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一般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内涵可以有不同方式的界定:
(1)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根本改变传统教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2)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具有一定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情景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切入点。它的宏观目标可以定义为: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所以,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在原有教学结构上引入信息技术的问题,而是构建一个新的教学环境的问题,即构建一个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来进行课程教学,具有信息素养的教师设计信息化的教学内容和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来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这一整合可以用图来表示。
具体可以阐述为:
(1)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也不是主观的东西,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据此,培养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能够自我组织、制定并执行学习计划,并能控制整个学习过程的能力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目标之一。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能够清楚地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确定、评价、有效地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在终身学习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学习者的学习主要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4)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时代,知识量剧增,知识成为社会生产力、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知识的更新率加快,陈旧率加大,有效期缩短。另外,知识的高度综合性和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出现更多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由此带给人们难以想象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人类各个领域内深刻而广泛的冲击力和影响力。在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巨变的大背景下,人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变得至关重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丰富学科知识、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学生认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丰富学科知识,激发探索热情。在各学科教学中,蕴涵着大量的信息技术的因素,通过教师的开发和整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而且能够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
(2)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氛围。在教学中,各学科都有大量形象的教学内容需要展示,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其中包括大量的图片、影音资料和影视资料。常规的教学媒体手段,只能按线性的方式组织各种媒体信息,教师难以控制,且交互性差。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能以超文本和超媒体的非线性方式组织媒体信息,教师容易控制,且交互性好,为各学科多媒体信息的呈现提供了极好的展示平台,使之成为班级教学或个别化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展现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堂演示、设置扣人心弦的跌宕悬念,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下,以丰富的想象、牢固的记忆和灵活的思维获得学习的成功。
(3)优化学生认知,掌握思维规律。传统教学只重视知识掌握的最终效果,不重视思维训练的过程,以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如,利用Authorware、几何画板和PowerPoint等软件,能够针对学科实际,制作出一些动态的辅助教学课件,较好地表现了事物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总结、分析来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而且可以模拟事物变化的过程或展示自然界中的现象,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提出猜想、进行探索、合理论证、发现规律。
(4)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启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授之以“渔”,因此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机制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科学地设置学生活动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猜一猜、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等方法,采用指导自学、独立练习、协作学习、网上学习等各种形式,使课堂教学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 朱式庆主编,教育技术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01,第1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