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信贷配给制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信贷配给制

  信贷配给制的内涵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定义。就宏观上的信贷配给而言,它是指在确定的利率条件下,信贷市场上的贷款需求大于供给。就微观角度而言,它又包括两个方面:①在所有的贷款申请人当中,一部分人的贷款申请被接受,而另一部分人即使愿意支付高利率也得不到贷款;②贷款人的贷款申请只能部分被满足(例如,一百万的贷款申请只能贷到五十万)。

信贷配给制的原因

  信贷配给制制现象的产生于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性。信息不对称导致金融市场普遍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现象。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是指信贷发生之前的信息不对称,借款企业对自身及项目的了解要多于银行。借款企业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资产负债情况、盈利能力违约风险大小等,而银行却只能凭借企业提供的报表、材料等,辨别企业与贷款项目的类型和平均风险,而不及借款人所了解其所处的市场环境、财务状况和还款意愿。在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上,银行采用统一的利率水平发放贷款。当银行提高利率使利率处于较高水平时,导致最愿意签订借款合同的却是那些还款可能性最低的借款人,项目风险较低的借款人由于其项目的收益也较低,从而不愿承担较高的利息成本退出信贷市场,即出现逆向选择。这时信贷市场上借款人的平均违约风险上升,银行的预期收益反而下降。信贷市场的道德风险,是指信贷发生之后的信息不对称,由于借款人拥有资金的控制权和使用权,而贷款人只拥有资金的部分收益权,客观上存在着借款人损害贷款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即借款人借款之后改变可能投资方向,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如果其高风险项目成功,则其收益在给定的银行贷款利率水平下相对于不改变其投资项目大大提高,甚至可以是无限的,而如果高风险项目失败,在有限责任制下,借款人的成本是有限的。以上两种现象都会促使银行宁愿实行信贷配给制制,也不愿意提高利率满足所有的贷款请求。

  假定银行的行为符合理性经济人的假定,即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根据斯蒂格利茨和维斯的分析,利率在银行的贷款收益决定中存在两种效应,即“逆向选择效应”和 “道德风险效应”。这两种效应对银行的收益有负作用。当利率水平比较低的时候,逆向选择效应和道德风险效应较小,利率提高带来的收益高于这两种效应带来的负收益,从而银行总的收益水平提高;当利率水平提高到某一临界点,提高利率导致的逆向选择效应和道德风险效应所产生的负收益会超过利率提高带来的收益,从而银行的总收益反而降低。贷款利率与银行期望收益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由此可见,银行存在一个最优的利率水平,超过这个利率水平的贷款,银行宁愿实施信贷配给制制也不愿提高利率水平。

信贷配给制的影响

  信贷配给制机制放大经济的外部冲击,对宏观经济的造成严重影响。

  在存在信贷配给制机制的经济中,利率机制的作用受到限制,金融变量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信贷配给制机制对投资的影响来实现。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的外生冲击和信贷配给制机制的相互作用能够使较小的外生冲击放大,从而对宏观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现假设经济由于石油危机的冲击而发生严重的衰退,大量企业破产,企业投资减少,经济风险增加。假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把借款者划分为高风险借贷者,中等风险借贷者和低风险借贷者。由于信贷市场存在者信贷配给制,银行满足低风险贷款者和部分中等风险贷款者。但是银行可能存在划分的错误,把高风险贷款者划为低风险贷款者,把低风险贷款者划为高风险贷款者,加之经济处于衰退,故银行对贷款者的预期收益降低。为了控制风险,银行可以提高利率和紧缩信贷供给。由于提高利率,此时存在严重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可能进一步恶化银行的收益。所以,为了降低风险,银行将紧缩信贷供给。这样中等风险的贷款者也将排除出信贷市场。随着社会投资的减少,经济衰退也更加严重,从而经济中的风险进一步增加,信贷配给制也将更加严重。经过这样的恶性循环,较小的外部冲击将会被发大,对宏观经济造成严重的冲击。同理可以分析经济膨胀时信贷配给制机制的作用机理。

  信贷配给制理论否定了利率自主调节,市场自动出清的假说,为政府的市场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信息不完全导致的信贷配给制使得市场失灵从理论上得到论证。利率机制不再具有协调资金供给需求的功能。信贷市场上的资金配置不能保证社会上最优的项目得到融资,而一些低效益的项目反而可能得到融资,因而存在资源错配现象。再者,信贷配给制是导致社会投资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综述上述原因,为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克服市场波动,维护市场稳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有必要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

  信贷配给制机制的存在促使银行寻求利率以外的贷款定价手段。

  信贷配给制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信贷市场上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性,导致了银行对贷款对象风险认识不完全,利率机制的作用受到极大的限制,不能反映贷款者的风险水平,进而对贷款的定价不合理,增加了银行的风险。要降低信贷配给制的程度,需要从根本上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尽可能完全地了解客户的资信和贷款投放项目的收益和风险,作出较为准确的定价。具体的方式有: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同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以及签订更为完备的合约,在合约中规定鼓励性,规制性的条款来提高还款的概率。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uyinT.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信贷配给制"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