张环宙,黄超超,周永广.内生式发展模式研究综述.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第37卷第2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Gaoshan2013,Mis铭,y桑,Tracy.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内生式发展"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