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1个条目

传媒消费主义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传媒消费主义

  传媒消费主义是指在全球性消费主义思潮的裹挟下,传媒受经济利益的诱使,在使其自身趋向消费主义化的同时,充当消费文化的鼓动者与传播者

传媒消费主义的成因及其表现形式

  传媒消费主义的根源是消费主义。我国学者陈昕认为,消费主义“是指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求的满足,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满足。换句话说,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意义。”二战以后的美国是消费主义的策源地,其时,在福特主义大规模生产方式下,生产力大幅提高,大量的产品被高速制造出来,接踵而至的是频频爆发的经济危机。为了杜绝频发的经济危机,保持资本的正常增值、最大化资本利润,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了鼓励消费与投资的解决之道。该观点一经提出,自西而东,一路攻城略地,从之者众,进而形成了席卷全球的“消费主义”思潮,传媒在这股思潮的影响下,不断地市场化、自由化、商业化,长此以往,媒体会由为公众利益服务转向为商业利益服务,不断接近于创造经济效益的企业,受众则是其消费者及市场。而后,在以垄断优势占据全球传媒主导地位的西方跨国传媒集团的推动下,消费主义意识形态迅速在全球蔓延开来,传媒消费主义大行其道。传媒作为社会变迁的晴雨表,在与现实社会的交互中被消费主义所渗透,其结果便是传媒自身的消费主义化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传媒向受众不遗余力地进行消费主义文化倾销。

  传媒消费主义表现形式有二:其一,就传媒的运作而言,公众利益、观察社会、报道事实、理性标准等基本原则被经济效益所遮蔽。新闻、信息与娱乐之间的界限模糊,节目的“可售性”成为传媒运作的指导性原则,传媒自身消费主义化。其二,从传播内容而言,传媒为消费主义鸣锣开道,“通过广告、大众传媒和商品展陈技巧,消费文化动摇了原来商品的使用或产品意义的观念,并赋予其新的影像与记号,全面激发人们广泛地感觉联想和欲望。”换言之,在传媒的消费主义文化导向下,人们消费的重心不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商品的符号象征意义——地位、身份、品位、时尚等。

传媒消费主义热潮的成因

  1.现代社会迈人消费时代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社会在经济迅速增长、社会结构急速转型的同时快速迈人消费时代。随着媒体市场化的推进,大众媒介和消费主义自然而然地携起手来,进人一种共谋共生的状态,一方面.消费主义让大众媒介迅速扩张,另一方面,大众媒介为消费主义的盛行推波助澜。

  2.处于消费社会的受众有了解消费信息的需求

  在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消费时代,作为媒介信息接收者的受众.也随之演化为媒介产品的消费者。媒介为了满足处于消费时代的受众了解消费信息的需求,势必要增加这方面的信息内容,因而媒介不自觉地抹上了消费主义的色彩。另外,现代生活的节奏快,压力大,人们往往希望媒介能够提供消遣和娱乐.能够帮助他们“逃避”日常生活的压力和负担.从而获得情绪上的释放。

  3.电子媒介的发展促成消费主义盛行

  消费主义的出现并流行.与电子媒介的迅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电子媒介帮助消费主义文化完成了对符号价值的建构和彰显。电子媒介.它不同于以往的文字印刷媒介,传播的不是文字这类抽象性符码,而是以具象性符码为主,直接将具体的形象诉诸于人的视听感官。至此,电子媒介完成了受众感知方式的转变,塑造了大批沉迷于形象魅力的消费者。其次,电子媒介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受众的价值观和行为尺度。以声像传播为主的电子媒介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不但可以使媒介制造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混同为一,而且可以为商品附加无尽的象征意义。

传媒消费主义的影响

  传媒消费主义现象是伴随经济发展而自然产生的,它关注受众物质生活、提供娱乐服务,体现了对于世俗人生和现实生活的关心,,传媒的多样化社会功能得以开发和实现。由此既给媒介带来丰厚的回报,又使媒介成为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都是传媒消费主义的积极影响。但是理性审视传媒消费主义,其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就媒体而言,弱化了社会责任,消解了媒介权威。由于传媒消费主义是以商业逻辑为驱动力的,毫无疑问,商业逻辑一旦支配媒体,就可能把人的情感包括人的本能当作商业资源来开发,甚至不惜触及新闻职业道德底线。为追逐利润的最大化,以肤浅的娱乐节目替代严肃的新闻,将受众对公共事物的关心替代为感官享受。在消费主义笼罩下,市场逻辑、利润至上等价值体系已主宰了大众媒介的选择,新闻从业人员由“守门人”变为市场口味的追逐者,新闻也不再是“现实的写照”而变成了迎合受众的商品。这就必然破坏传媒的自律性,形成严重的文化“物化”现象,从而遮蔽、挤兑媒介应有的公共性、公益性的本质规定,最终使传媒的权威性消解、公信力丧失。

  其次,就受众而言,助长了享乐之风,销蚀了精神追求。大量的消费信息往往在媒体的意志下变成对生活完美化的审视:精英住宅、豪华汽车、华贵装饰、名牌服饰、高档消费??使受众在满目眩晕之下,不断强化高品位、高消费产品诉求.高涨的消费欲望导致了非理性的消费行为,滑向享乐主义。在现实生活中,以金钱为中心的高消费行为也可能因为实际消费能力而无法得到满足,就极易产生执意的物质渴望和金钱崇拜,成为不良社会现象滋生的根源。而各种喧闹的娱乐节目.虽然可以帮助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后调节身心.但过头了就难免庸俗、粗糙、浅薄。在这种“无深度、片断性、重复性”的消费文化浸润下,受众难免无视身边严峻急迫的社会现实.放松或放弃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对人生真善美的价值判断,于不自觉的状态中既消费着传媒,同时也“消费”着自我.销蚀着精神方面的追求。

  再次.就社会现状而言,催生了不稳定因素。随着我国工业消费社会的来I临以及社会对财富和利益分配格局的重构.一个优越、富裕有足够消费能力的社会新富群体正在形成.但这个阶层的人数毕竟非常有限。与此同时,我国还处于经济的转型期,随着两极分化的加大,在有限资源的分配中必然会使一部分人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大众媒介过分渲染消费主义在普遍人群中激起的强烈内心需求和现实的实现能力之间的矛盾,极易产生强烈的社会不公平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寒曦.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传媒消费主义"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