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合理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仓储合理化就是用最经济的办法实现仓储的功能。仓储的功能是对需要的满足,实现被储物的“时间价值”,这就必须有一定储量。
商品储备必须有一定的量,才能在一定时期内满足需要,这是仓储合理化的前提或本质。如果不能保证储存功能的实现,其他问题便无从谈起了。但是,储存的不合理又往往表现在对储存功能实现的过分强调,因而是过分投入储存力量和其他储存劳动所造成的。所以,合理储存的实质是,在保证储存功能实现前提下尽量少的投入,也是一个投入产出的关系问题。
1)仓库选址
物品仓储,离不开仓库,仓库建设要求布局合理。仓库设置的位置,对于物品流通速度和流通费用有着直接的影响。仓库的布局要与工农业生产的布局相适应,应尽可能地与供货单位相靠近,这就是所谓“近场近储”的原则。否则,就会造成工厂远距离送货的矛盾。物品供应外地的,仓库选址要考虑临近的交通运输条件,力求接近车站码头,以便物品发运,这就是所谓“近运近储”的原则。如果仓储的物品主要供应本地区,则宜建于中心地,与各销售单位呈辐射状。总之,在布局时应以物流距离最短为原则,尽可能避免物品运输的迂回倒流,选择建设大型仓库的地址,最好具备铺设铁路专用线或兴建水运码头的条件。考虑到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还应具有大型集装箱运输车进出的条件,附近的道路和桥梁要有相应的通过能力。
2)仓储数量
物品仓储要有合理的数量。在保证功能实现前提下有一个合理的数量范围,即在新的物品运到之前有一个正常的能保证供应的库存量。影响合理量的因素很多,首先是社会需求量,社会需求量越大,库存储备量就越多;其次是运输条件,运输条件好,运输时间短,则仓储数量可以相应减少;再次是物流管理水平和技术装备条件,如进货渠道、中间环节、仓库技术作业等,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物品库存量的水平。目前科学的管理方法已能在各种约束条件下,对合理数量范围做出决策,但是较为实用的还是在消耗稳定、资源及运输可控的约束条件下所形成的仓储数量控制方法。
3)仓储结构
仓储结构就是指对不同品种、规格、型号的物品,根据消费的要求,在库存数量上,确定彼此之间合理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了库存物品的齐备性、配套性、全面性和供应的保证性。尤其是相关性很强的各种物资之间的比例关系更能反映仓储合理与否。由于这些物资之间相关性很强,只要有一种物资耗尽,即使其他种物资仍有一定数量,也会无法投入使用。所以,不合理的结构的影响面并不仅局限在某一种物资上,而是具有扩展性的。结构标志重要性也可由此确定。仓储结构主要是根据消费的需要和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确定。
4)仓储时间
仓储时间,就是每类物品要有恰当的储备保管天数。合理的仓储时间要求储备天数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储备天数过长就会延长资金占用,储备天数过短就不能保证供应。仓储时间主要根据流通销售速度来确定,其他如运输时间、验收时问等也是应考虑的影响因素。此外,某些物品的仓储时间,还受该物品的性质和特点的影响,如仓储时间过长,物品就会发生物理、化学、生理生物变化,从而变质或损坏。
5)仓储网络分布
仓储网络分布指不同地区仓储的数量比例关系。仓储网络分布可用于判断仓储数量与当地需求比,对需求的保障程度,也可以由此判断对整个物流的影响。仓储网点布局直接影响到仓库供货范围,对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都有较大的影响。生产系统中仓库网点少,储存量相对集中,库存占用资金较少,但要求送货服务质量水平很高,否则,可能延误生产过程的需求。流通系统中的批发企业仓储网点相对集中,要考虑相对加大储存量,利用仓储网点合理布局、储存调节市场,以起到“蓄水池”的作用。零售企业一般附设小型仓库,储存量较小,应当加快商品周转。采用集中配送货物的连锁店,可将库存降至最低水平,甚至是“零库存”。
6)仓储费用
“仓租费、维护费、保管费、损失费、资金占用利息支出等,都能作为判断仓储合理与否的标准。
1、质量标志。保证被仓储物的质量,是完成仓储功能的根本要求。只有这样,商品的使用价值才能通过物流之后得以最终实现。在仓储中增加了多少时间价值或是得到了多少利润,都是以保证质量为前提的。所以,仓储合理化的主要标志中,为首的应是反映使用价值的质量。现代物流系统已经拥有很有效的维护货物质量、保证货物价值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也正在探索物流系统的全面质量管理问题,即通过物流过程的的控制,通过工作质量来保证仓储物的质量。
2、数量标志。在保证功能实现前提下有一个合理的数量范围。
3、时间标志。在保证功能实现前提下,寻求一个合理的仓储时间,这是和数量有关的问题,仓储量越大而消耗速率越慢。
4、结构标志。是从被储物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花色的仓储数量的比例关系对仓储合理性的判断,尤其是相关性很强的各种货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更能反映仓储合理与否。
5、分布标志。指不同地区仓储的数量比例关系,以此判断当地需求比,以及对需求的保障程度,,也可以此判断对整个物流的影响。
6、费用标志。考虑仓租费、维护费、保管费、损失费、资金占用利息支出等,才能从实际费用上判断仓储的合理与否。
一般来说,仓储合理化的实施要点可以归纳如下:进行仓储物的ABC分析;在ABC分析基础上实施重点管理;在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总规模前提下,追求经济规模,适当集中库存。所谓适度集中库存是利用仓储规模优势,以适度集中仓储代替分散的小规模仓储来实现合理化。
1、适度集中库存是“零库存”这种合理化形式的前提。
1)加速物资总的周转,提高单位产出。具体做法诸如采用单元集装存储,建立快速分拣系统都利于实现快进快出,大进大出。
2)采用有效的“先进先出”方式,保证每个被储物的仓储期不至过长。“先进先出”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也成了仓储管理的准则之一。
有效的先进先出方式主要有:
A、贯通式货架系统。
B、“双仓法”仓储。给每种被储物准备两个仓位或货位,轮换进行存取,再配以必须在一个货位中取光才可补充的规定,则可以遵循信号实现“先进先出”。
C、计算机存取系统。采用计算机管理,在存时向计算机输入时间记录,编入一个简单的按时间顺序输出的程序,取货时计算机就能按时间标志给予指示,以保证“先进先出”。
2、减少仓储设施的投资,提高单位仓储面积的利用率,以降低成本、减少土地占用。
3、采用有效的仓储定位系统。
仓储定位的含义是被储物位置的确定。仓储定位系统可采取先进的计算机管理,也可采取一般人工管理,行之有效的方式主要有:“四号定位”方式;计算机定位系统。
4、采用有效的监测清点方式。
1)“五化”码。是我国手工管理中采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储存物堆垛时,以“五”为基本计数单位,堆成总量为“五”的倍数的垛形,如梅花五、重迭五等,堆码后,有经验者可过目成数,大大加快了人工点数的速度,且少差错。
2)光电识别系统。在货位上设置光电识别装置,该装置对被存物扫描,并将准确数目自动显示出来。这种方式不需人工,清点就能准确掌握库存的实有数量。
3)计算机监控系统。用计算机指示存取,可以防止人工出错。
1、实行ABC分类控制法
ABC分类控制法是指将库存货物按重要程度细分为特别重要的库存(A类货物),一般重要的库存(B类货物)和不重要的库存(C类货物)三个等级,针对不同类型级别的货物进行分别管理和控制的方法。
2、适当集中库存
所谓适度集中库存是利用储存规模优势,以适度集中储存代替分散的小规模储存来实现合理化。
3、加速总周转
储存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是将静态储存变为动态储存,周转速度一快,会带来一系列的合理化好处:资金周转快、资本效益高、货损小、仓库吞吐能力增加、成本下降等。
4、采用有效的“先进先出”方式
保证每个被储物的储存期不致过长,“先进先出”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也成了仓储管理的准则之一。有效的先进先出方式主要有:贯通式货架系统储存;“双仓法”储存;计算机存取系统储存等。
5、提高仓容利用率
1)采取高垛的方法。
2)缩小库内通道宽度以增加储存有效面积。
3)减少库内通道数量以增加储存有效面积。
6、采用有效的储存定位系统
储存定位的含义是被储物位置的确定。如果定位系统有效,能大大节约寻找、存放、取出的时间,节约不少物化劳动及活劳动,而且能防止差错,便于清点及实行订货点等的管理方式。
7、采用有效的监测清点方式
监测清点的有效方式主要有:“五五化”堆码(以“五”为基本计数单位,对成总量为“五”的倍数的垛形,如梅花五、重叠五);光电识别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等。
Good